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教育部出了个新解释
1
文先生说
4月21日,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12条的“刻意孤立”,教育部在其官网给出了明确的界定。
首先主观上是故意而且针对特定学生,具有相对性、持续性,非因疏忽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需求;
行为表现上,可以是对学生正常需求故意不予回应、指使其他学生孤立特定学生或者物理上隔离(比如单独坐在最后一排)等;
后果上,导致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正常的同伴关系,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这个解释发布了好几天,估计大多数老师都没看过。
2
文先生说
其中,“单独坐最后一排”被当做典型例子,每个老师都要特别注意,不然,一不小心就违规了。
那些影响别人,又屡教不改的学生,把他单独放最后一排,是不少老师最后的选择与拯救。
现在不行了。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些影响别人的学生,安排谁和他坐一起?
安排两个说话的学生坐一起?那不是负负得正,那是火上浇油,一加一大于二。
安排别的学生和他坐,那是不是对别的学生的刻意打压?
毕竟,家长也委屈:自家孩子认真刻苦愿意学习,为啥要和一个影响别人学习的学生坐一起?难道遵守纪律还有错了?
那安排坐在讲台旁?或者单独一排坐中间?我不知道可不可以。
在当前的教育舆论下,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老师怎么做,都能被解读成“刻意孤立”。
所以,对那些影响别人的学生,不单独安排做最后一排,是可以的。但如何安排那些学生的座位,教育部最好发一个明确的规定,不然老师左右为难。
3
文先生说
安排单独坐最后一排,这是一种惩戒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因人而异。有的知耻而后勇,有的乐得清净,有的无所谓,有的觉得受到了伤害。
比如这种学生。他觉得和老师有矛盾是老师针对他,他觉得考上重点高中是两年自学的结果,跟老师没有关系。
他还因此恨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是因人而异的,而“刻意孤立”又有着很强的主观意愿,只要你认定老师在针对你,老师做什么都能解读成“刻意孤立”。
只有严格依法依规执教,才不会犯错。否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我想问问:如果学生连“单独坐最后一排”都受不了的话,那他以后怎样面对残酷的现实?
社会中的歧视、针对、排挤、孤立无处不在,伤害可比“单独坐最后一排”血腥无数倍。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我们以为孩子太脆弱,可实际上,正是我们的过度保护,让他们缺少直面挫折,抵抗逆境的能力。
以前读书时,从未想过,写作业能成为学生轻生的原因。
那以后,安排学生单独坐一排,会不会成为学生自杀的借口?
42
文先生说
一直以为,成绩好可能需要天赋,但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不影响别人,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事。
上课说话,影响他人,都是自制力差的表现。这样的学生,如果家里无法管,学校还不能管的话,那真是在祸害他了。
成绩不好,还有其他出路;缺少自制力的话,社会迟早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学生进入社会后,因为酒驾锒铛入狱,因为斗殴赔偿几十万后,他们才会明白:读书时老师对他们的那些惩戒,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制力,是在拯救他们。
很多时候,讲道理并不是万能的。管吧,老师要犯错。不管吧,良心又过意不去。
一个影响别人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安排谁和他坐一起?怎样教育他,才不违规?
我觉得,那些鼓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专家们,应该出来走几步了。
我还想问问:那些认真刻苦,努力上进,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学生,他们,就活该被人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