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 唐秀玲导师工作室 设立十周年记(学习篇)
用画笔记录 我们的成长
用作品讲述 我们的故事
2011年春季,唐秀玲重彩绘画名家工作室在中国国家画院设立。导师唐秀玲以独到的创作理念和扎实的教学举措,与前后十个年级的83位学员在中国画及重彩画创作领域共同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在国家画院的平台上,学员们既听取了来自国内画界、书法界一流的著名画家与学者的大课讲授,也系统了解和初步把握了唐秀玲教授关于中国画创作的课程要点。学习开阔了学员视野,养成了创作能力,培厚了成长基础。十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的学员共有204件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138件入选、66件入会资格),其中有第12届全国美展的获奖提名、入选,也有第13届全国美展的多件作品。他们中,有的获批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有的成为所在省、市美协的重要领导,还有部分学员成为所在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十年教学,导师与学员共同成长,对创作的思考与研究日臻完善。让每一位进入唐秀玲工作室学习的同学了解创作规律,懂得构图方法、造形方法、学会画面黑白灰与色彩设计并掌握各种绘画技法,这些作为唐秀玲工作室中国画创作体系的核心内容,在课程安排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直达创作。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们明白,中国画创作是有规律、有体系的,学习也是有方法的。创作没有捷径,少走弯路就是最大的捷径。导师与学员在教与学中探讨中国画的创作规律和方法,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是一段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
一年的学习时光是短暂的,但它对一个画家的影响却是持续不断的。一年中,许多同学发生了蜕变,这种蜕变不仅发生在手头功夫上,更反映在思想认识层面。
一路走来,我们在国家画院的教学平台上经历了十个寒来暑往,这期间有汗水、有成长、有感动、有收获。在共同的付出中,学员们不仅收获了参展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支撑他们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在国家画院的工作室设立十周年之际,我们选登十年来历届学员在国家画院结业时展出的作品,记录我们十年走过的路。
学员作品选登
干春玉 《重 光》
(2011级)
何 慧 《飞入阳光》
李 红 《青春记忆》
林振栋 《初 夏》
马 芳 《玩偶日记》
魏艳青 《故 园》
吴云之 《八极无尘》
谢素琼 《海军梦》
李振弘 《席子上的秋天》
孟令泉《云蒙春早》
宋晓明 《往 事》
宋 旭 《清 风》
王育红 《悠然之所》
吴 磊 《这么近·那么远》
闫桂明 《白桦林里故乡情》
尹锡贵 《永 恒》
曾中山 《暖 冬》
孙绍维 《钟磬余音》
张庆军 《阿里普兰的祈福》
吴维新 《港 湾》
车 敏 《生存状态系列之一》
林乃珏 《嘘---》
刘春梅 《春之声》
赵世玮 《娅 茹》
刘 凯 《布朗运动·融》
刘易强 《五大街29号》
龙宗耀 《高天土》
路凯钰 《晨 梦》
邵 华 《待月花香》
汪姝含 《守 望》
(2014级)
张倩茜 《北 往》
贾 岚 《梦 惺》
是幽燕 《雨林晨曲》
杨雪鸿 《花开无声》
张春霞 《致青春》
张晓瑜 《晨 曦 》
赵 峰 《苗寨茅人节》
赵金玉 《红尘霞光》
郑红梅(郑丹) 《天凉好个秋》
周风云 《岁月无尘》
杜长全 《杜哥·2017年4月》
宫伟芳 《节 日》
苗 玲 《绮罗粉鮆》
潘晓东 《静谧的时光》
彭晓迪 《光·印象》
鲜旖旎 《梦蝶版纳》
杨清军 《新 绿》
尤春雨 《新城一角》
张立英 《记忆·童年》
张 莉 《匆》
郭 军 《天高风物清》
林红英 《黄包车》
(2017级)
杨育鹏 《准点到达》
杨 悦 《稚齿婑媠》
戴雪丽 《春天的记忆》
冯晓军 《快乐时光》
李 红 《清音雅韵》
李志华 《竹韵春光》
廖倩瑶 《悠然得天趣》
庞贵良 《家园》
许华娥 《江南可采莲》
曹培芹 《古塘秋意》
高 翾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郭冀宏 《元 梦》
雷 贺 《乡风墨韵》
刘 娟 《秋 歌》
颜诗耘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刘 戈 《闲暇时光》
张亚萍 《正月里来是新春》
董怡辰 《夏夜晚风》
李 晶 《鹰击长空》
甘雯娟 《月夜兰心》
周广利 《幸福老人》
李 霞 《诗华年》
赵 楠 《 庚子之春 》
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第一期学生结业
(2012年9月)
点评学员写生作业
国家画院开学典礼/与同学合影
中国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师生在结业典礼上合影
国家画院办学10周年教学成果展
国家画院工作室结业合影
指导国家画院学生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