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乐与忧
文丨杨德振
乐与忧是人生存状态呈现出来的两项样本和形态,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客观世界里的投射和反映。它决定一个人幸福程度的高低,是生命价值体现和情感饱满度的指标。
乐,指欢乐、快乐、喜乐、逸乐,包括乐观向上的精神;忧,指忧愁、忧虑、忧惧、忧郁、忧闷、忧伤、忧戚、忧心,包括忧愤颓废的人生态度。说一个人幸福指数高不高,关键是看他(她)的快乐程度;说一个人快乐程度的高低,关键是看他(她)是否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有忧有虑、有拘有束,心的负荷超量承载,快乐与欢乐就会随风而逝。有人乐,有人忧,也有人乐忧参半;有人先忧后乐,有人先乐后忧,也有无乐又无忧或有乐又有忧。有人大乐小忧,有人小乐大忧,也还有人大乐大忧或小乐小忧……无论哪种形式上的忧乐,都是生活赐予的礼物,都是一种正常的世态、人生的常态,没有永久的忧,也没有永久的乐。如果有人为忧乐而忧乐,那是杞人忧天的表现,如果有人“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也是作秀的表现,真正有质地、有道义、有境界的“忧乐观”,我认为应该是范仲淹老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只有做到了这样,才能忧得其所,乐得心安;乐得长久,忧得实在!
“乐”的范围很广泛,欢乐、快乐、喜乐是乐,会心一笑、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喜形于色也是乐,乐悠悠、乐陶陶、乐滋滋、乐呵呵、乐融融……还是乐;无论是“内乐”、“外乐”,其内在的实质不外乎就是喜悦、痛快、慰藉。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乐的根由是人的美好情感在心灵过滤与反应的表现,是心的附属产品,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心境,决定什么样的快乐程度。
“乐”的功能和用途很多,它可以改变人的心境,从而达到激发人的潜能、改变环境的作用;“乐”还可以改变人的身体状况。据医学科学专家介绍,乐观、开心的人,快乐指数就高,快乐指数越高,人体细胞活跃程度就越高,新陈代谢加快,身上各种病菌就会望风而逃,身体各项机能自我修复的机会和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免疫力大增,身体必然强健、康健,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乐”还有长度和保鲜期。一个人不可能无限度地娱乐、纵乐下去,在一定时间可以乐疯,但在一定时间内最终又要归于平静,这才是正常的。“乐”也有保鲜期,在一个时期某件事办好了可以成为“乐”的理由,换了一个时期,某件事办得再好了却带不来“乐”,甚至还可能成为“忧”的根由。譬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亲戚与亲戚之间走动,拎五、六个鸡蛋,那已是给亲戚很大面子,很多的快乐感;而如今,你再拎五、六个鸡蛋去亲戚家串门,免不了让亲戚不高兴,怀疑你把他当成什么人了?!“打发叫花子呢!”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我甚至想到了我小时候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夏天想吃冰棍,就去捡纸皮、塑料瓶换冰棍。拿到亮晶晶、白皑皑的冰棍,舍不得舔,直到太阳把它一滴滴融化,然后再用嘴巴接住,一丝甜味入口,唇齿凉凉冰冰的,那是怎样的幸福,仿佛我大口大口接住的就是快乐,美妙瞬间蔓延。而如今,不缺钱了,却因担心冰棍含糖量高容易得糖尿病,反而没有吃冰棍的冲动了,自然也就找不到它的快乐感了。所以,不得不承认,快乐逝去的是多么快啊,当它还能带给喜悦的瞬间,你错过了,那么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它还会准时到来。所以说,快乐也有保质期。最好在它过期前,尽情享受快乐、消化快乐。当然,也要防止“乐极生悲”的事情发生。时下,经常听到“上帝叫你亡,先叫你疯狂”的悲情故事发生,就是纵乐过头的结果。
再说“忧”。“忧”也有多种形态,相思阵阵是心忧,愁肠寸断是明忧,离愁别绪是隐忧,亲人离去是大忧(古人为此还要“丁忧”三年,非常庄重),个人身体有恙是小忧,“忧”是负面情绪中介于“悲”与“怒”中间的一种情绪词。忧过了头则是悲伤、悲哀,忧心久了,难免生出怒气,所以,凡事尽量不必忧虑,以免积忧成疾,转化成“悲”和“怒”,弄得不好收拾。说到凡事不必忧愁,我想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一个康复旅行团在医生的带领下去奥地利旅行。在参观当地一位名人的私人城堡时,那位名人亲自出来接待。他虽已80高龄,但依旧精神焕发、风趣幽默。他说,各位客人来这里打算向我学习,真是大错特错,应该向我的伙伴们学习:我的狗巴迪不管遭受如何惨痛的欺凌和虐待,都会很快地把痛苦抛到脑后,热情地享受每一根骨头;我的猫赖斯从不为任何事发愁,它如果感到焦虑不安,即使是最轻微的情绪紧张,也会美美地睡一觉,让焦虑消失;我的鸟莫利最懂得忙里偷闲,享受生活,即使树丛里吃的东西很多,它也会吃一会儿就停下来唱唱歌。相比之下,人却总是自寻烦恼,人不是最笨的动物吗?他总结道。
有科学家对人的忧虑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忧虑是毫无必要的。统计发现,40%的忧虑是关于未来的事情,30%的忧虑是关于过去的事情,22%的忧虑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4%的忧虑来自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剩下4%的忧虑来自那些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
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寻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所以,每当你忧心忡忡的时候,每当你唉声叹气的时候,不妨把你的烦恼写下来,然后在科学家们的分析中为自己的烦恼归个类:它是属于40%的未来,30%的过去,22%的小事情,4%的无法改变的事实,还是剩下的那一个4%?
聪明的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如果豆浆卖不成,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豆腐干来卖;豆腐干再卖不出去的话,就腌起来,变成腐乳。还有一种选择: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改卖豆芽;豆芽如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如豆苗还是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很多豆子,想想那是多划算的事!
一颗豆子在遭受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何况一个人呢?人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坚强些吧?那么,你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人活一世,看似长久,实则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过去了,不再烦;今天,正在过,不用烦;明天,还没到,烦不着。如此看来,没有什么是值得你忧虑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个人要想一生快乐,就要卸下一切忧虑的包袱。对天地敬仰、对自然敬畏、对生活感恩、对人群施善、对自己修行,这是获得快乐的终极法宝和惟一办法。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