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5

277、278、玉三叉形器良渚文化高5.05 厘米 宽6.8厘米 厚 0.4厘米至0.9厘米1987 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左右叉平齐,中叉略低,三叉上端刻羽状纹及卷云纹,中部刻兽面图像,两面图案略同。

279、280、玉三义形器良渚文化高 4.75厘米 上端宽 8厘米 下端厚1厘米香港何鸿卿藏器表受沁呈粉白色。整器平面作U字形。最厚处在下端,有竖向孔贯通。下缘在贯通孔的两侧各有一未透孔。两侧支的顶端各有未透孔,并与两边之孔相通。可知该器之功能与三叉形器同,为三叉形器的一种特有形态,为研究三叉形器的演变与功能,提供了重要佐证。此器两面均雕琢精美繁密的花纹。两侧的上端为向内的侧视人面纹。眼与鼻、嘴,及风字形颈饰、羽冠均清晰可见。两侧支的外缘各琢一龙首形图案。下端为兽面纹椭圆形的眼睑、蒜头形鼻翼,巨大的嘴内显露出两对獠牙。一面兽纹用阴线刻表现,另一面的兽面眼睑,运用了浅浮雕的技法。在已知的良渚文化玉器中,集神人兽面与龙首形诸图形在一器,仅此一见。总观此器的雕琢技巧、手法,与余杭安溪瑶山祭坛出土玉器的风格十分相似。为良渚玉器中难得之精品。

281、玉璜良渚文化高3.7 厘米 宽7.5 厘米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浅青色,有灰白色块斑。半璧形,边缘略薄,上端中部有凹缺,两侧各钻一透孔,有系挂痕。两面对称以透雕和阴纹细刻技法雕琢神人面纹。双眼为管钻镂空,两侧小透孔加线刻勾出眼眶;阔嘴中部为圆镂孔,两侧为弧边三角形,加四周的刻线勾出,此面纹形象较为罕见。

282、玉璜良渚文化高4.8厘米 宽l2.7厘米 厚0.35 厘米1987 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半璧形,中间半圆孔两侧各有一圆孔,用于系挂。两面用透雕及阴线技法琢出神人兽面图案。整器清晰地保留着镂孔的琢治痕迹,是研究良渚琢玉工艺的难得标本。

283、

283、284、285、 玉璜良渚文化高3厘米 宽7.9厘米 厚0.55 厘米1987 年浙江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带褐斑。全器平面作桥形,中间较厚,两端稍薄。上边的两端各对钻两小孔,可供系挂。下弧缘的窄面用浅浮雕技法琢出四个龙首形装饰。

286、玉璜良渚文化高5.6厘米 宽13.8 厘米 厚0.7 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黄色,有茶褐斑。半璧形,上端平齐,正中有一凹形缺口,在其两侧对称钻有小孔,可以系挂;下端弧圆,略薄。正面稍显弧凸,正中部位以浅浮雕技法琢成兽面,两角对称雕琢一对鸟纹。背面平整。制作规整,饰纹精细。

287、玉璜良渚文化高5.7厘米 宽14.3厘米1987 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黄色,半璧壁形。上端两侧各有一小圆孔,便于系挂。背面平素,正面有线刻兽面图案。画面着重表现长方形的巨嘴及两对獠牙。

288、289、玉璜良渚文化长 21.3厘米 宽8.4厘米 厚0.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色黄褐,下端有火烧痕。形如半璧,上部两侧各有一孔,可穿系悬挂。璜正面浮雕三组兽面纹,中间一组稍大,环形眼,扇形眼廓,其上饰细阴线纹,鼻方,嘴微张,上下各出两獠牙。另两组琢于璜上部两角处,为一侧形兽面,眼与鼻较夸张。璜表面刻阴线锦地。璜背面亦刻阴线锦地,并留出三处空白。

290、玉璜良渚文化高7.6厘米 长 12.1厘米 厚0.8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有青褐斑。半璧形。上端平齐,略厚;下端弧圆,稍薄。正面正中部位以浅浮雕和阴纹细刻相结合技法雕琢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像,惟双手隐没。因局部受蚀,纹饰图像已残缺,背面上侧对称钻有一对小隧孔,用于系挂。

