隐喻:转折点 2024-07-29 21:07:28 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总会强调身上有某个问题,仿佛它是一种静态的存在。但我们要看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方面有问题,一方面应对不得法,两方面相互强化:问题越严重,越是用惯性的办法应对;越原样应对,问题就越重。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来心理咨询。如果能够成功扭转这个趋势,就会出现一个转折点,就是所谓的「否极泰来」。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山谷的最低点,一路向下之后,从这里开始转变为逐步攀升。站在谷底的人通常有两个感受,一是现在很低,低到极致,比之前经历过的都要低,二是下降的过程总算是到头了。这个过程可以很短,短到只有几秒钟。前几天在路上看到了一起小事故:一位女士推着电单车向前走,电单车突然加速,她拼命想拽住车把,却拽不住,被带着往前猛冲几步,然后一跤摔到地上。她大概不熟悉电单车的原理,那几秒钟里她的应对是错的:她攥着车把,就是在让车加速。越使劲向后拽,加速就越大。身边的人还来不及提醒「快放手!」,她就已经摔地上了。现在她伏在地上,蹭了两腿泥,可能还有擦伤。这是她最疼痛和狼狈的一刻。另一方面,她的手总算松开车把,车子不会再跑,她也不再怕自己摔。她的问题到头了,这是她的转折点。更严重的问题,有的持续数天,也有持续数个月甚至数年,趋势是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让人绝望,但最终也会有一个转折点。持续的时间越长,遭遇转折的那一刻越是疼痛难当。当事人如同路上的那位女士,在巨大的冲击下摔飞出去,万念俱灰地趴着,心想完了,这回玩脱了,从来没有这么糟过。是的,从来没有这么糟过,但以后也不会这么糟了。因为你摔到谷底了。柳暗花明之前,往往先会的山重水复的绝望。绝望在某种意义上是件好事。绝望的时候才会停下惯性的挣扎:摔就摔,豁出去了!然后自然也松开了手。心里认命了,问题往往也到头了,不会继续恶化。因为让它一直加剧的手放开了。重要的就是豁出去的那一放手。不到最坏,人不敢轻易放手。有时候来访者寻求心理咨询,是别的办法都试过没用了,才把自己往咨询室的沙发上一扔:认命了,该怎么样怎么样吧。这一刻就成为他们的转折点。就在特别糟糕,万念俱灰的时候,反倒是快要好了。但并不总是如此,就像老话说的:事情总是可能变得更坏。有些来访者做心理咨询的同时,还会用过去的方法,保留着他们惯性的(错误)应对。这种情况下就还会沿着惯性的趋势下滑。就像车速失控时,还在用手紧紧拧着车把,远远投来一声大喊:「我还可以再加把力!」我们还来不及提供任何忠告,他们已经滑得远了。我做过很多个咨询,事后看,关键的转折点往往都是在我已经放弃要「做点什么」的时间。我和来访者都觉得没有什么能做的了。那是最难熬的时间,慢到近乎于静止,慢到话语都凝固,房间里只有风的呼吸和阳光的气味。我感觉到疲惫而宁静,仿佛刚从一段漫长的,徒劳无功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我知道,转机就快要到了。在什么都没发生的一刻,孕育着变化的可能。因为我们终于能让自己停下来。停下来之前首先是放慢。改变需要慢一点,人在不假思索时会依赖惯性,让「越着急,越无效」的循环重演。放慢下来,才有从一个模式中停下,反思,和跳出去的余裕。所以力所能及的情况,我都会请来访者把节奏放慢点,再怎么急,也不妨碍倒一杯水,调整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慢慢说。这需要一些技巧。来访者往往不接受放慢,痛苦让他们急于做出改变。都已经这么痛了,怎么还可以慢吞吞地,什么都不做呢?我当然也理解这份心情,但造成痛苦的问题已持续了数月或数年,一时半会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改观。再急,也不争在这咨询室里的几十分钟。如此宝贵的这段时间,为什么不用来做点不一样的呢?比如,用来慢,哪怕慢几分钟。你最近压力很大;你工作一塌糊涂;你该做的事迟迟没有开始;你觉得无价值的事却停不下来;你觉得自己很糟,糟透了;但是你又看心理学的书知道不应该自我贬低;你讨厌自己;又不能接受自己讨厌自己;你很确定自己这样有问题……你什么都做不了,但还可以坐下来聊聊。慢慢聊,聊什么都可以,哭一会儿也好。你心急如焚,觉得这样也于事无补,可是你还能有什么办法呢?都试过了,索性就放一放。貌似什么都不做。这就是难能可贵的,恰恰因为我们什么都不做。也许这是你第一次度过「什么都不做」的几十分钟。你只是看着自己,像从前一样糟糕,但从前的你从未平心静气地注视过那些糟糕,也没有停下糟糕时的徒劳应对。