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孩子10.终身成长:培养成长型人格

这一节主要参考《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越贵的并不一定是越好的,神经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每一份互动里。希望所有翻开这本书的父母,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潜能和幸福的人生。

01
人工耳蜗植入术理解神经可塑性

为什么婴儿出生后要做先天性耳聋筛查?

如果到孩子三岁才被确诊为耳聋,那么最佳治疗时机早已错过。听力筛查有助于先天性耳聋的婴儿在三个月内被发现并及时得到救助。由此可见,孩子初期听力筛查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虽然人工耳蜗植入术应运而生,这可以称得上是神经医学发展史上的奇迹。人工耳蜗让数百万聋儿重获听力的梦想成为可能,他们的命运将就此改变。

但是,有个概念叫做“神经可塑性”,宝宝一出生,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其带来的影响让人难以置信,错综复杂的大脑回路便是大脑的构造,从而影响我们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记忆力、情感、动手能力,当然还有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儿童时期(0-3岁)大脑神经连接突触极速增加,在2岁后会达到峰值,期间需要给孩子丰富的刺激(视觉,听觉,运动等等)来加强这些神经,否则用的少的神经就会被削减。

所以一旦错过了这段时期,就算后来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术,但之前大脑因为缺乏声音大的锻炼,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非常聪慧而稚嫩的大脑便开始削除那些不必要的类神经连接,淘汰那些较弱或是不常使用的。小孩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大脑不懂这些声音的意思

就像在20世纪早期眼科医生发现,如果对天生就患有白内障的宝宝做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其视力功能,且没有永久性不良后果。但是,他们在对那些超过八岁的孩子做白内障手术时,发现儿童的眼睛看起来会较为正常,不幸的是,他们的视力问题依然会困扰他们终生,他们可以看见东西,但大脑不理解。与人工耳蜗植入一样的道理,这也是时机的问题。

02
3000万词汇:父母语言的力量

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们无一例外获得了听力,但他们当中有的父母与孩子交谈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谈甚少、缺乏互动、词汇单一,这就很难刺激孩子用大脑去思考听到的声音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

孩子早期听到语言的多少真的可以影响他最终学习能力的高低吗?所有数据帮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研究团队付出了三年的时间,历尽艰辛,得出的研究报告无一例外地证实了这一点,可谓颠覆了传统。

是的,社会经济水平、种族、性别、出生顺序都不能成为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不管这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困,语言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即,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少话,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会越好,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太大关联就这么简单。

虽然我们一直在谈论3000万词汇量,但我们谈论的并不是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话语。

但是这里说的词汇量,指的是真人跟孩子的互动(互动过程包含非常多的信息交流),不包括视频电视音频等词汇量。这些被动的词汇量缺乏了互动,互动的消失可能会严重限制大脑学习和储存知识的能力。

03
3T原则:优化大脑发育的亲子沟通

“3000万词汇倡议”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科学验证的真理:“没有一个天生聪慧的孩子,他们的聪慧源于后天的培养”即是说,人的才智具有可塑性。一个语料丰富的早教语言环境对于婴儿和儿童的大脑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帮助父母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此问题的探究成果同时也是团队的核心战略,即3T原则:

  • 共情关注(Tune in)

  • 充分交流(Talk more)

  • 轮流谈话(Take turns)

构建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并不需要人们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挤出大把的时间。无论平时有多忙,3T原则都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通过词汇的增添,父母或监护人会发现,整理床铺、削苹果、扫地等日常活动都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最终,语言还能改善亲子关系,而不单是开发孩子的智力。

1)第一个T:共情关注

在3T原则中,“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条。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时机成熟,父母再跟孩子谈论它。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哪怕孩子太小了,听不懂大人的话,或者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遵循这一条原则,即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当父母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时,哪怕孩子的热度只持续了五分钟,就转换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脑也能得到开发。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原则的克星。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很容易使人上瘾,吸引人的注意力。只有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时,大脑发育的关注力才会产生。

无论孩子的行为出于怎样的目的、是否恰当,父母都应给予孩子温暖的回应。孩子只有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温暖,才能茁壮成长。科学研究也证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怀。温暖的关怀最终能保证孩子平稳地成长

