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记霞独家整理)语文每日一背集锦(时间可改动)

胡记霞独家整理

★★★★★语文每日一背背诵方法:四次达到长期记忆★★★★★

即早上5:50背一次,7;20背一次,语文课前背一次,老师提问时背诵或回忆一次。这样,这个知识点就会内化于心,成为你的知识素养。

4月6日 周二 每日一背   访谈技巧

采访目的——正面积极。 

采访态度——平等、尊重、理解、学习。 

提问方法——趣问、直问(单刀直入)、推问、旁问、追问、延伸、对比。

   紧扣主题、立足对方、案例先导等。

提问技巧——围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

题型参考:(一)采访者的前期准备与访问过程中“访”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访谈的效果,请简要分析这篇访谈在“访”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答:①紧扣主题,记者紧扣5G这一话题相关的内容提问,问题指向清晰。②善用追问,记者能针对邬院士的回答适时追问,挖掘更多有效信息。③回应热点问题,记者在访谈中结合热点问题发问,扩展了谈话的社会的意义。④注重访谈礼仪。记者用“您”敬称邬贺铨院士,使访谈流畅且氛围融洽。

(二)问: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认为这篇访谈中记者访谈的技巧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哈金:我写的不是文化想象中的李白,而是真实生活中的他》

答:①从提问的特点和效果上看,记者在前两个提问中将哈金的《南京安魂曲》与《通天之路:李白传》进行比较和对比,关注哈金在不同文学样式的创作上的异同,从而引导哈金谈论自己的创作理念。②从记者的特殊身份上看,记者以采访者和阅读者的双重身份来提问,能更全面地观照受访者的创作,激发受访者的谈兴,使采访更加深入。③从几个提问的逻辑关系上看,记者先后提出的三个问题可分别总结为“怎么处理材料”“想象在创作中如何运用”“材料对写作有何价值和意义”,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且由表及里,呈现出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

(三)在后三个环节的对话中,俞敏洪的提问方式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答:①第三句问话:单刀直入,直接问对方“怎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②第四句问话:立足对方,先着眼于对方的教育论著《未来学校》,然后引出对“未来学校”愿景的问题。③第五句问话:案例先导,从法国蓝带学院的成功案例引出关于“未来的学习中心”的问题。

(四)6、记者是如何将访谈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对张伯礼的相关提案的内容非常熟悉;②围绕中心话题,层层展开提问:提问环环相扣,针对中医药的立法,有序设问;③抓住访谈话题的现实意义:发挥记者对现实敏锐洞察的优势,将访谈深入到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的层面。

 4月8日 周四 每日一背 正面事例

回溯历史,且看那年轻时的曾国藩,天天流连于外界的花花世界,贪色、妄语、懒惰,资质平庸,注定成不了大器。为了改正贪色,他用日记和家书来重新审视自我,劝诫家人,《曾国藩家训》流传后世,成为世人重视自我的行为准则;为了改正妄语,他每天静坐一小时,修身养性,把自己打磨得处变不惊;为了改正懒惰,他坚持读书,重视自我内心世界的提升。——曾国藩正是凭借极致的自律,最终征服了自己,实现了人生逆袭。    ——节选自二测作文《人之立世,更须重自我》

 4月7日 周三 每日一背 小说和散文的叙事艺术请参考:第4套金考卷

 答:①叙事角度/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析时加上人称的作用。②叙事方式/叙述手法: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平叙。

③叙事节奏:紧张、舒缓、集中紧凑等。

④叙述语言:口语化、地域特色、典雅庄重等。

⑤叙事技巧:看小说是否设置悬念、运用伏笔照应、铺垫、对比反衬、抑扬、

叙述线索、侧面烘托等。

⑥叙事安排: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等。

请区别这道题:散文《满山鸟鸣》

问:9.本文结构紧凑,请说说全文是怎样围绕《满山鸟鸣》谋篇布局的。

答:①“满山鸟鸣”是文章的核心意象,以此为中心组织材料,使全文形散而神聚。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写了在鸟鸣声中醒来、上山听鸟鸣、老杨学鸟叫三个场景,首尾呼应,层层深入,每一个场景都与“鸟鸣”相关。③满山鸟鸣的景象呈现出的和谐美好,是老杨几十年坚持和守护的结果,文末卒章显志,表达了对老杨和森林里满山鸟鸣的敬意,深化了主旨。(每点2分)

