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人易虚!吃对菜,喝对茶,心不烦,睡得香,精神更足了
《黄帝内经》上讲,年四十,阴气自半也。指的是是四十岁以后,我们的身体状况就开始走下坡路,容易出现各种体虚症状。
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它们与我们的五脏相对应,如肾阴虚、脾气虚等等。
那么如何辨别自己属于哪种“虚”?日常生活中又该怎么调理呢?
阴虚在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年龄增长,津液不足所导致,古代医家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说法。阴虚容易生内热,这类人群容易上火,可能诱发多种炎症。
阴虚症状:腰膝酸软、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慌气短、心烦失眠、脱发齿松、口舌干燥、潮热盗汗、口腔溃疡等。
舌象表现为:偏瘦小、偏红,舌面干甚至有裂纹。
阴虚人群要少吃上火的食物,注意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且保持情绪稳定。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多吃补阴的食物,如:石斛、鸭肉、燕窝、银耳、百合、荸荠等。
玉石百合汤
药材:鲜百合、玉竹、石斛
用法:三种食材各10-20克,反复煮水饮用。
百合能补肺胃之阴,玉竹既能补阴又能补气,而石斛能补肾阴、胃阴、肝阴。这三种药材搭配使用,补阴效果极强,能够改善阴虚不足的症状,增加身体抵抗力。
五汁饮
口干舌燥较厉害、五心烦热、面色潮红的阴虚火旺比较严重的人群,还可以饮用“五汁饮”。
梨汁、荸荠汁、鲜芦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有养阴清热的作用,而牛奶可以填补真阴。搭配起来,有养阴生津清热的功效。
做法:梨汁、荸荠汁、藕汁、麦东汁、鲜芦根汁按3:2:2:1:1的量配好煮沸,按喜好加入适量牛奶调和即可。
“阳虚体质”又称“虚寒体质”,就是指阳气不足,从而体内防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出现的一系列畏寒症状。经常吃寒凉食物、性生活过度,以及年龄增大等因素,都会导致阳虚。
阳虚症状:面色晄白、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口淡乏味、体型偏胖、易水肿。
舌象表现为:白、胖、水气大。
阳虚人群调养的原则就是要温补阳气,适当多吃姜、羊肉、韭菜、花椒等温阳的食物,少吃生冷寒凉。
针对阳虚人群,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继福赵老分享了自己的补阳调养方,通过益气来养阳。
益气固卫方
用法:人参5克、黄芪10克、甘草6克。对阳虚人群,有健脾益气、固护正气的作用。
生姜羊肉汤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尤其是老年人,羊肉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
做法:生姜适量、羊肉适量。生姜散寒,羊肉滋补填精,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气虚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出现气血亏损的情况。长期劳损、脾胃不好、营养不足、久病卧床、忧思过度等人群更易变成气虚体质。
气虚症状:疲乏困倦、少言懒语、动则气短、易出汗。
舌象表现为:舌体胖大有齿痕,中间下凹。
气虚的人群日常可适当吃些山药、莲子、茯苓、人参、黄芪等食物补中益气。但感冒时不应补气,高血压患者也要慎用人参,没有症状时也无需进补。
补气名方:四君子汤
用法: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煎煮饮用。大便稀的用炒白术,大便干的用生白术。
党参补气平和,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祛湿,甘草中和药性,这四味药都比较平和,适用于气虚患者使用。若不明白自身体质,建议去正规医院,经医生指导用药。
禁忌:肝郁气滞者、上火者、急性病如感冒、急性阑尾炎者禁用。
黄芪补气茶
用法: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煎水喝。是一天的量。具有益气滋阴、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气能生血,气虚久了,容易出现血虚。另外过度疲劳、忧思多虑、脾胃失调、失血等也会导致血虚,一般女性较多。
血虚症状:面色无华、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容易疲劳、短时间下蹲起身后头晕等。
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白,脉弱无力。
血虚的人群可以适当吃龙眼、当归、白芍、葡萄干、红枣等养血食物。
补血汤
用法:当归15克、黄芪30克。用凉水浸泡15分钟,大火烧开,煮10分钟,再转小火慢炖20分钟即可。
美味龙眼汤
食材:龙眼3-4颗,枸杞10-20粒、银耳1朵、冰糖3-5块
做法:银耳泡发,龙眼去皮后带核和其他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凉水煮,开锅后煮20分钟,过滤出汤服用。
禁忌:阴虚发热、痰湿重、糖尿病患者不适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