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2个“祛湿口”,夏天多按按,湿气排出快

俗话说,十人九湿。面对湿气,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苦恼的是,这湿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老除不掉?

按照传统中医上认为,湿气来源于自然界的天气原因还有饮食习惯,进而导致人体体内积存湿气。湿气是人体水液代谢不正常导致的,身体湿气过重,无法排除体外,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自身健康,直接伤及脾的阳气,而脾阳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水液进而又在体产体内产生湿气,于是便成了恶性循环。

黏糊糊的湿,为何缠绵不去?

湿气究竟打哪来?为何总是缠绵不去?其实,湿气分2种。

0 1 外湿,即环境中的湿

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梅雨天时,更是湿上加湿,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

外湿难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潮湿天,关好门窗,避免湿气入室;衣服没晒干,切勿往身上套,以免湿邪侵身。

0 2 内湿,即人体自产的湿

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会使得湿邪内生。

这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强时,水液就能正常运化转输;如果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液的“功力”大不如前,水就会在体内停滞、堆积,从而导致水湿内停,湿邪内生。

湿不湿,看舌头

常说湿气,那我怎么知道体内有没湿气呢?推荐大家一招:看舌头

中医认为,正常人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灵活柔软,颜色淡红,大小适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层,干湿适中。

但如果体内有湿,就会出现2个特征:胖和腻。

胖:舌体胖,两侧边缘可见齿痕。这主要是脾虚,水湿得不到运化,导致舌体庞大,边缘受牙齿压迫。主脾虚和湿盛。

腻: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刮或揩都难以除去,而且舌苔表面有一层油腻状的黏液,或感觉舌面湿漉漉、滑溜溜,口中有发甜的感觉。主湿浊内蕴。

若有以上特征者,该好好祛湿了。祛湿有什么好法子?推荐大家“2个穴位”。

身体有2个“祛湿口”,一个化湿,一个排湿

01

阴陵泉穴:健脾化湿

取穴: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处。

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而脾有运化水湿之功,在临床上,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之症。

日常可通过按揉、刮痧等操作,刺激阴陵泉穴,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按揉

每天坚持按揉10分钟左右。同时,可配伍按揉足三里、承山、丰隆3穴。

按揉以上穴位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后酸胀感减轻,这是湿邪渐散的征兆。

02

委中穴:畅通水道

取穴: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汽在此聚集。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作为人体最大的祛湿排污通道,委中穴是这个通道的排污口,如果此处不通畅,湿气便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具体操作:每周或隔周腘窝处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类似刮痧时候的出痧反应。

同时拍打腋窝的极泉穴和肘窝的曲池穴,能增强祛湿效果。

2个祛湿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01

增加运动,促进排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适量运动出汗后会感觉身体比较轻松,说明湿气被排减出去了。不过在家在春天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预防着凉,及时擦干汗水,换掉湿透的衣物。一周保持运动3次以上,大家可以进行适量的跑步运动来提升身体气血、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疏通瘀滞的筋络,增强脾胃功能,使体内湿气能够被脾胃所去除。

02

用热水泡脚

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也能达到祛湿的效果。因为在泡脚的过程中毛孔打开,汗液散发,湿气也会跟着排出体外。

本地人有福了,搜中医食疗

公开课:头发掉的多这样补,省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