291、玉琮石峡文化高13.8厘米 边宽6.6厘米至7厘米 孔径4.8厘米至5.2厘米1977年广东省曲江县马霸镇石峡遗址 105号墓出土广东省博物馆藏器料近石质,灰色,间有黑斑,为矽卡岩所制。器呈长方柱体,上径略大于下径,四面中间各有一条直道,把每面的纹样分开,每角自上而下浅雕五组图案相同连接两面的突弦纹,象征简化的神面或兽面纹。同型的大琼在曲江县鸟石镇床板岭石峡文化墓中也出土一件。石峡遗址已发掘的100座石峡文化的墓葬中,计有6座墓,每墓各出1件石琮,此墓为大琮,其余5座的均为小综,刻一组纹样。石峡105号墓所出大琮,其形制和江苏省吴县草鞋山良渚文化墓的一件几乎一模一样,表明石峡文化的琮璧与良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292、玉斧卡若文化后图∶ 长 22厘米 宽5.5厘米前图∶长9厘米 宽4.5厘米1977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遗址出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两件玉斧皆呈青色,长扁梯形,剖面作长方形,四边有棱,腰平直,长的一件两面斜磨成刃,较短的一件为一面磨刃,均有使用痕。

293、 玉璜卡若文化宽9.1 厘米 厚 0.8厘米1977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村出土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藏玉料呈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斑。体呈半缓形,剖面作椭圆,两端各有一对穿圆孔,通体光素。

294、玉锛马家窑文化长6.8厘米 上宽4厘米 下宽4.7厘米厚1厘米青海省乐都县柳湾村892号墓出土青海省博物馆藏玉镑为深绿色,下宽上窄,单面斜刃,器表磨制光润,边角硬直。

295、玉凿马家富文化长11.5厘米 宽2.4厘米 厚1.4厘米青海省博物馆藏玉凿浅黄色,长条形,钝刃,通体光素。

296、玉玦出土坑位卑南文化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B763号单体葬石板棺内玉玦陪葬情形台东县卑南遗址为台湾东部新石器时代卑南文化的代表遗址。十个碳十四年代落在467OB.P.与231OB.P.之间。自 1980年至 1989 年台湾大学考古队在该遗址作了大规模的抢救发掘,获得大量的软玉质标本。其绝对多数为墓葬内的陪葬品。主要有用来作头饰的铃形小珠,玦形耳饰,棒形、长条管形及珠形的颈饰或胸饰,以及矛、镞、镑、凿等武器及工具。本图为B763号单体葬石板棺内一对玉玦从人头骨耳边出土情形。

297、玉玦出土坑位卑南文化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 B471号复体墓石板棺内玉质陪葬品出土情形从台东县卑南遗址,经抢救发掘出土的墓葬有一千五百多座,其绝对多数为石板棺墓。以一棺葬一个体为常态,但也有近25%比例是葬二具或二具以上的复体葬。本图为B471号复体墓葬陪葬品出土情形。除环形的手镯为板岩制之外,有软玉质的玦形耳饰、两端带穿的颈或胸饰及矛头等,经少些扰乱,散布在头骨附近及骨架上身。

298、玉玦卑南文化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玉玦的主要类型自台东县卑南遗址,经由抢救发掘出土的玉玦有一千三百多件。从其型制构造及墓葬中的陪葬部位研究判断,可以确定是耳饰无疑。质地几乎全为软玉,大部分含有直径1至0.1公厘的铬铁铊(chromite)包裹物。未经风化者呈苹果绿色,经风化者呈乳白色。大致来源为台湾花莲县知门干溪支流清昌溪,俗称西林地区。其绝对多数为带有缺口的细身环形及环外带有四个突起的两种类型,两类型件数约略相等。另有少数宽身小孔,外形长方、下端向外展开的"两翼形"者及其他类型。