2)第二个T:充分交流

第二条原则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式。假设人的大脑是一个存钱罐。如果你只满足于往里面塞硬币,即便把它塞满了,你还是付不起大学学费,更别提去医学院了。同理可得,如果父母只顾往孩子的脑袋里塞入简单的单词,装得再多,它们也无法跟大学水平相提并论。相反,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自然就能支持他们上大学了。

建议:

  • 父母说出的句子不能是长难句,也不能向孩子一直重复同样的问题

  • 少用代词:别说孩子不理解代词,大人有时候也一样。

例子:

当你一边干活一边絮叨手上的活时,成年人是受不了的,以为你疯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讲述是让其沉浸于语言环境的好方法。讲述除了能扩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即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它所指的是什么东西或事情。洗衣、拧干尿布等父母再熟悉不过的家务,却能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出这些单词,描述起每一项家务时,孩子的大脑同时也在吸纳父母的话,这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和亲子依恋的建立。

  • “妈妈来给你换尿布啦。看看,都湿透了。闻闻,臭死了!”

  • “来吧,宝贝我们换片新尿布。”

  • “你看看,不湿啦。来摸摸,是不是又干又软。”

  • “换了是不是舒服多了?”

  • “来吧,现在换上你可爱的粉红小裤子。”

  • “不管你尿不尿床,宝贝,妈妈都爱你。”

3)第三个T:轮流谈话

第三条原则叫作“轮流谈话”,它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它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地开展,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那么父母该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呢?

首先,父母必须“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此外,无论是父母发起的互动,还是父母正在回应孩子发起的互动,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注意的是,最好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能够完美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小朋友而言,发起或展开一个话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家长只需将“怎么办”和“为什么”抛给孩子,就足以让他们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了。最后,孩子会抛出一连串的话语、想法和鬼主意来当作问题的回应。他们绝不会以点头或伸手指的方式来回应家长的问题。所以,开放式的问题能够让孩子开始独立的思考,最终,孩子会逐渐学会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

最好不要问一些孩子只需要在作答的时候搜索脑海里那个熟悉的单词,或者只回答“是”或者“否”。

3T的应用

用培养孩子们自制力的技巧说明3T原则怎么用【当然,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叫我们如何使用3T原则,如分享阅读、给小宝宝读书、教数学、学习几何和空间能力、学习测量语言中的长度高度和重量、指导孩子收集和整理数据,还有基于过程的称赞等等】

给孩子多重的选择,也不失为一种规范行为的方法。父母给孩子提供选择,其实就是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有了3T原则的支持,让孩子做主其实就是在锻炼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学会进行自我管理。

  • 共情关注: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对他的高脚凳表示了抗议。

  • 充分交流:“你肯定饿了,所以才这么闹腾。好了,我们来吃饭吧。让我找找橱柜里有什么。我找到了面条,还有泡菜。我想你不喜欢吃泡菜,对吧?”

  • 轮流谈话:“你想吃花生酱三明治还是面条啊?”“面条,面条,你总是吃不够!”“那我们是用碗还是用盘子来盛面条呢?”“你听这个声音,妈妈一摇盒子,它就会响。你想不想摇啊?来,摇一摇吧。”

日常生活已经够忙碌的了。如果家里的孩子还要来添乱,那么恐怕连最有耐心的父母都无法忍受了,因为父母光是处理手上的活儿就够手忙脚乱的了。在这样烦心的时刻,指令式的语言就会从父母的口中浮出水面。早晨,父母正准备带孩子出门。“穿好你的鞋。”这句指令的发出,完全不需要任何的思考过程。

指令对自制力和大脑发育都毫无益处。与指令相对,团队提出了“因果思维”的概念。如果这位家长足够幸运的话,孩子会乖乖地穿好鞋子。“3000万词汇倡议”团队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是时候动身去大卫舅舅家了。你最好把鞋穿上,因为外面在下雨,不然的话,你的脚会被雨水淋湿,而且雨水还挺凉的。所以快去穿鞋吧。”

