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套路,应走培养个性之路
这几日,总是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大,不是我这样的一个大国寡民能谈论得起的,可是,我是一名教育者,处在教育这个圈里,眼中所见,口中所说,心中所想的都会涉及到教育,多多少少也积攒了一些有关教育的感受,且来谈一谈吧!
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有着这样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从中可见,中国人的教,注重行为上的模仿;育,注重思想上的感化。一个内,一个外。对教育的这种解释,我是不敢苟同的。教不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在于创新;而育,也不仅仅是成为一个好人就可以了,更应关注的孩子思想上的发展。
而西方对教育的解释就科学得多了。
在西方,教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他们注重的是内在的引发,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人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
对教育这样的诠释,我深以为然。
每个人的个体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甚至是克隆人,在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存在的人的时候,也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说,科学的教育,应是面向个体的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育者应根据每一名受教育者——学生个体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也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因材施教。
只要以此为教育的套路,教育就会有路。可是,现在的教育却完全相反——
这样的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社会却被一些人弃之如敝履。且看现在全国各地,虽然学校不同,但大多数的学校所采取的教育形式是相似的。国人自古就有跟风现象,教育也同样如此。曾几何时,杜x口中学、x思中学,还有辽宁的x城中学,实施课改轰轰烈烈,弄得山河一片红,名声在外,直上云霄,上天可见。于是,全国各地的学校闻风而动,先是实地考察,观摩学习,然后,回到学校后,照单全收,全盘复制,复制得昏天黑地,复制得大汗淋漓。“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远方的和尚会念经,取完经后是拿到学校我学,我学,我学学学……而最终的实际效果呢?却是把好好的教育弄得支离破碎,百怪千奇,把自己的本真弄得面目全非。犹如古代的邯郸学步,最终是连路都走不了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万物生长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土壤,教育更是如此。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还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变数太多了,不研究个体,而只是注重外在形式,教育哪有这么简单?
其实,教育也很简单,我们只要关注教育的个体,根据教育个体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教育策略,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就会成功。
最近,看了一篇江苏著名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写的文章,题目叫《个人主义不能一棍子打死》,这里的个人主义是个褒义词,意在培养人的个体意识让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只有学生的个体意识被唤醒了,学生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价值。而当学生认清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才会真正思考生之意义在哪里。进而,采取行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现在的教育,却并不是这样的。让我忧虑的是,现在的教育,好像是在一点点地抹杀孩子的个性。
君不见,孩子们从懵懂时期,就被禁锢在考试的樊笼中,想冲出去,而不能冲出去,最终,习惯了被桎梏的生活。君不见,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在为考试忙碌,一道道地题,一张张的卷子,就这样代替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生活。从小到大,最终,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美好的人生被弄得凄凄惨惨戚戚的。我记得,在我儿时,戴眼镜的孩子是很少的。我算是戴眼镜比较早的,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把眼睛架在了鼻梁上,可我那时是因为看书不注意。而现在,戴眼镜的小孩,随处可见。
教育,以蚕食孩子的个性为目的,是不道德的;教育,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是不人道的;教育,以消弥孩子的创造力为手段,是不成功的。是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考试来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都少,能力提高得如何。可是,检验的形式不只考试一种,应试教育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惧怕考试,惧怕学校。
想起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是啊!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杰出人才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是在前面领路的人。而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复制型人才。注意,我说的是复制型人才,而不是复合型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善于学习,所以,别人研究出来的东西,他们能够完全复制,甚至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让他们自己去创造,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就像丁肇中先生所说的,缺少的是格物致知精神。
学校不是工厂,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件产品,培养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可应试教育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不管你适不适合,都要走这条流水线。最终,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过去的,快乐一时,接下来的就业还要扒他们一层皮;没过去的,坠落桥下,万念俱灰,人生无望,信心全失,前途渺茫。
记得著名作家王朔在谈到送女儿出国念书时说过这样的话: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
是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是残酷的。考试的失败已经让学生的自信心消失殆尽,这样的影响是终身的。而个性也就在那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中被磨灭。
现在,临近期末,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进行期末考试,大片正在上演,演完之后,各个学校又将针对考试成绩,在教学上进行一些改革。
不知为何,想起了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这些看客其实就是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我的人。人,如果失去了自我,有再多的知识,有再高的文凭又有什么用呢?
人,是应该有一点个性的,这样,才是真实而鲜活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