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与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混淆的33种疾病,千万别误诊!

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某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属骨-纤维管、室压迫综合征之一。慢性神经卡压通常是患者感觉和运动不适的根源。
相对于外伤的急性周围神经卡压,此病通常为慢性表现,表现为肢体运动的无力,麻痹,感觉过敏等感觉障碍,但不包括疼痛,由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提示急性神经嵌压,神经营养血管的栓塞,或者全身性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的误诊、漏诊主要是因为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或体格检查不够详尽,本文总结了13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以及易与他们混淆33的疾病,大家可以通过本文对这些疾病进行了解,尽量避免误诊与漏诊。

01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臂丛神经根部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以颈肩部不适,患肢无力、麻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很容易与颈椎病特别是颈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其他周围神经卡压相混淆。

1.误诊为颈椎病
胸廓出口综合征常易与颈椎病相混淆,可能使患者在骨科和外科之间来回就诊。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并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地加以区别(表1、表2),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特别是不能因为诊断错误而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因此,详细询问病史,结合诊断性治疗,以颈部不适、手麻痛为最先出现和主要表现的椎孔外神经根卡压,与最先出现上下肢无力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大多数还是容易鉴别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疾病可能同时存在,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辅助检查。
表1 胸廓出口综合征和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表2 胸廓出口综合征和颈椎病辅助检查鉴别
2.误诊为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以手尺侧麻痛、手内以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尺神经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第8颈椎和第1胸椎神经根,这两个神经根出自第7颈椎与第1胸椎的椎间孔和第1胸椎与第2胸椎的椎间孔,应该说这两个椎间与颈椎病关系并不大。
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上臂桡神经卡压症有时和胸廓出口综合征同时存在,临床上称之为双卡,此时应特别注意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有重要的全面鉴别诊断作用。
3.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
必须清楚地认识,所有肌萎缩侧索硬化中,有5%~10%有遗传性,称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其遗传方式大多数属常染色体显性,可有外显不全现象,少数属隐性,典型患者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的现象。
类似的疾病如平山病,则常常只累及一侧上肢,更容易误诊为胸廓出口综合征,要特别注意有无“肉跳”、有无“感觉改变”。有“肉跳”而无“感觉改变”,平山病可能性大;无“肉跳”而有“感觉改变”,胸廓出口综合征可能性大。
4.误诊为神经症
这是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它们虽具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或有躯体功能障碍,但神经组织无病理形态方面的改变。神经衰弱是最常见的一组疾病,可有多种表现,如失眠、多梦、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怕光、耳鸣、眼花、精神萎靡,亦可出现内脏器官功能紊乱,上腹闷胀,便秘、腹泻。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患者对这类疾病常常认识不足,产生焦虑和疑病现象。
这类患者由于多虑多疑,就诊时主诉繁杂,重复哆嗦,不切要领。医师亦常常查不到明显神经损害的阳性体征,各种辅助检查亦看不到阳性结果,最后诊为神经症。而同时具有这类症状的颈肩不适、手麻痛的患者,由于在临床上也找不到颈肩痛和手麻痛的原因,又缺乏全面系统的检查,久而久之,患者产生了焦虑和疑病现象。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颈肩痛、手麻痛的患者被误诊为神经症,更有碍于治疗。因此,在诊断颈肩痛、手麻痛的患者时,一定要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如怀疑为神经症,必须请神经内科专家会诊,不能轻易诊断神经症。

02

肩胛上神经卡压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1.将颈肩背部肌肉劳损误诊为肩胛上神经卡压肩胛上神经卡压常常是一侧肩背部不适,伴肩外展无力,肩胛切迹处有明显压痛,双上肢胸前交叉试验阳性。而背部肌肉劳损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是颈肩背部广泛酸痛不适,压痛部位广泛。应予以鉴别。
2.将颈5神经根卡压误诊为肩胛上神经卡压颈5神经根卡压时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均受到影响,三角肌力量也受到影响,电生理检查有很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
3.将胸廓出口综合征误诊为肩胛上神经卡压这是常犯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不了解、不熟悉。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电生理检测可减少这样的错误。一旦发现正中神经、尺神经有失神经支配的电生理改变,应想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可能性。
4.颈4、颈5椎间隙是容易产生颈椎病的间隙,椎间孔内颈神经根受压可能会误诊为肩胛上神经卡压。但是肩胛上神经卡压还可能同时有颈5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有神经支配的变化,电生理检测常常可以鉴别。