因果思维让孩子们明白,每个行为的发出都源自一个理性的目的。所以指令不单单是父母对子女发号施令。因果思维同时也能促使孩子们去探究事情的起因和影响以及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具备因果思维的孩子就可以理解,人们应该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事情。同时,这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高阶学习的基础性工具。

当然,在紧急特殊情况,父母的指令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停下来,车开过来了!”尽管这句指令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没什么帮助,但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原谅这一点。

4)第四个T,“关掉电子设备”(Turn it off)【说好三个T呢

!?】

所谓的屏幕包括了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专门为孩子设计的电子游戏机:

  • 不关注:电视机绝不可能“共情关注”孩子的需要。尽管有时候孩子们看上去完全被屏幕上的内容给迷住了。科学研究表明,这是因为不学习而导致的情况。电视其实就是一条单行道,不可能与孩子产生互动。

  • 不交流:跟沉迷于数字设备的人交流?这永远不会发生。

  • 不轮流:数字设备可不懂“轮流谈话”的概念。它们占据了不仅所有的关注,而且互动模式也是固定的,没人能改变这一点。即便回答对了问题,也只是因为孩子们在被动地听从命令。

04
唤醒潜能: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希望

这本书表面看来是在讲述孩子和智力的可塑性,但其核心是父母重要而强大的作用。并非做父母的未意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当然,我们都能意识到。不然我们不会为我们做的每件事情担忧,为我们做的是否正确而忧虑。

不平等的童年,平等的希望。每个家庭,不论他们的社会家庭背景或家族传统,对于孩子们所寄予的希望都是类似的。所有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茁壮地成长。但是不同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协作培养和成就自然成长。

  • 协作培养:中产阶级的父母以一种极其狂热的力量“培养孩子们的天赋、思想和技能”。称之为“协作培养”。他们花几个小时让孩子们参加活动,活动,更多的活动。在中产阶级家庭中还有“相当多的谈话”。这或许有助于语言敏感度的培养,使孩子们拥有更大的词汇量,与权威人士交流时感到更加舒适,对抽象概念更加熟悉。此外,这些家庭中父母语言的特点是“强调推理”“口水仗”,以及“文字游戏”。他们几乎不使用命令型的语言,除非在有关健康和安全的情况下。(协作培养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表明了对儿童智力可塑性的看法,且两者都致力于促进孩子持之以恒的性格及对技能的掌握。)

  • 成就自然成长:将低收入阶层的育儿方式称为“成就自然成长”。这是一种绝对真理就是服从和尊重权威,否则就更加不管不问的育儿方式。孩子们一起自由地玩耍,没有父母的命令。他们以一种自由的方式成长,几乎是耳濡目染地、无意识地接受“父母的方式”(“成就自然成长”虽未直接说明,但是也有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感觉。它们两者都崇尚先天的能力是不可变的观点。这种固定能力的理解判断可能导致在育儿方式上不够“协作”,除了在上文中提到的强调父母的权威作用的时候。)

科学是无可争议的。从出生到三岁是开发人的大脑的最关键的几年。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到四岁大脑就停止发育了,但那几年是最关键的。科学也让我们知道了影响大脑开发的关键因素。孩子必须得到充分的营养,孩子也必须接触到丰富的语言。

只要稍稍看一些数据,你就会发现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从幼儿园到12年级都十分明显。这几乎无法避免。同样,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无可避免地存在成就差距。出生后的三年内,从某方面来说,这段时期相对难以看出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成就差距在孩子出生后九个月便已经存在,只不过相差太小,只能通过数据才能反映出。

早期语言干涉不需要改变个人用语,也不需要改变个人常用表达。大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上,这一种互动能够提升入学准备量,包括轮流谈话和回应性语言,因而鼓励父母多对孩子使用尽可能自然的语言、语言模式,以及故事。

05
结语

一个良好的早教语言环境并不单单只跟词汇的输入有关。在这个环境里,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出亲密的关系。这里并不是要批评不善于表达的父母,相信他们也有其他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可否认的是,语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交谈时,人们通过它来显示自己对话题的热衷,此外,语言还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情感的共鸣。

相关链接:

  1. 小孩家庭教育及脑部发育指南

  2. 作为一个爸爸,在育儿方面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3.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