注:这道题,其实考查的是散文标题的作用。

4月9日 周五 每日一背 反面事例

反观当下,那些所谓的“佛系青年”却为“娱乐至死”的社会风气所裹挟,天天流连于外界的灯红酒绿,甚至过分注重外界对自己的看法,男生也不惜涂脂抹粉,穿金戴银,“娘炮”横行——而“兽系青年”则与此相反,他们以自律战胜自己,以定力坚守初心,以能力行稳致远。 ——节选自二测作文《人之立世,更须重自我》

4月12日 周一 每日一背 驳论方法推荐及辩论词结尾推荐

尊敬的对方辩友,贵方认为“重视外界更重要”,我想请问,如果更须重视外界,怎会有静心雕琢中国品质的工匠精神?如果更须重视外界,怎会有北斗团队的“用只争朝夕照亮中国梦想”?如果更须重视外界,又怎会有叶嘉莹醉心诗词的文化传承?(驳论)      ……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我们更当重视自我,坚守初心,自立自强,自律行远。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新声。外界纷扰不必问,重视自我价更高;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自强,生命自会精彩!

——节选自二测作文《人之立世,更须重自我》

4月13日 周二 每日一背  美文推荐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都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里含泪忍耐和咬牙坚持换来的必然结果。

好日子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如果你看不到好日子,说明熬得还不够,坚持住了,成功就在面前等你。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花若盛开,彩蝶自来,君若精彩,天自安排。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前行。

★★★★★语文每日一背背诵方法:四次达到长期记忆★★★★★

即早上5:50背一次,7;20背一次,语文课前背一次,老师提问时背诵或回忆一次。这样,这个知识点就会内化于心,成为你的知识素养。

2021年4月18日 周日 语文每日一背

无标点朗读,并背诵括号中的词义

弁谕之曰君上避狄臣下当伏难死节昔肃宗幸灵武至新平安定二太守皆潜遁(暗中逃跑)帝命斩之以徇(示众)诸君知其事乎众心乃安。及车驾至,迎扈储备无阙。德宗嘉(称赞)之,就加试大理司直。贼平(被平定),拜监察御史,历三院,累转仓部郎中。仍判(兼任)度支案。  ——第6套《苏弁传》

参考译文:苏弁告诫他们说:“君主躲避狄人,臣子应当受难为守节义而死。过去肃宗临幸灵武,到了新平、安定,两地太守都已暗中逃跑,肃宗命令斩杀他们示众,你们知道这件事吗?”众人的内心才安定下来。等到皇帝到来,迎接随侍的准备充分没有缺漏。德宗赞许他,就地加任大理司直。贼人被平定后,被授予监察御史,历任三院,几次转任担任仓部郎中。仍旧兼任度支的职务。

2021年4月19日 周一 语文每日一背

1.台官之,仍云:“自已(我已经)宰相,请依旧。”故为儒立弹之。旋(不久)坐给长武城军粮朽败,贬河州司户参军。当德宗时,朝臣受谴(贬谪),少蒙再录,至晚年尤甚。

台官责问他,苏弁仍欺骗说:“我已经告诉宰相了,请允许我依照旧制。”因此被邹儒立弹劾。不久因供给长武城的军粮腐烂的罪名,被贬为河州司户参军。在德宗朝时,朝臣遭遇贬谪,很少能再蒙受录用,到了德宗晚年尤其严重。

2.其年暮,加以疾患,宜令所在勒回,归私第。

(朕)怜悯他年老,加上患病,应该让他从所在之地返回,听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

——第6套《苏弁传》

2021年4月20日 周二 语文每日一背

面对人生起伏,于困境中播种希望,方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一生跌宕的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之一。他生于农民家庭,年轻时到巴黎学画,不喜欢巴黎的享乐之风和矫饰、浮华的作品。但为了糊口,他不得不画一些香艳的画出售,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后来他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苦难,坚持创作,终于创作出了《播种者》《晚钟》《拾穗者》等为人称道的名作。

