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集
2020-08-25 11:19:49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如北方药农谚语:“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黄芩全年刨,九月中旬摘菊花,十月上山采连翘。”南方夏季来得早,故有“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蒿子当柴烧”的说法。
植物类药材的采集
全草类
全草类药物多在夏秋季节采集。如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带根全草入药,需连根拔起全株。
叶类
植物生长茂盛的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荷叶、枇杷叶、大青叶等。另外,荆芥、益母草、紫苏等,入药时割取植物地上部分。
花类
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多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摘,采摘时间很重要。
果实和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一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采取;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
根和根茎类
一般而言,植物药的茎、鳞茎、块根等,应于初春或深秋时采集。因为此时植物尚未萌芽,或已柘萎,其精华蓄于根部,药力较足。如瓜蒌根、何首乌、丹皮等。
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
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蛸、蜂巢应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开水煮烫以杀死虫卵,以免来年开春孵化成虫;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获,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取。正如《本草蒙筌》所说:“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非为虚文,并各遵依,勿恣孟浪。”
如何保存中药材
影响中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
影响中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如果没有科学的保存,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害虫、霉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影响,会导致中药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走味、风化等,从而使药材原有的活性成分丧失。
埋藏贮存法
埋藏贮存法。可用广口瓶、坛子等做容器,同时准备好填埋物。无论哪种填埋物,都需要用双层净纸将药材包好置于容器内,同时将填埋物下填上埋,密封,使之与空气隔绝,防潮、防蛀,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酒精贮存法、低温贮存法
酒精贮存法。此法适宜保存含糖量高、不易干燥的药材,如枸杞子、桂圆肉、当归、地黄、藏红花等。
低温贮存法。一般在—5°C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即可杀灭药材的害虫,防止霉菌生长,多用于贵重药材的保管与贮藏。如鹿茸、人参、熊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