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今韵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今韵

一君木子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评析

这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初唐时期,每年元宵节晚上,洛阳城里都要大放花灯。该诗第一句“火树银花合,”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花”,表现出灯的辉煌。第二句“星桥铁锁开。”写观灯的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第三四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总写观灯盛况,抒发骑马逐月的欢乐情怀。第五六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最后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来表达人们让欢乐继续下去的心愿,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初唐繁荣,让人感到兴犹未尽,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前三联均对仗,其中有合掌,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夜空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指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是一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文中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指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韵译

正十五京城夜灯火错落灿烂,

城门铁锁打开四处通行方便。

暗尘土随着马蹄飞扬而去,

姣洁明月随着欢快人群闲散。

歌妓浓艳招展的像那李花,

她们高唱落梅又有舞姿相伴

京城禁人夜行官取消了夜禁,

计时玉漏不要着急滴漏要慢

作者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二十岁中进士,后任成阳尉。深得吏部侍郎裴行俭器重,两次以书记之职随其征讨突厥。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出为集州刺史,不久官拜天官侍郎,圣历初年官至宰相,颇得武后信任,共三次出任此职,前后共计七年。苏味道为官处事小心翼翼,有人蔑称其为“苏模棱”,后还因此得成语“模棱两可”。中宗复辟后,因其曾依附于张易之兄弟,被罢黜宰相之职,贬为眉州刺史。他的先祖为汉并州刺史苏章,父亲苏荣,其有著名后裔为苏轼。苏味道文学家,自小聪颖,并以文才出名,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五十八岁时卒于四川,后于栾城苏邱安葬。

武则天时,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大约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十五夜(705年),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然而,郭、崔二人所作,人们早已淡忘,唯有本篇传诵不绝。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