299、玉双人兽形玦卑南文化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 B2413号复体葬石板棺内出土卑南遗址B2413号墓葬是一个曾经多次使用的复体葬石板棺。棺内出土了丰富而精美的陪葬品,除了本图的双人兽形玉玦一件及下图的多环兽形玉块1件之外,还有带四个突起的环形玉块12 件。玉制管珠15件。玉棒1件、板岩制石环1件。玉制铸凿形器9件。玉制矛镞形器以及2块玉片。本标本全干时半透明暗绿色,满布白色细条斑及灰色斑点。长6.6厘米、宽3.9厘米、厚0.35厘米。造型非常独特的这一类型玉玦极为罕见,但曾经出土于卑南遗址以及台湾北部圆山文化系统的芝山岩遗址。

300、玉多环兽形玦卑南文化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 B2413 号复体葬石板棺内出土本标本与上文所介绍的双人兽形玉玦一齐出土于卑南遗址 B2413 号复体葬石板棺。浅绿色,透明度高,有暗灰色斑点。长 6.8厘米,宽2.8厘米,厚0.3厘米。这一类型的玦形器仅有此一件而已。主玦身上兽头及兽尾的造型,还相当明显可认出。

301、玉单人兽形玦 卑南文化台湾台东县卑南遗址 B2391 号石板棺外出土单人兽形玉玦可能为双人兽形玉玦的一种变形,至今尚未发现到第二件标本。浅绿色,半透明,有灰斑。长5.7厘米,宽1.8厘米,厚0.25厘米。本器玦身上兽头及兽尾的造型非常简化。卑南遗址发掘出土标本将由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收藏。(宋义薰、连照美文并摄影)

(0)

相关推荐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8)+浙江部分1

    璜形玉饰跨湖桥文化 上∶长2.9.截径0.9厘米下∶长6.2.截径1.1厘米 浙江省萧山市跨湖桥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山博物馆.2件.绿褐色,叶腊石质.一件为扁圆形弯管,有一弯曲贯通的穿孔;另一件为窄条弧 ...

  •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古玉欣赏(高清大图)

    浙江省博物馆 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 今天我们来 欣赏一下部分馆藏玉器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玉璜 整体形状如弧弯的半环形.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此展品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目前发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5

    281. 白玉镂空福寿方形牌 明 长5.7厘米 宽4.5厘米 1982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长方形镂空牌中部一'寿'字,其旁有蝙蝠飞翔,以串枝叶.梅花.竹叶衬托,外围竹节形方框.寿字为长寿吉祥 ...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南北朝)15

    280. 玉龙凤形佩 六朝 高5.8厘米 厚0.4厘米 1951 年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 3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玉淡黄色.透雕作环状,通体雕成龙凤纹.龙蜷曲成环形,首弯曲,尾稍残;背上栖一凤,作回首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2

    20.玉鸟形佩红山文化高2.4厘米宽2厘米1973年辽宁省阜新县石戈乡台吉营子村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玉鸟青白色,形体较简略.圆头前伸,展翅,方尾.无细部加工,腹面光滑微凸起. 21.玉鸟形佩红山文化左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0.玉兽面纹圭龙山文化长 17.8厘米 宽4.6厘米 厚0.8厘米1969 年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白色斑和乳白色浸蚀.体扁平,原器中部断为两截.背端平直,磨制光滑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4

    60.玉鳖江淮地区原始文化长 9.4厘米 高4.6厘米 宽 7.5 厘米1987 年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 4 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质灰白色,分为上腹甲和下腹甲,上腹甲呈圆弧形,背中有脊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5

    80.81玉冠状饰江淮地区原始文化上长7.2 厘米 下长6.4厘米 厚0.4厘米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谷庙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玉料呈灰白色,器面有局部钙化现象.体扁平.正反两面用阴线刻划出兽面纹,线条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6

    100. 玉块马家浜文化大∶直径4.5厘米 厚0.4厘米 小∶直径 3.5厘米 厚0.5 厘米1974年江苏省常州市圩墩出土南京博物院藏器由黄褐色玉髓制成.扁平圆形,如环而有一缺口,断面均作椭圆形,通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7

    120.玉璧嵩泽文化直径3.5 厘米 孔径1.4厘米 厚0.2厘米1974年上海市青浦县嵩泽遗址出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壁呈湖绿色,扁平圆形,用火山碧玉制成,器表磨制光滑,穿孔系用单面钻,此件出土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