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比小米粥、山药强10倍!煮粥、做汤最有效,可惜很多人都吃错了
今年的夏味比往年淡了一些。
上下跳动的温度,不时让人有初春的错觉,因而,春季的衣服也迟迟没有尽收衣柜,留着一两件备用。下班回家经过的烧烤店、大排档,也没什么人光顾,龙虾、扇贝、鱿鱼……都失了宠。少了往年的喧闹,人一下子迟钝了很多,偶尔会警觉,哦~夏天已经来了很多天了……
夏天确实已经来了,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证。
中午吃完饭后,眼皮会变得很重,不睡上一会儿,一整个下午都头晕脑胀……白天上班时,钟转得格外慢,晚上时间又跑得格外快,不知不觉已经凌晨十二点了……晚饭通常是没有什么食欲的,总爱喝点粥,或是吃些辛辣的炸串就应付过去了……
夏天,我们变得懒洋洋,我们的脾胃也懒洋洋起来。
暑湿困脾,连带胃也困住了。脾和胃同属中焦,一个有问题了,另外一个总会连带也遭殃。所以常常说,“脾病多涉于胃,胃病亦可及于脾”。
暑湿困住了脾胃,让它们都懒洋洋起来。其实它们也不是不愿意“工作”,只是湿邪像狗皮膏药一样黏住了它们,它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一来,消化食物就耽搁了,胃胀胃痛,没有胃口,胃反酸的情况就出现了,能量供给慢了,四肢也渐渐无力了。
夏天,我们还总是“助湿为虐”,雪糕、冰淇淋、冰镇西瓜、冰镇啤酒、饮料,续命的空调……这些是夏天不可缺的,但也正是这些,让我们体内的湿越来越重。
因此,夏天养脾胃,不能光健脾胃,还要祛湿邪。两手都要抓,你的脾胃才更容易活泼起来,身体气机才会顺畅起来。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几个祛湿作用强大的食材。
薏米,在我们眼里是食物,在中医们眼里是一味祛湿的好药材。
《神农本草经》中将它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认为,它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
薏米祛湿最简单,也最直接。它祛湿的原理,好比是给一座城池安上了排水系统,直接把水排出城外,薏米利水,直接把湿排出去,中医上称这种祛湿方式为甘淡渗湿。湿热体质的你,在这湿热的夏天,适合用薏米祛湿。
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寒湿也是湿。但寒湿体质的人就不适合用薏米祛湿了,因为薏米性凉,越吃可能湿越重。这时候,我们可以先把薏米干炒15分钟,减弱它的寒性。
湿热、寒湿体质别傻傻分不清楚。
湿热的人有口苦、口干,舌苔厚、黄,困倦乏力,老觉得睡不醒,咽部分泌物较多,大便不通畅、黏腻,精神烦躁等。
寒湿的人偏阳虚,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胃口不好,容易疲倦,严重的可出现浮肿,如手脚肿、眼泡肿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
茯苓最大的作用也是祛湿,它祛湿的方式和薏米一样,都是渗湿,简单又直接。但茯苓比薏米优秀的一点是,它性子平和,不寒也不热,适合多种体质的人,极少给我们身体带来不好的负担。
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不断下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水湿症,眼看兵败垂成,成吉思汗十分着急。后来,有少数几个士兵因偶尔服食了茯苓,得以痊愈,听说此事后,成吉思汗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地区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兵将们吃后果然身体好了很多。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利水祛湿的效果也被广为传诵。
茯苓的可爱之处,在于它不仅能祛湿,还能健脾,经典健脾名方《四君子汤》中就有茯苓这一“君子”。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祛湿+健脾胃的食疗方。
茯苓山药莲米粥
原料:茯苓25g、山药50g、莲子25g、粳米200g。
做法:将茯苓、山药、莲子和粳米洗净,加水1500ml,文火煮成稀粥即可。
茯苓味甘性平,具有养心安神、健脾利湿的作用;
莲子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养心益肾的作用;
山药味甘性平,具有益气养阴,健脾生津的作用;
粳米更是健脾胃安神的常见药食材。
四味药食同源的食材同煮成粥,有利于健脾、祛湿。
小米薏米龙眼粥
原料:小米25g,薏米15g,龙眼肉20g。
做法:将小米、薏米、龙眼肉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熬制30分钟即可食用。
小米味甘咸,性微凉,功能和中健脾除热,益肾气补虚损;
薏米甘淡微寒,功能利湿健脾,舒筋除痹;
龙眼甘平温,功能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
四种食材搭配,补益脾胃。
鲤鱼冬瓜羹
原料:鲤鱼一条(约250g),冬瓜1000g,葱白10g。
做法:
冬瓜洗净后,去皮留用,去瓤切块;
将鱼鳞刮去,去鳃及内脏,洗净后加适量水入锅内大火煮沸,去鱼骨;
然后将冬瓜、冬瓜皮及葱白放入锅内,再加适量水,继续煮至瓜熟肉烂汤稠即可。
吃法:捞出冬瓜皮及葱白后,吃肉和冬瓜,喝汤。
鲤鱼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水消肿;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有利尿消肿、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合夏季食用。
此汤中还使用了冬瓜皮来增强利水的作用。同时葱白可以散寒解表,但用量不多,不至于增加人体内热,所以三者合用,可以达到健脾利水的作用。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祛湿是一项耗时的工程,胜利属于坚持下来的人。湿去了,夏天脾胃问题基本也解决了。
今日互动
【上期答案: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