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里的回响
一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
拿着笔站在庐山上题字的颜真卿想起了酒,不由得捧起酒葫芦,大饮一口,刹时间诗兴大发,挥毫写下:“时春林斗芳、晚雨新霁。躧步忘倦,尘心顿清。竟日方还……”从诗中可看出颜真卿的心情不错,这次被贬往江西庐陵县的境遇,一点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心绪,他又拿起酒葫芦,又喝下了一口。然后,将目头投向远处的山谷,山谷里飘满了上下翻腾,叠涌而来叠涌而去的云海。
云随风来,风推云涌,一会是千军万马,一会又是狂涛怒浪,一会是风卷残云,一会又是云淡风轻。颜真卿看着看着,忽然间就像是千军万马一起涌来,一边是安禄山,一边是自己和部下。
天宝十二年,遇事从不不打弯,性格耿直的颜真卿又一次面折廷诤,从而得罪了权贵,被贬到了平原郡去担任大守。诗人岑参送颜真卿离开时,十分担心这位好友的命运,不由写道:“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岑参哪会想到,相对于他所担心的当地民风彪悍,环境恶劣来说,远远比不上心里憋着一股邪火,一直准备举旗造反的安禄山来得更加凶狠。
好在颜真卿的心里装着书法墨迹的同时,也装着江山社稷。他早就看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于是,他一边做着修筑城墙、赶制兵器、收揽壮丁,积储粮草的事情,一边又表现出一副文人不问世事,天天吟风弄月,对酒当歌的样子。有一天,颜真卿同人拼酒,竟然醉倒在座子底下,一点也不顾及自己作为太守的身份。这让安禄山派来的眼线,看到躺在桌子底下呼呼大睡的颜真卿,不由得跑回去同安禄山说,主公无忧了。安禄山一听,开心得直捶着桌子说,这是天助我也。
让安禄山后来一想起此事,就按着腰喊痛。
天宝十四年(755年),当安禄山起兵谋反,让他久攻不下的正是颜真卿领导下的平原郡。此时的安禄山气得直捶胸口,只恨自己当初瞎了眼,怎么就会上了颜真卿的当,没有看出他躯壳里那颗隐藏着的虎胆雄心,真恨不能食颜真卿的肉而后快。
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并砍下了洛阳留守李憕的首级,这下,他又变得趾高气场了,他命令段子光提着李憕的首级前去招降颜真卿。段子光一见到颜真卿就说,想要活命,就抓紧投降,否则李憕就是你的榜样。哪知颜真卿却从座椅上猛地站了起来,指着段子光大吼:“我堂堂大丈夫,怎么可能降他安禄山?如降,我有何脸面去见我的祖先?”话音刚落,段子光还在发愣,他记忆中的颜真卿从来没有这么凶猛。谁知道,剧情反转,颜真卿还指着他手里的首级大吼:“这非李憕首级,叛贼还想乱我军心,给我砍了!”
安禄山想不到段子光就这么被颜真卿给砍了,他不由得又生一计,让人去同颜真卿说,要官,要爵位,要金银财都好说,只要肯降。颜真卿同部下说,这是安禄山黔驴技穷,败象已露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办,跟着我,定能够打败他安禄山。
颜真卿还真的带领河北17郡汇聚的大军20万,与安禄山来了一场面对面的死战。
战争总是残酷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胜利就会有牺牲,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战斗之中,颜氏一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尤其是在常山战役中,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寡不敌众,被叛军俘获。安禄山命人将他押解到洛阳,亲自审问并要颜杲卿投降,颜杲卿拒绝投降。颜杲卿不肯投降,说着和颜真卿一样的话,我如果投降,我有什么脸面去见我的先人?于是,安禄山当着颜杲卿的面,砍下了他的儿子颜季明的脑袋。颜杲卿仍是大义凛然,痛骂叛军。安禄山又命人手下被用铁钩钩断了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依旧骂不绝口,最后才被残忍地处死。
这样痛失亲人的痛楚,让数年之后的颜真卿还一直是悲愤难忍,有一天,实在是忍痛不住,颜真卿在纸上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祭侄文稿》。
在祭文中颜真卿写到“仁兄爱我”这四个字时,不由得痛哭流泪,当写到“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更是悲痛难忍,枯笔顿戳,恨自己当时怎么就不在现场。
这篇用行书一气呵成的祭文,将所有的国恨家仇都凝聚在颜真卿的指尖上,后来有人评说这篇《祭侄文稿》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而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极度痛苦里的真情写照。还有人说,这全文不到三百字,只用了七次蘸墨,留下了干枯压痕和难以控制的伤痛轨迹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一部完美之作。它的笔画由浓变淡,由粗变细,由重到轻,这都反映出颜真卿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也唯有在大悲大痛之中,才能够写得如此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扬,笔势圆润之中又带雄奇,且姿态横生,有心血笔力达到极处之显,又有自然之妙处,这充分说明了颜真卿是一位隐忍的君子,偶尔一次真情的暴发,也只是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这也就不奇怪这幅字,通篇波澜起伏,字行之间,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感情难抑;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用尽笔力。这才正是将所有真挚情感运用于笔墨之中,坦白真率于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出来书法作品的典范。后世将这幅作品称之为“在世颜书第一”,是当今中国唯一的一幅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比高下的书法极品。
自然,一个人的人生有了这么一段经历,再次面对命运的起起落落,或贬或升的时候,就早已置之于外,哪怕再处逆境,再受打击,仍是一片痴心不改,心怀国家社稷。这一点,从颜真卿到庐陵县去,路过陶渊明的故里所写的诗里,尤其能够读出来他的心迹。颜真卿写道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也许,当今的世人在想起颜真卿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他的书法,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以及他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或是“颜筋柳骨”,还有就是颜真卿留下的那些诗文。唯独在庐陵这块土地上的人,在想起颜真卿的时候,不会是他的书法,而是他一辈子刀光剑影中的生活,和他给庐陵这块土地上带来的重德崇文,忠勇刚正的品格。
有人曾经说,庐陵有了颜真卿的来到,才有了庐陵的山山水水烙上的“正气”的标识。后来,明朝的郭景昌在编撰《吉州人文纪略》中写道:“自颜真卿从事吉州,铿訇人节,诵慕无穷。至欧阳修一代大儒,开宋三百年文章之盛,士相继起者必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言敢谏为忠。”
颜真卿,无意之间成为庐陵这块土地上的一面镜子,照射出千百年来庐陵人的影子。后来,从这面镜子里,又走出来了杨邦乂、胡铨、文天祥、邹元标等一代又一代忠勇爱国,社稷为重,正气为先的庐陵人,他们的光芒照亮了庐陵大地……
(图片取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