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最厉害的人物是谁?网友:不是如来,更不是孙悟空

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家喻户晓、闻名海外,而《西游记》吸引人的地方除了作者在书中描述的那些耸人听闻的曲折情节以及各种人情世故、哲理道理等外,还有很多值得仔细推敲的各种细节。

比如《西游记》开篇出现的那位樵夫,他的身份如果不加考虑,大家很容易就会把他当作一位普通的砍柴人,可是稍加思考,我们便会发现这位樵夫的身份深不可测,甚至超出了“三界”。

且不说那位樵夫的隐藏本领如何高超,单单是他初见孙悟空的态度便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来处。众所周知孙悟空长相怪异、丑陋,一般人看到他之后都会被其吓跑,而樵夫在看到孙悟空后不仅没有害怕,甚至都不觉得惊奇,竟还与孙悟空侃侃而谈,指引他拜师学道,可见这樵夫不是普通人。

孙悟空是石猴,他虽然天生神力,但是却没有真正的本领傍身,为了能够学得本领,孙悟空踏遍山河、漂洋过海,终于在西牛贺洲找到了菩提祖师。寻找菩提祖师的道路非常艰辛,孙悟空甚至差一点错失了拜师的机会,而拜师成功的一半功劳还得归功于山中的那位樵夫。

孙悟空初遇樵夫时,樵夫正在唱歌,刚听到歌声的孙悟空并没有感到好奇,毕竟喜欢唱山歌的人很多,可是樵夫唱的山歌的内容着实引起了孙悟空的注意。仔细一听之后,孙悟空发现樵夫所唱山歌的歌词富含深意,句句富有哲理,认定他不是一个“普通人”。

不得不说,樵夫当时所唱的歌的内容出自《满庭芳》,而这一词牌名却是唐后世宋朝词人苏轼所创,难道樵夫是“穿越”而来?还是有“未卜先知”之术?

抛开樵夫是否会“占卜”的说法,单单是他唱的那句“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亦或者是“狂笑自陶情”等等,无不透露出他豁达且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和超高境界。孙悟空认为这位樵夫“非仙即道”,于是很是客气的行礼并称呼其为“老神仙”。

虽然樵夫在后来否认自己是神仙,但是孙悟空自身带有灵气,当他接触到同样具有“灵气”之人时便会有所感应,而那句脱口而出的“老神仙”便是其最直接的感应。

孙悟空在与之交谈中得知了菩提祖师的处所,并询问樵夫为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拜在菩提祖师门下也好修个仙人?樵夫原来是个孝子,他称家中老母年迈,无法独自生活,他不能丢下老母亲独活,如果这么做了也有违“仙道”。

樵夫的言行举止处处彰显着他“异于常人”的见识和胆识,对于消息闭塞的大山里的人来说能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另外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的众多神仙、佛祖之中,有着特殊的、崇高且神秘的地位,能够在他的势力范围内行动自如的神仙或者人必定不一般,而樵夫不仅能够在灵台五寸山自由活动,还可以砍柴为生,菩提祖师对此还毫无意见,由此可以推测樵夫身份尊贵无比。

从这一猜测逆推,樵夫没有拜菩提祖师为师很可能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高于菩提祖师,而不是他所说的关于“老母亲”的说辞。

另外樵夫所唱之歌的内容明显出自道家,但是他的穿着打扮却是一副佛家样子。樵夫头戴斗笠,这与和尚经常需要化缘、到处奔波的形象相符合。而且樵夫穿的衣服也与佛教教徒穿的袈裟的材质相同,都是“木棉布衣”,对于佛教来说,“木棉”又有着特殊的含义。

除此之外,樵夫还佩戴了蚕丝腰带,脚踏破草鞋,而这两件服饰都是佛教才会有的打扮。特别是草鞋,很多僧人在游历时经常将草鞋“踏破”,他们对草鞋还有一个另外的称呼——“芒鞋”。

相比看起来“贫穷”的和尚,道士的穿着打扮更加精致、讲究,他们通常布袍加身,鞋子也是做工较为精良的布鞋。对比之下,樵夫除了没有剃发,整体都是佛家的装扮,而他却为一个苦寻“仙道”的人——孙悟空指点迷津,这让人难以捉摸。

令人关注的还有樵夫手中的那把衠钢斧,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手持大斧的佛祖并不多,再联系樵夫身份不一般的推测来看,他很有可能是盘古大神转世,但是难以找到相关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