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世面的人,都有这3种表现

“怎样的人才叫见过世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世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金钱、地位、高档场所。

如果世面单指物质,而忽略内涵,那也是一种肤浅。

文化素质提不上去,去再多地方,用再名贵的物品,都是井底之蛙。

而多数见过世面的人,都有这3种表现。

01
不刻意找存在感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说电视剧里的武侠高手,为何都隐居在深山?

下面有人回答说,因为真正的高手,都不轻易显山露水。

现实里,却有许多人喜欢在人群中刻意表现自己,如果一个人过分的高调张扬,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卡耐基曾说:“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收敛自己的光芒,避免刺伤别人和树敌。”

当你经历的事、遇见的人多了,也就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些人喜欢炫耀,待人接物趾高气扬,那是因为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是太少。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爱炫什么。

殊不知,人生路上,留下的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也越来越重要,见的世面越多,欲望反而越少,面对诱惑越淡然。

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不需要去寻找存在感,他们浑身散发的光芒,就是他们最大的存在感。

02
学会尊重,接纳不同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在具体的问题上不必奢求一致,但却不妨碍彼此之间互相欣赏。

北宋两大名相都有此胸襟。

司马光,保守派。

王安石,改革派。

两人互为政敌,彼此都认为对方的主张荒谬至极。

司马光落魄时,皇帝让王安石评价司马光,王安石对其人品、能力、才学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司马光因此得以全身安然而退。

后来,王安石遭到弹劾时,皇帝寻问司马光建议,他恳切地说:“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

后人将他俩的这段渊源美誉为“君子之争”。有利益之争的人尚且能如此,更何况在生活中,看不惯的大多是无关紧要之人呢?

就像康德说的那样:“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见过世面的人,不会以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别人之上,能够接纳别人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不同。

03
知深浅

生活除了好事,还有各种坏事。除了富有,还有贫穷,有各种阴暗面。

有些家长会带孩子去高档场所游玩,还会去贫苦山区转一转,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样子。

对于成年人,也就是我们说的阅历。

其实,遇事时的不同反应,就能看出见过世面和没见过世面的区别。

剥去物质的外衣,见世面本质的含义是“经不经事”。

它取决于你在社会上,对生活资料的积累,对事件本质的参悟。

有人遇事,能够预见它的严重性或普遍性,然后进行简单平静的处置。

而有的人,则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惊慌失措,庸人自扰。

知道生活深浅的人,其实就是眼界宽、格局大。

这个世界太大了,谁也没有资格说自己领略过天地万物。世面,也是见不完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看众生,去领悟这个世界。

与朋友们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