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超:文忠孙承宗

白日翻风易水秋,满腔侠气淬吴钩。

筹边楼上平戎策,不知松山几处兵。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青天欲问云霄边,白发还惊岁月长。


不知已七十六岁高龄、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皇帝的老师、忠贞的爱国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万历三十二年,以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的春风得意马蹄疾。

也许是第一次进宫面圣,意气风华的神宗皇帝开怀笑容。

也许是东宫讲学时,那个叫朱由校的少年充满锐意的进取目光。

也许是巡边山海关,和一个叫袁崇焕的文人将军秉烛夜谈挥斥方遒。

也许是起兵前,家中年幼孙儿的纯真笑容。


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没有什么大团圆的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儿,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悲伤、痛哭、流泪、落寞、追悔、沉思……它都无法改变,它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而是既成的事实。


《中庸》有云:“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纲常万古,节义千秋。正是一批批勇往直前、无畏殉道的人,才最终撑起了我们民族最后的脊梁!


文忠公!

满门忠烈,慷慨悲歌响彻燕赵大地;

国士无双,人格气节辉映古今中华!

作者简介:杨艳超,兰州大学学校办公室干部,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