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一、   各证常用药
各证常用药,供处方时检索药物参考。选药时一定要掌握中药的兴味、归经和功效,根据具体情况而用。
(一)   脏腑病症常用药
1、    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百芍。
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槐花、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
2、    心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镇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龙齿、朱茯神。
3、    脾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蔻、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
温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4、    肺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ke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知母、贝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5、    肾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子、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葫芦巴、淫羊藿、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ke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6、    三焦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泻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母、丹皮。
7、    胆
散胆热:柴胡。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镇胆:龙骨。
8、胃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升胃气:葛根、升麻。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蒌。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菝、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萹蓄、木瓜、茵陈。
9、    大肠
补大肠:淫羊藿、韭菜、ke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肠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黄、川椒。
润肠燥:当归、陶仁、胡麻、冬葵子、肉从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ke子、罂粟壳、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肠
宽小肠气:小茴香、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沙、瞿麦、苡仁、赤茯苓、防己。
11、膀胱
补膀胱气:肉桂。
温膀胱气:吴萸、乌药、茴香。
清膀胱热:龙胆草、黄芩、黄柏、川楝子。
泻膀胱湿热: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滑石。
(二)   气血病症常用药
1、    气
补气:黄旗、人参、白术、山药、鹿茸、炙草。
行气:陈皮、香附、木香、乌药、香橼皮、川楝子。
破气:枳实、青皮、沉香、厚朴、山甲。
降气:旋复花、瓜蒌实、葶苈子、莱菔子、杏仁。
宽中:藿香、槟榔、大腹皮、吴萸、乌药。
敛气:龙骨、芍药、乌梅、粟壳、枣仁。
固气:覆盆子、莲须、金樱子、龙骨、ke子、牡蛎。
辟恶气:雄黄、薰香、苏合粉、樟脑。
镇坠:用于气浮。磁石、铁粉、代赭石、珍珠、龙齿、辰砂。
2、    血
补血:熟地、当归、白芍、首乌、阿胶。
活血:归尾、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五灵脂、乳香、没药。
破血:桃仁、刘寄奴、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虻虫。
凉血:犀角、生地、赤芍、白茅根、射干、侧柏叶、紫草。
止血:三七、仙鹤草、藕节、白芨、大小蓟、棕榈炭、血余炭、蒲黄炭。
(三)   六淫病症常用药
1、    风
祛风:荆芥、菊花、藁本、钩藤、全虫、蜈蚣、蛇蜕。
散风寒: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细辛、葱白。
散风热:桑叶、菊花、荆芥、薄荷、蝉衣、蔓荆子。
祛风湿:防风、秦艽、羌活、独活、豨莶草、桑寄生、海桐皮。
祛风湿痛:川乌、草乌、威灵仙、海风藤。
通关:皂角、樟脑、苏合香、细辛、麝香、冰片、山甲。
2、    寒
祛寒:白豆蔻、红豆蔻、良姜、干姜、荜菝。
逐寒:吴萸、益智仁、小茴香、葫芦巴、仙茅、川椒、炮姜、乌头。
温阳:附子、肉桂、干姜。
3、    暑
清暑邪:藿香、佩兰、泽兰、青蒿、荷叶。
散暑湿:扁豆、苍术、厚朴、紫苏。
散暑湿热:香薷、木瓜。
利暑湿:滑石、猪苓、泽泻。
养阴生津:乌梅、麦冬、五味子、生地。
4、    湿
散湿:苍术、厚朴。
渗湿:茯苓、扁豆、通草、泽兰、海螵蛸、土茯苓。
泻湿热:茵陈、苦参、萹蓄、瞿麦、黄芩、车前子、木通。
逐水:商陆、芫花、大戟、甘遂、蝼蛄。
5、    燥
润燥:胡麻、冬葵子、肉从蓉、蜂蜜。
软坚:海带、昆布、牡蛎、蛤粉、芒硝、蟄虫。
6、    火
泻火:黄连、黄芩、黄柏、石膏、知母、龙胆草。
补火:肉桂、附子、白术、干姜。
7、    痰
散风痰:南星、皂角、白芥子、僵蚕、白附子、菖蒲、天麻、前胡。
化寒痰:半夏、陈皮、百部、紫苑、苏子。
清痰热:花粉、贝母、竹沥、天竺黄、桑白皮、枇杷叶、射干。
消痰核:昆布、海藻、僵蚕、夏枯草、山慈菇、牡蛎。
各证常用药:
《咳喘》
肺寒咳嗽:麻黄、苏子、生姜、紫苑、百部
肺热咳嗽:枇杷叶、桑叶、栝楼、贝母、黄芩、芦根
干咳燥咳:川贝、冬花、枇杷叶、麦冬、白茅根
久  咳:冬瓜仁、桑椹子、丝瓜络、五味子、百部、冬花、海浮石
风寒气喘:麻黄、细辛、生姜
肺热喘促:桑白皮、黄芩、石膏
痰浊喘鸣:葶苈子、白芥子、厚朴
水饮湿喘:白矾、皂荚、葶苈子
气短虚喘:人参、黄芪、五味子
《头痛》
川芎为君,太阳经头痛用蔓荆子、阳明经头痛用白芷、太阴经头痛用半夏、少阴经用细辛、厥阴经头痛用吴茱萸。巅顶痛用藁本、眉棱骨痛用羌活、白芷、黄芩
风寒头痛:羌活、白芷、川芎、细辛;寒痛剧烈:川乌、草乌、僵蚕
风火头痛:黄芩、石膏、蔓荆子、钩藤、白芷、菊花
痰饮经络头痛:制南星、白附子、半夏、全虫
血瘀经络头痛:白薇、桃仁、炮山甲
虚阳上越头痛:钩藤、菊花、白芍、枸杞子、首乌
肝火头痛:羚羊角、龙胆草、黄芩、丹皮
头痛经久不愈:全蝎、蜈蚣
气滞上瘀胸痛:红花、桃仁、三七、沉香
《胸痛》
气滞血瘀:红花、桃仁、三七、沉香
痰浊瘀阻:栝楼、薤白、半夏
心阳不振闷痛:桂枝、干姜、附子
肝风痰雍胸闷:竹沥、枳实、半夏
胸中痞塞:实证用厚朴、枳实;虚证用芍药、陈皮;痰热用半夏、黄连
胃脘寒痛:草豆蔻、吴茱萸、高良姜
寒积腹痛:附子、香附、高良姜
气滞腹窜痛:木香、乌药、沉香、白

