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他给子孙取的名字,竟为元素周期表做了贡献
化学元素周期表,想必大部分人都接触过。表格中很多元素的中文名是个生僻字,或者说是专用字,一看就是知道是化学元素,比如“镭”“钴”“铌”等等。
这些形象又整齐的名字是怎么选定的?这还得感谢朱元璋老爷子。
01
1896年,清朝科学家徐寿从西方引进了元素周期表,在翻译元素名字的时候碰到了问题:既要发音上接近,又要能体现性质状态,还要规整好记,从哪去找这么多合适的汉字呢?
于是他开始翻阅古籍,希望从中获取灵感。当他翻到朱元璋的族谱时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朱元璋的子孙后代的名字很有规律,有很多人的名字的第三个字,都带“钅”这个部首,而且每五代出现一波,辈分越小的越容易出现生僻字,比如前文提到的“镭”“钴”“铌”……
那么多带“钅”这个部首的生僻字,都被朱家子孙收集起来了,这不就是现成的给元素命名的字吗?
于是,徐寿蹭蹭蹭地就完成了翻译,做出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元素周期表。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的子孙名字中有这么多带“钅”的字?为什么每五代出现一波?这得从老朱家讲究的起名方法说起。
朱元璋(胡军饰)
02
朱元璋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心想让江山社稷永固,子孙繁衍万世。但他也想到,子孙后代越来越多,要是名字重复了怎么办?
于是,按照“辈行”法则和五行学说,他拟了一套极其考究的取名方法,颇为有趣。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2个早夭外,24个成年。这24个儿子,全部是单名,第二个字,全部是木字旁,比如颇得朱元璋喜爱但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标,后来发动“靖难之役”篡了侄子之位的燕王朱棣。
同时,他给24个儿子各拟了一首诗、20个字,从孙子辈开始,名字的第二个字就从诗中按顺序选择,一个字用一代人,这是第一条命名原则。
比如,太子朱标一脉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所以朱元璋的孙子、朱标的儿子就叫朱允X,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来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的儿子得叫朱文X,已知的有朱文奎,朱文圭。
而朱棣一脉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那么朱棣的儿子就叫朱高X,比如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我们看到的朱棣长子、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接下去这一代,朱高炽的儿子叫朱瞻基,瞻用的就是第二个字。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朱元璋的儿子辈,最后一个字都是木字旁;孙子辈,炆、炽、燧都是火字旁(煦的“灬”在古代属于火部);曾孙辈,基是土字底,这就涉及到第二条命名原则,五行相生相克。
朱元璋规定,从儿子辈开始,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的部首必须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轮换,一代一个部首。这个顺序的含义是五行相生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朱棣木字旁,儿子就得是火字旁,孙子就得是土字旁,以此类推。
以他的一脉举例,下图清晰明了地反映了以上命名规则。
03
老朱想的是细致周到的,20个字代表20个世代,差不多得500年,到底之后再一个轮回,又是20个世代,绵延不休。
他对王朝万世传承是极有信心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不算南明小朝廷的话,明朝到了“由”字辈朱由检(崇祯皇帝)手里就灭亡了,恰好位于诗词的中间,半个轮回。
崇祯皇帝朱由检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苦心孤诣设计这么套规则呢?
有这么几种猜测:
第一,如前文所说,他相信朱家后代会繁衍万世,定好规则可以有效避免重名的问题;
第二,朱元璋本不是个读书人,他期望设计这样一套复杂的规则,可以装得也像个文化人,树立点形象;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源于他自己没有名字的创伤。
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天下是元朝的。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蒙古人极力打压汉人,不允许普通汉人取名字,只允许用一些特定的数字作为代号,比如出生日期、父母年龄之和等。
朱元璋的原名就叫朱重八,猜测是他父亲母亲生他时的年龄之和。他的父亲叫朱五四,祖父叫朱初一,都非常简单。
这种带有侮辱性的叫法,深深地刺痛了朱元璋的心,他再也不想让子孙承受他承受过的痛苦,他想让朱家活得光彩、活得靓丽,所以定了这么个规则,好给后代都取个漂漂亮亮、体体面面的好名字。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他的目的是达到了,后辈都严格按照他的规则行事,直至终了。
而且,当朱家传了好几代人后,子孙们越来越发现,名字真的很难取。
因为孩子一旦出生,姓氏和辈分都是确定的,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已固定没法改,只能靠第三个字区分。
又因为一个辈分的人用同一个部首的字,而字就那么几个,人却越传越多,根本不够用!于是,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比如朱敏没、朱肃渣、朱由条、朱干蛙……
为了防止重名的出现,后代们被逼着翻古籍找生僻字,找到个新的字就安全了;要是找来找去都被用了,没办法,自己造字!于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僻字,而这中间的一些,就被用于元素周期表的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