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政体,为何与古代中国雷同?反而和罗马帝国完全不同?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这个ID被销号了,也就意味着老字号罗马帝国全世界只剩下了一家,就是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一息尚存的时候,东罗马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人口中心,甚至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中心,是事实上的罗马帝国“正统”。那么等到西罗马挂了,东罗马帝国也就成了唯一的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不仅不会自称为“拜占庭帝国”,甚至都不会自称为“东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而就是“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orum)。
这个罗马帝国,上承王政罗马,罗马共和国过渡,直到后来的罗马帝国。这个罗马帝国的名字,之前叫做“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而到了东罗马帝国继承法统之后的罗马帝国,就叫做“罗马尼亚”(Romania)。而至于说“罗马尼亚”的首都,帝国官方上也不叫“君士坦丁堡”,而一直叫做“新罗马”(Nova Roma)。
当然,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后文依然称呼这个罗马帝国为“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国土的沦陷,让东罗马帝国失去了宗教中心,也失去了罗马人精神上的龙兴之地。因此,早期东罗马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收复罗马故土。
然而,东罗马帝国自己本身所处的位置,也很纠结。
之前东西罗马分治,西罗马能够帮助东罗马经营一下北方莱茵河多瑙河一线的蛮族入侵,而且是这个方向上军备的主力。而相对应地,东罗马的主要战备方向在东方,当时主要是萨珊波斯。当时的东西罗马背靠背,各自互为对方的后盾。而西罗马一旦不复存在,最大的受害者其实就是东罗马,因为大后方没了。除了东方战线上的萨珊波斯依然还在,帝国西北边防也完全右东罗马来接盘。而西北这个方向上,欧洲三大蛮族之一的斯拉夫人(Slavs,后文会详细讲),已经开始慢慢兴起。
一句话,东罗马帝国手里,除了新罗马这个首都坚固的城墙可以依仗之外,几乎就是一个四战之地。从地缘上分析,在帝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根本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天然形成的稳定边防线。
所以,这个新生帝国的宿命——
对内,必须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形式,否则面对不断蜂拥而至的外敌入侵,无论决策速度和强大的执行力,都是无法保证的。至少,东罗马不能倒退到罗马帝国时代,成为一个皇帝还要经常受制于元老院的国家。
对外,只能是依靠新罗马的城防布置整个帝国的防守,或者趁自身实力一时的强大,拼上老命扩张到自己实力可以到达的极限。当然,后者所说的这个极限,前人已经替东罗马做过尝试,最优解还是当年罗马帝国的固有疆界。然而悲哀的是,这件事情难度极大。
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新生的东罗马都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其实就内政来讲,东罗马皇帝已经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认知中的传统意义上的皇帝了。皇帝基本上实现了紫袍独尊,乾纲独断,也实现了皇帝一个人集帝国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在此基础上,皇帝这个职务的继承制也吸取了罗马帝国的教训,不再扭扭捏捏,而是把长子继承制予以强化。东罗马帝国一共经历12个王朝,其中出现了93位皇帝。在这93位皇帝中间,长子继承皇位的有24个,非长子的其他子嗣继承皇位的有11个。即便不是儿子继承大统,皇帝的其他亲属,比如兄弟、侄甥、姐妹、女儿、父母、孙子和配偶都可以成为法定继承人。而王朝更迭,造反派基本上能够以相对比较和平的方式黄袍加身,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大规模国内战争。
还有一点十分要紧,宗教权。
东罗马皇帝的麾下,不允许有超越皇权的教权存在,因为皇帝本人,就拥有帝国范围内最高宗教地位。不过这样以来,罗马城的地位尤其尴尬。西罗马沦陷之初,罗马已然不在东罗马皇帝的掌控之中,失去了的靠山的利奥一世甚至还要豁出老脸去帮罗马城争一条活路。而在另外一方面,教皇在基督教业内声名日隆,不仅能够影响罗马人世界,还能够影响最广泛的野蛮人世界。就教皇的这个附加属性而言,教权虽然理论上不如皇权,但却俨然要高于东罗马皇帝治所仅限于东罗马一域的皇权。
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皇帝挥师西征,拿下罗马城这个故国旧都。了却一个念想的同时,也把教权统统收归给皇帝本人来整合;如果没有实力去完成最优解决方案,索性就退一步,把新罗马的牧首重新打造成基督教世界的一面旗帜,以抵消来自于亚平宁半岛的巨大宗教离心力。但无论是最优方案还是次优方案,都需要东罗马的皇帝本人足够争气,因为谁让你自带政教合一体质呢?
在各种内外压力之下,东罗马足够争气的查士丁尼大帝(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横空出世。
查士丁尼,最终完成了帝国西征,并且实现了环地中海短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