前面的群差不多都满了,每天还有很多朋友申请加群,特开通八群学习交流。
请已经有群的朋友不要重复加群
此外欢迎有能力的朋友申请管理员一职
带领群友共同学习进进步
(0)

相关推荐

  • 慢性咽炎治疗中的峰回路转(经方)

    喜欢经方     导读 是不是很多朋友有这种这类问题: 扁桃体反复发炎,吃东西不对了.劳累了就要犯病,一年要发好几次: 慢性咽炎,老是感觉喉咙口有东西堵着,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感冒总是咽喉部先中招, ...

  • 中医脉学金口诀与医中百误歌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 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 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

  • 正常脉象是怎样的?脉学金口诀,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 知道了常脉,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种 ...

  • 脉学金口诀,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 ...

  • 中医脉学金口诀及诊断歌诀

    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 ...

  • 34条望诊口诀,一眼看出病来就是高手;28脉学金口诀,纲举目张明如镜,执简御繁能通玄

    34条望诊口诀,一眼看出病来就是高手:28脉学金口诀,纲举目张明如镜,执简御繁能通玄 何知此人病在心?两眉锁皱山根细,气色青黑暗三阳,心痛心忧愁郁际 何知此人病在肝?两眼睛红颈筋粗,气色干燥金伤木,定 ...

  • ​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 ...

  • 脉学金口诀 青草药歌诀 医中百误歌 中医歌诀节录

    脉学金口诀 脉学金口诀,原著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李老享年86岁,行医61载,此为其课徒之作,体例仿<捣练子>词牌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河南大学第一附 ...

  • 脉学金口诀,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

    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 ...

  • 必背歌诀大全集:脉学金口诀 医中百误歌……………

    脉学金口诀,原箸是吉林省已故老中医李治民,(由李维贤,李维学整理)李老享年86岁,行医61载,此为其课徒之作,体例仿<捣练子>词牌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