2021年4月21日 周三 语文每日一背

迎难而上,顺势笃行,逆境中也能化危为机。

且看那华为在逆水行舟中,凭借着技术创新,为开创5G元年做出不少贡献;且看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打破了多年来美国GPS的垄断地位,开启了全球组网新时代;且看那《流浪地球》《战狼》等佳作迭出,百亿电影票房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思考、新表达。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陷入了大衰退,但中国在此境遇中顺势笃行、化危为机,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语文每日一背背诵方法:四次达到长期记忆★★★★★

即早上5:50背一次,7;20背一次,语文课前背一次,老师提问时背诵或回忆一次。这样,这个知识点就会内化于心,成为你的知识素养。

另外,语文每日一背不仅要背作文,还要积累典型主观题。同学们要学会把同类题型及答案分析、整合、粘贴,分类建模,并内化于心。

2021年4月22日 周四 语文每日一背

金考卷第九套《封城》8.在小说中,“阳台”这一具体场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①阳台是避难所。过去,余一菲和丈夫闹离婚,家中到处都是战场,只有阳台是缓冲地带,是妞妞的“战时”避难所。

②阳台是爱之地。疫情来袭,在余一菲的日夜陪伴下妞妞最终开口说话,阳台又成了修复妞妞自闭症的爱之地。

③阳台是温暖的窗口。封城以后从阳台可知,阳台以外人们积极行动,全民抗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阳台是展示社会、国家大家庭温暖的窗口。

2021年4月23日 周五 语文每日一背

金考卷第九套《封城》9.小说以妞妞的话“妈妈,什么时候再封城”结尾,试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6分)

答: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封城的日子里,妈妈陪伴妞妞数数,让妞妞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和爱,自然而然就会说出这样的心声。

②凸显妞妞的性格特征。妞妞的自闭症,就是父母吵架离婚缺爱造成的,妞妞明白,因为封城才得到了妈妈的陪伴,才得到爱,所以会由衷地问出“什么时候再封城”的问题。

③点明主题。虽然封城,但是没有阻断爱,城封了爱有了,封城提供了陪伴家人的条件,点明母爱和耐心创造了自闭症的如如居然开口说话的奇迹这一主题。

④结尾照应标题。“封城”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关键词,统领全文内容,这样结尾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

2021年4月25日 周日  语文每日一背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问: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答:本诗的“转”,指的是颈联。①意境的转变:诗歌颈联描写秋天的傍晚,缕缕炊烟笼罩橘柚,秋光渐深,梧桐渐老,呈现出一派苍寒景象,意境上与上联景物的明丽相比有明显变化。②情感的转变:开篇诗人登楼远眺,宣城美景如画,开阔明丽的景致中可见诗人的心旷神怡,而颈联描摹的寒凉秋意折射出他心境的微妙转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失意落寞的慨叹,为下文抒情蓄势。

2021年4月26日 周一 语文每日一背

敲开科学坚硬外壳,让科学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我们应具有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意识,让科学在大众中流行起来。曾记否?2011年,日本核辐射事件引起中国抢盐风波;曾记否?2020我们全民抗击疫情时,双黄连、白酒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冠的谣言甚嚣尘上。普及科学知识,让科学走下“神坛”,在百姓中普及开来,才能粉碎更多的谣言,提升百姓的科学素质。毕导将科学延伸进生活的“鸡毛蒜皮”之处,杨晓洋以水果普及方式提升大众的植物保护意识,姬十三提倡让科学流行起来,都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有益尝试。道不远人,人能弘道。普及科学知识,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1年4月27日 周二  语文每日一背

创新科学普及方式——“万紫千红总是春”。

且看那毕导用数学理论推导抢红包攻略,用统计学进行一系列抢红包实验,将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获得众多网友关注;且看那杨晓洋除了发自己到野外发现珍奇水果的视频外,还通过百家号为大众普及水果方面的科学知识;且看那姬十三创办“科学松鼠会”,创办果壳网,吸引了许多爱知识、乐于分享的年轻人。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科学走下“神坛”,需要褪去神秘的面纱,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创新知识普及形式,让更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乐于走近科学,并爱上科学。

友情附送:

生活处处都有科学,愿你明眸善睐——“春城无处不飞花”。

科学知识不只停留在书本上,它更缱绻在触手可及的生活中。在“清华科学段子手”毕导的眼中,每个细小的生活现象中都可能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哪种杯和吸管能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洗干净珍珠奶茶杯底的珍珠?薯片掉到地上还能不能吃?……他的奇思妙想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科研和趣味的光辉。杨晓洋从对水果的探索与发现中走向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多种植物的“盛宴”,姬十三从对日常事物的审视中敲开知识坚硬的外壳,带领人们走进科学知识的广袤天地。愿你和他们一样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在探索科学中领悟生活的精彩!

