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什么错?错在它太安全了。如果你在Booking或者Agoda上订过房间,旅程结束后平台总会邀请你给入住酒店打分:如果以1-10打分,您会有多想将此店推荐给他人?而7分则是个很微妙的数字,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它比及格6分高,但又远谈不上8分+的满意。所以这到底算是推荐还是不推荐?给一家酒店打个7分,就像在巧妙地逃避该履行的推荐义务。因为我们自己选酒店的时候都知道,要选就选8.5分往上的,7分的话,太勉强了吧,没有参考价值。所以Tim Ferris在《Tribe of Mentors:Short Life Advice From The Best In The World》里提出建议:在生活中做自己的决策或给他人建议时,不要有惯性的“七分思维”。干脆一点,要么8分往上,要么6分向下。这样做能让你完美避开很多原本就并不想要的选择,也能帮助你更清楚的辨别喜好,做出决定。这个建议不管是决定要不要去喝咖啡,还是要不要开始一段感情,尝试一份新工作都适用,摒弃掉“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打安全牌。狠得下心割掉不需要的,才能留得下最喜欢的。
与其担心真变穷了该怎么办,还不如预演一下那些令你恐惧的贫穷场景具体会是什么样子。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涅卡在《Letter from a Stoic》里面说:花几天时间,让自己沉浸于粗茶淡饭和粗布麻服中,然后问自己:这就是我一直恐惧的生活吗?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技能,叫做“恐惧预演”(Fear Rehearsing)。你可以定期拿3-4天的时间来体验一下你想象的那些最糟糕的情形。比如连续穿一套衣服,吃3天泡面,不网购,不外卖,只喝水或只喝最便宜的速食咖啡。将日常花销标准减半,去掉一切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只坐公共交通或者走路,洗冷水澡,睡睡袋,去公立图书馆借书,等等。
总之想象自己身无分文,却必须生活下去的样子。然后你会发现原来离开物质保障的自己也还是可以独立生活。再要冒险和克服那些关于贫穷的恐惧就变得容易很多,也能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并不重要的身外物。你知道即便真的要突然经历这种重大财务创伤,自己也还是可以应付自如。已经预演过那些最艰难的时光,就敢于直面恐惧本身了。如果最坏的结果都能够接受,就没有什么患得患失的。写在最后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积累和捕获,但疏于清空和保留余闲。但实际上,从这些已经获得超乎想象的世俗成功的人身上却能看到:放弃是比获得更难习得的一种技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