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为什么书法中的晋唐笔法, 总是显得那么神秘、玄妙, 不可捉摸?

中国书法艺术,它除了具有艺术成分、文化内涵之外,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更是一门讲求技艺、技巧的学问。但是之所以工匠之人和写书法之人存在天然区分,就是因为书法不仅仅讲究技法他还讲究学习者的知识涵养、文化内涵,但毫无疑问,技法是书法最根本、最基础性的东西。

点击加载图片

中国书法的技法,简单来说只有一个,那就是笔法。笔法几乎构成了书法全部的内容实质。我们在这里简单做一个区分。书法中的技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认知型,一种是复合型。

点击加载图片

所谓认知型,就是说认识到即学习到,没有什么操作上的难度。比如,书法中,有些人认为如何选帖、如何选笔,如何用墨,都是技巧,也都是书法中的学问。我们承认,这当然是技巧,也蕴含了深刻的学问。但是,这些“技巧”并无认知上的难度,亦无练习、操作上的障碍。如何选帖,你只需要去请教一位资历高深的书法学习者,向他虚心求教,他告诉你一些原则技巧就可以了。如何用墨、如何选笔,大概也是这样。

点击加载图片

或许,用技巧来概括这一类东西似乎有点不合适,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知识”。但是他们确实也都蕴涵着一定的技巧在其中,比如研墨时候,研墨的速度、用力大小是有讲究的,用力太大,研墨速度过快,容易生热,导致墨汁变质。所以一定要缓慢研墨才好。这一类知识,包含有技巧在内,但是别人一说你就能立刻掌握,比如关于研墨的速度,当你知道了之后,下次在进行研墨的时候,就能很好的关注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容易。

点击加载图片

但是,书法中,有一类知识、技巧比较难,我们称其为“复合型”知识技巧,因为它要求不仅仅是你了解了、知道了就能掌握。而是要求你深刻理解、大量练习,做到烂熟于心。这一类知识、技巧,通常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笔法”“结构”“章法”这三个部分。而在这三个部分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理解掌握起来难度最大的,还是笔法。

很多时候,很多学习书法的初学者都会有这样一个体验:别人给我示范了某一个笔法、笔画的写法之后,我完全可以听得懂,看的明白,但是自己一上手开始写,就完全不是自己刚刚看到的样子。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看得明白,说明已经进行理解了,但是笔法、结构、章法这一类复合型的“知识”“技巧”,其特殊之处就在于,理解之后,并不等于掌握。

点击加载图片

当我们懂了一个笔画的书写原理之后,我们能不能写出这个笔画,成功复制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个笔画形态,并不取决于你有多么聪明,而是取决于你进行了多少练习,做了多少对比、反馈和总结。所以,聪明的人在学习书法上并不占优势,因为理解力只能帮助你搞清写法。你能不能自己写出来,还要看你的刻苦程度。但是为什么笔法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为什么它属于复合型的知识技巧呢?

点击加载图片

我认为我们还得从源头上去寻找答案。中国书法的笔法系统,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魏晋二王开创的笔法系统。这个笔法系统经过唐代书法家的补充、完善,基本上就是中国书法最基础的“基础”了。此后书法再怎么演变,也都是风格、流派的分歧,几乎跟笔法的变革没有什么关系了。正如元代赵孟所说的那样“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中国书法的笔法系统基本上就是那样,再也没有改变过。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既然没变过,那么有谁可以概括一下中国笔法的总体特征么?这可能是比较难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既然中国书法的笔法系统从来没有变过,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答案是没有人知道,也无法概括。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晋唐笔法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在。当你试图通过古人留下来的书法作品进行总结分析的时候,你甚至会在多处发现多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它们或许是相互矛盾的。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人说笔法的奥秘在于中锋运笔,但是你有时候仔细去看王羲之的笔法,他并不是中锋,甚至有时候姿态是难以界定的,既像中锋,又像侧锋。有人说笔法的奥秘是方笔,但是,有时候王羲之可以写得让你无法准确的判断说:这就是方笔或者圆笔。他的方圆,有时候更为玄妙。所以,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单纯的讲究笔法就会带来很多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甚至会陷入虚无、迷信、故弄玄虚的状态。

点击加载图片

这种思维方式的致命点就在于,我们往往局限于具体事物,而忽略了这背后更大的问题所在:我们认为,既然书法是毛笔笔尖写出来的,那么我关注于笔尖,研究笔尖的运行就可以了。实际上,笔尖是谁掌控的呢?是人,是书写书法的书法家,是他们的双手在操控。所以,紧紧盯着笔尖、笔法,是没有出路的,应该看到笔法背后操纵毛笔的人,操纵毛笔的那双手,这才是关键。

点击加载图片

而之所以中国书法的笔法系统光靠了解是不行的,原因就在于,笔法的操控,是一系列微妙的手部动作,它更多的是属于动作技巧。头脑中认识的再清楚,身体感知不到也是没有用的。但是中国书法的理论研究对于运笔过程中手部的动作研究很少,即便是有,也只是对执笔姿势的研究,对于运笔时候,腕部、指部的发力情况、细微动作研究还不够清楚,论述也不够清晰。

点击加载图片

翻看中国书法的理论著作,其中对于笔法的描述,大多数都是注重描述结果,即写完之后的效果如何,而古人也往往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来形象的说明,但是究竟他们在写的时候,如何运动手腕写出这种效果的过程,他们是没有说清楚的。

点击加载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笔法如此难懂、不易掌握的原因所在了。但是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我们或许现在还无法得知王羲之在书写书法的时候,它是怎么运用他的笔腕的,但是一旦我们将思维方式提升到这一个层面,就好办多了,至少我们不会陷入笔法笔法迷信的泥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