相关链接

很久以来,“科学”在人们心中都是个神圣的字眼。但科学不应仅停留在云端,也不应该被供在“神坛”,它应该走向民间,走向大众,这样才有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清华段子手”毕导通过自媒体传播科学的奇思妙想;杨晓洋,从“水果猎人”到百家号科普达人,致力于科普事业;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大众科普领域……打破知识壁垒和传播壁垒,让科学走下“神坛”,让科学流行起来!

用科学研究“鸡毛蒜皮”生活现象的毕导

“生活中有趣和好奇心是为了取悦自己,有意思和有用是为了讨好别人。”“科学段子手”毕导用科学知识研究各种生活现象:用数学理论推导出抢微信红包攻略,用热力学原理得出秋衣外穿更保暖的结论,研究如何才能把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喝干净,甚至研究上厕所时尿尿时如何压水花……这些看似“无用”的科学研究,其实向人们所传达了他严谨的科研精神与幽默独特的生活态度。

毕导的本名为毕啸天,他1993年出生,2010 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读博期间,他开通了微博,发表搞笑的段子。2016 年,他开通个人公众号“毕导”,用幽默的语言进行科普。

2017年春节期间,他的网帖《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走红网络,获得了'10万+'的点击量和数以千计的网友点赞。后来,他决定休学,开始自媒体创业。他在 B 站和抖音开号运营,短时间内就收获了上百万粉丝。作为“科学段子手”的他,在为人们带来科学启迪与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欢乐。

从“水果猎人”到百家号科普达人的杨晓洋

小麦肤色,戴着黑框眼镜,背着双肩包, 33岁的“水果猎人”杨晓洋的主要工作就是去世界各地发现稀奇古怪的水果、植物。2008年至今,他去过爪哇岛、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等地数不清的森林和植物园,尝过的水果有600多种,见过的植物有3万多种,差不多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其实, 杨晓洋最初是个典型的理工男,2008年,他从中国河南来到新加坡学习精密制造,毕业后进入一家精密制造公司上班。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热带雨林探险,去发现大众不曾见过的各种植物。2013年受印尼烧芭事件的影响,他深切感受到保护植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于是,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投身到植物引种保育事业。这样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植物学家,凭借爱好的力量,后来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聘请的东南亚植物引种保育专家,还承担了为中国自然标本馆进行东南亚植物中文名拟名的重要工作。

如今,杨晓洋组织了一支视频团队,用更生动的镜头语言做科普,并入驻了百度百家号。

敲开科学坚硬外壳,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姬十三

“我们是一群科学松鼠,要打开科学坚硬的外壳,拨开营养的果仁,送到公众面前,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姬十三,也就是嵇晓华,是果壳网的CEO,也是“在行”的创始人曾如是说。

姬十三,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来又在复旦大学获神经生物学博士。他曾发表过上百篇科普文章,主编的科普图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得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8年4月,他创办了首个民间科普社团——“科学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2010年11月,他创办国内最为知名的科普网站果壳网, “科学有意思”是果壳网的口号,这样的定位还真敲开了小众、艰涩的科学“坚果”。现在,果壳网的科普文章阅读量上百万已是常态,这里也聚集了成百上千万“果粉”。

2015年3月,姬十三创立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成为知识共享经济的先行者。通过“在行”,人们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约谈。

不管角色如何变化,姬十三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那就是致力于科学传播,传播科技文化。

让科学知识走向“寻常巷陌”,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有更多像毕导、姬十三这样具有专业科学素养的人投身其中,也需要有更多的如杨晓洋一样热爱科学的人投身其中。我们要拥有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意识,我们要拥有善于发现科学的眼睛,以更灵活和多元的方式,来普及科学。本组素材适用于科学知识传播共享、科学普及的责任意识、科学普及的方式创新、善于发现科学之美等主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