03

腋神经卡压 四边孔综合征

四边孔综合征即腋神经在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颈内侧缘所形成的四边孔内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其临床诊断易与以下疾病相混淆:
1.将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误诊为四边孔综合征 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撞击综合征都可能有肩外展功能障碍,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就是肩部疼痛。特别是肩周炎、肩袖损伤,还有被动肩外展亦受限伴疼痛。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虽然肩外展动作能够完成但存在疼痛弧。而腋神经卡压引起的肩外展受限是主动外展受限,被动肩外展是正常的。肌电图检查、肩关节 MRI检查可清楚鉴别。
2.将胸廓出口综合征误诊为四边孔综合征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或颈5神经根卡压型胸廓出口综合征一般不会单一表现为腋神经损伤,还会有肌皮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全面体格检查常常能鉴别,肌电图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意义。

04

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由尺侧腕屈肌肱骨头、尺骨鹰嘴头之间的纤维性筋膜组织(弓状韧带)与肱骨内上髁的尺神经沟形成的骨纤维性鞘管内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可能易与以下疾病相混淆:
1.颈椎病 
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受损的症状,尺神经的神经纤维起源于颈8与胸1神经根,也就是第7颈椎和第1胸椎、第1胸椎与第2胸椎神经孔,这里不是颈椎病好发之处,因此,当诊断颈椎病时发现有尺神经支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时颈椎病的诊断要慎之又慎。
2.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支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而肘管综合征仅是尺神经支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不应超越尺神经支配的范围。当同时存在前臂内侧针刺痛觉有改变,或正中神经、桡神经支配区有感觉和运动障碍时,则不应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或单纯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查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3.Guyon管综合征
Guyon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腕部豌豆骨和钩骨之间狭窄的间隙中受压。由于尺神经腕背支在前臂远段已经分出,没有损伤到尺神经腕背支,因此手掌背尺侧及小指近节背侧感觉应该是正常的,而且发生肘管综合征时,还可有小指末节屈指力减弱。电生理检查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05

腕部尺神经卡压 Guyon管综合征

Guyon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腕部豌豆骨和钩骨钩之间,其上为腕掌侧韧带形成的骨纤维隧道中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图1)。
图1 Guyon管远端出口处的腱弓样结构
Guyon管综合征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颈椎病 
是常见的误诊,原因在上文肘管综合征处已描述。

2.胸廓出口综合征 
详细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超声检查可避免误诊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3.肘管综合征 
必须常规检查手部掌侧和背侧的感觉,电生理和超声检查有良好的鉴别诊断。

06

旋前圆肌综合征

旋前圆肌综合征是前臂正中神经主干穿经旋前圆肌的两头之间,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正中神经主干受损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综合征。
可能与以下病症混淆:
1.误诊为腕管综合征 
旋前圆肌综合征容易误诊为腕管综合征,特别在早期症状更像腕管综合征,电生理和超声检查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作用。
2.误诊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由于存在感觉障碍,手部握力下降容易误认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充分利用电生理和超声检查有利于确诊。

07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

前骨间神经是正中神经的重要分支。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表现为拇指与示指屈曲无力至不能,因为无感觉障碍,易误诊为肌腱损伤,亦有误认为前角细胞病变颈椎病。仔细的临床检查、电生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超声检查可进一步确定卡压部位。

08

上臂桡神经卡压

上臂桡神经卡压常见于3个部位:①腋臂角处:该处桡神经位于肱骨颈和肱骨干上端的内侧,将腋部置于椅子背上或腋部用拐杖易受伤;②上臂外侧桡神经沟处:特别是饮酒后侧卧,手臂压于身下大睡,醒后出现桡神经损伤表现;③桡神经穿出外侧肌间隔处,肱骨外上髁上约10cm处。
上肢麻痛在颈肩部、上臂外侧,与颈椎病的麻痛及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上肢麻痛十分相似,加之对上臂桡神经卡压的了解尚不普及,容易与这两个病症混淆,特别容易误诊为颈椎病。对颈肩痛的患者常规扪触上臂桡神经是很有意义的,如扪及桡神经增粗,且触之麻痛,并向手背部放射,可明确提示上臂桡神经存在病变,应做进一步检查。