那么,现在也许就是一个转折点。慢了,才会快。这是心理咨询的秘诀所在。有时咨询师跟来访者一样急。新手咨询师尤其耐不住,他们也想快点行动,用他们知道的好办法。但那些办法来访者未必想不到,或许那是适得其反的尝试,或许「急于改变」的心态本身就是问题之一。咨询师加上自己的「急」,卷入来访者同样的问题中。那是痛快而无效的工作。你大概也看到了,转折点的根本,就在于做点不同的事。问题不会消失,我们只能换一种办法对待。新的动作带来新的方向。哪怕是低,哪怕是慢,哪怕是停留。低不可怕,转机就是会出现在无可再低的时候,下降的过程就到了头。 赞 (0) 相关推荐 当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产生抑郁症怎办?两步骤与你分享并减轻症状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一位来访者患有抑郁症多年,来到心理咨询室,对咨询师说:自己最近这些年总是不间断产生痛苦,尤其是内心的痛苦.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刚开始自己不知道这是有抑郁症,后来自己在网上 ... 心理咨询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心理咨询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包括开始的访谈.调研.诊断报告和中期相应方案的形成以及到后面的方案执行,都需要不断的与对方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反复的进行 ... 全然敞开你的心---孙新兰博士教你做心理咨询 答案就在问题里,在来访者那里,关键的是--你如何帮他获得? 你的心是否敞开在那里? 作为一个咨询师,当你倾听来访者讲话时,你的状态是不是完全敞开的?如果你还不够全然敞开,你听到一些什么,内心就开始有 ... 新手怎样做心理咨询? 新手怎样做心理咨询? 把中国当成提款机?堪称国运转折点的金融战,中国如何扭转乾坤? 把中国当成提款机?堪称国运转折点的金融战,中国如何扭转乾坤? 一生有3个衰老转折点!劝您34岁后戒掉这些习惯,因为关乎健康和寿命! 关注 你觉得自己老了吗? 是不是有一瞬间突然感觉自己老了? 其实,我们人的一生有三个年龄阶段,是衰老的转折点.2019年刊发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衰老并不是匀速发 ... 五月集 | 如果,这只是一种隐喻 五月集 春天已去,草木渐深 编辑:霞满天 组稿:下弦月 上一期:谷雨集 | 我们不曾相见,也不曾分离 禾秀 大地吹雪 拳晃如鸿 楚天舒 惑 文/禾秀 春花易逝总是让人不知所措 他们说五月的花海,可为什 ... 【西南文学•评论】曾令琪/四川/刘仲史诗《在河之洲》哲学隐喻随感 西南文学·评论 --微刊总第1403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感言] 曾令琪,中 ... 世界是个隐喻 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你寻求声音时,那里唯有沉默:你寻求沉默时,那里传来不间断的预言. --村上春树 昨天,下午下班回到家,发现鱼缸里死了两条小鱼 ... “二次房改”要来了?房地产行业迎来关键转折点,两类人或将受益 在1998年之前,我们国家虽然已经开始了建设商品房,但是那时的住房还是以分配制度分房子为主.但是在1998年第一次房改全年开启,也就是住宅商品化改革全年开启,住房分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从1998 ... 人生转折点 倒计时30天!时光看得见每一份努力 还有30天 将迎来2021年高考 现在的你 寒窗苦读,披星戴月 也许焦虑.恐慌."压力山大" 但你要相信,时光看得见每一份努力 就像他们 即使很难,即使被质疑 但也从未放弃 成功其 ... 为什么说08年是中国崛起的转折点?大规模建高铁,打破盾构机封锁 如果以开幕暴击形容一个年份,哪一年是你印象里最深刻的地狱级开篇? 一辆行驶中的火车,在距离下个站点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缓慢停了下来,此刻没有人能预想到,这一停,竟是长达70多个小时的漫长. 当列车一动 ... 决定男女寿命的八个转折点,你在哪个阶段? "女七男八",是道医学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 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