09

骨间后神经卡压

骨间后神经卡压是桡神经深支进入旋后肌管时,在旋后肌浅层近侧缘形成的腱性纤维弓(称之为Frohse弓)处受压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又称为旋后肌综合征(图2)。其临床表现有可能误诊为以下病症。
图2 Frohse弓压迫桡神经深支
A.旋后肌入口处 Frohse 弓压迫神经;B.受压的桡神经
1.误诊为顽固性网球肘
骨间后神经卡压的疼痛在肘外侧,但是压痛点在肱骨外上髁远侧2~3cm处,而顽固性网球肘的压痛点在肱骨外上髁或稍稍偏前、偏后。骨间后神经卡压即使在早期亦可能查及伸指、伸拇肌力下降,后期则可表现为伸指、伸拇不能。顽固性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的慢性反复炎性病变,这里是前臂伸肌群的总起始,故表现为抗阻力伸腕、伸指时肱骨外上髁处疼痛,甚至剧烈疼痛。顽固性网球肘对局部封闭有效,至少有短暂的效果,而骨间后神经卡压对局部封闭无效。
2.误诊为桡管综合征
桡管综合征是一个概念模糊的疾病,表现为肘外侧比较广泛的疼痛,无固定的压痛点,没有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能有肘外侧及前臂外侧感觉稍稍减退。颈外侧封闭常常见到症状明显缓解。
3.误诊为颈椎病
目前,颈椎病是常见疾病,是上肢麻痛、不适的常见原因,因此患者上肢麻痛、不适时,很多医生的第一考虑就是颈椎病。中年以上的患者只要MRI显示有椎间盘向后膨隆就可能被诊断为颈椎病,因此详细的体格检查大多数就可作出鉴别诊断。

10

桡神经感觉支卡压综合征

桡神经感觉支在桡侧腕伸肌和肱桡肌的肌腱与肌腹交界处的间隙,由深层穿至浅层。在两肌腱的间隙处有交叉及环形纤维组织包绕桡神经浅支。当腕关节屈曲而前臂旋前和握拳时,桡神经被牵拉。此处可能产生桡神经感觉支卡压。
本症的特点需与以下病症鉴别:
1.误诊为颈椎病 
本病最容易误诊为颈椎病,主要是医师对桡神经感觉支卡压综合征不够了解,上肢的麻痛亦在前臂桡侧,因而很少出现在对颈椎病鉴别诊断的思维中。详细的体检,前臂中下段桡侧Tinel阳性以及电生理检查有肯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2.误诊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详细的体格检查,患肢桡神经支配区以外的感觉区感觉有无改变,如前臂内侧的感觉有无减退,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感觉区域有无感觉改变等,均可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相鉴别。

11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梨状肌对坐骨神经产生卡压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刘正津根据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将其分为7型(图3)。了解其有关的类型及其临床特点,避免将梨状肌综合征误诊为以下病症。

1.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症状和体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均可从臀部疼痛、麻痛到小腿至脚底,直腿高抬试验也均为阳性,因此容易误诊。梨状肌试验有鉴别诊断意义,电生理和超声检查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作用。在梨状肌坐骨神经旁做封闭,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支持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
2.误诊为臀筋膜裂孔疝
髂后上棘下方至骶髂关节之间常常可扪及触之很痛的球形肿块,大如乒乓球大小,小如花生米大小。疼痛严重时,患者无法动弹,直腿高抬试验常阴性,而屈膝屈髋试验阳性。痛性肿块处做封闭,症状、体征常常立即消失。
3.误诊为腰骶部肌肉劳损
压痛广泛,酸痛、胀痛,晨起疼痛严重,活动后好转。不应有下肢麻痛、下肢肌力下降。

12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下方穿出腹股沟韧带的纤维性管道时,受到周围组织的推挤或卡压,所致大腿部麻痛等一系列症状。该症较为少见,易于漏诊和误诊。

1.误诊为腰1、腰2椎间盘后突症
股外侧皮神经起源于腰2神经根,易误诊为腰1、腰2椎间盘后突症。详细的体格检查、腰椎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髂前上棘下方的痛点即Tinel阳性点封闭后,症状和体征消失可证实为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13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即腓总神经在腓骨颈部受压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腿前外侧麻木、足下垂,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需与以下病症鉴别:
1.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者小腿麻痛的症状相似,但可能很快出现足下垂及腓骨小头后Tinel阳性是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亦可能在腓骨小头后扪及增粗的腓总神经。电生理和超声检查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作用。
2.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 
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体征及电生理和超声检查有鉴别诊断作用。
3.误诊为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 
足背麻痛无功能障碍,Tinel阳性在小腿中下1/3胫腓骨间处,针刺感觉改变区在足背区。伸踝、伸趾功能不受影响。电生理和超声检查可作出鉴别。
4.误诊为定位错误 
腓总神经卡压绝大多数位于腓骨小头处,这里的腓总神经相对固定,腓骨长、短肌的起始腱性纤维呈交叉状固定腓总神经。由于神经卡压后近端肿胀,可能腘窝上方Tinel亦表现为阳性,甚至叩击大腿中段由于振动或者股二头肌的收缩也可能表现为阳性,而误认为卡压在大腿中段。术前B超检查结合电生理测试可以精确定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