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究竟是谁主导的?

公元698年9月,武则天立自己的三儿子李显为太子;公元705年2月,李显伙同宰相张柬之和崔玄暐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政变”。

提起“神龙政变”,很多人会觉得莫名其妙: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也已经立李显为太子,并无废黜他的打算,他为何还要冒险发动政变呢?

实际上,“神龙政变”并不只是李显一人的意志体现,而是由李氏皇族共同主导。

在说“神龙政变”前,我们要先看一下神龙政变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专权太后,但称帝的太后却只有一个武则天。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太后专权相对容易,想称帝却太难了。

武则天之所以敢称帝,那是因为李氏皇族非常虚弱,所以武则天公然宣称天下是武家的天下,不再是李家的天下时,李氏皇族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李氏皇族为什么会虚弱呢?主要还在于他们内讧过于激烈。

在唐高祖时代,李世民把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杀了,同时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多个儿子也杀了,这意味着李氏皇族两个重要的支系连根拔了。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这种行为有点像春秋晋献公时期的“小宗灭大宗”,其结果就是让皇族力量受到削弱。

在唐太宗时代,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李世民废掉;汉王李元昌参与谋反,被李世民赐死。

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领军府。上欲免汉王元昌死,群臣固争,乃赐自尽于家,而宥其母、妻、子。

齐王李祐造反,被李世民赐死。

齐州都督齐王祐,性轻躁,…乙丑,敕李世勣等罢兵。祐至京师,赐死于内侍省,同党诛者四十四人,馀皆不问。

魏王李泰夺储失败,被李世民冷遇。

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魏王泰,朕之爱子,实所锺心。…承乾惧其凌夺,泰亦日增猜沮。…可解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并削爵土,降为东莱郡王。

在唐高宗时代,长孙无忌又把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和蜀王李愔全部清理出局。

上泣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

江夏王道宗素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协,故皆得罪。戊子,废恪母弟蜀王愔为庶人,置巴州。

我们要明白一点:这些被淘汰出局的,大多都是皇族中最有影响力和地位的成员。所以等武则天出场时,李唐皇族先天就存在不足。

趁你病要你命,在武则天当太后的时候,又接连下狠手剪灭李唐皇族。一通组合拳下来,李唐皇族中有点影响力和地位的人,已经被全部清洗出局了。

辛未,杀南安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惟千金长公主以巧媚得全,自请为太后女,仍改姓武氏;太后爱之,更号延安大长公主。

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绛州刺史韩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轨、邢州刺史鲁王灵夔、豫州刺史越王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黄公撰、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绪、虢王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融、灵夔子范阳王蔼、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在宗室中皆以才行有美名,太后尤忌之。....冲募兵得五千余人,欲渡河取济州;....冲还走博州,戊申,至城门,为守门者所杀,凡起兵七日而败。越王贞闻冲起,亦举兵于豫州,崇裕等至城下,左右谓贞曰:“王岂可坐待戮辱!”贞、规、守德及其妻皆自杀。与冲皆枭首东都阙下。...乃命于河西监军,更使周兴等按之,于是收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公撰、常乐公主于东都,迫协皆自杀,更其姓曰“虺”,亲党皆诛。

在这种背景下,武则天高呼:天下从此不再姓李,改姓武了!皇族自然是敢怒而不敢言。

中国历史上,其它专权的太后,谁都没有走到这一步,因为她们谁也没能把皇族削弱到这种程度。

面对此情此景,武则天自然忍不住要称帝,在她称帝后,就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该让谁当皇位继承人呢?

武则天当了皇帝,难道她就应该让姓武的人当继承人吗?显然不是的。武则天很清楚:自己可以当皇帝,但在自己百年之后,必然要还政于李氏。

从家族角度来看,武氏只是武则天的娘家,出嫁从夫,武则天既然嫁给了李治,她自然也是李家的人。

从亲情角度来看,姓武的人只是武则天的侄子,而姓李的人才是武则天的骨肉至亲。

如果武则天要把皇位传给武氏,就需要把自己的亲儿子和亲孙子全部推入鬼门关,这种选择是难以想象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氏对于武则天称帝虽然愤怒,但也只能在暗地里安慰自己:反正天下迟早还是姓李的,先让母亲(奶奶)管着吧!

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所以尽管武则天从来都是一副女屠夫的表现,但依然有不少人支持武则天还政于李氏。

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武氏成员说:“天下我是我们家的,不是你们家的。”武则天对此也不以为忤,反而更加疼爱李隆基。

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则天闻而特加宠异之。

既然武则天无法改变自己百年之后天下重属李家的既定事实,她为何始终不明言呢?

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武则天明言日后将还政于李氏,那她称帝的意义何在呢?所以武则天一再表现得像个女屠夫,言外之意就是:将来是否还政于李氏,就看我乐意不乐意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武则天当皇帝也就是过过瘾而已。

走到这一步,武则天最希望出现的局面,自然是自己的儿子成为继承人,但依然能与自己的侄子们(武氏)和平共处。

这也是武则天让庐陵王李显当太子的主要原因,李显实力比较差,他想要当一个安稳皇帝,就必须维持李旦、太平公主和武三思三股力量的平衡,这样一来,李氏和武氏就可以和平相处了。

从这层意义上,神龙政变好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正常情形上看,不论有没有神龙政变,李氏也可以夺回皇位了。问题是,这只是从正常情形上看!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李和女朋友的婚事已经获得岳父岳母的同意,双方也订婚了。但现在有一个实力强大的竞争者一直不死心,你说小李应该怎么办呢?

“神龙政变”的唯一意义就在于此。

在“神龙政变”前,李显是太子,如果没有意外,他自然可以登上皇位。问题是,如果发生意外呢?所以,李氏皇族希望李显赶紧登上皇位。

在“神龙政变”前,李显成功上位的不确定因素有三个:一是年老病重的武则天,二是可以代表武则天对外发言的张氏兄弟,三是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武三思。

如果武三思这个实力强大的竞争者一直不死心,联合二张一起作妖,利用武则天病重的机会,突然发布不利于李氏皇族的圣旨,然后发动一场类似玄武门之变的叛乱,谁敢说他不会成功呢?

想清除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显然需要发动“神龙政变”。这场政变胜利后,李显成功上位的不确定因素就都消失了。

还是用之前那个例子说事:小李和女朋友的婚事已经获得岳父岳母的同意,双方也订婚了。但现在有一个实力强大的竞争者一直不死心,你说小李应该怎么办呢?自然是通过各种方法攻关丈母娘和未婚妻,和未婚妻赶紧领证结婚、办酒席。

虽然说领证结婚、办酒席之后也有可能离婚,我们甚至可以说:小李通过这种胁迫手段匆忙领证结婚,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但是谁也不能说小李的这种努力没有意义。

这更能说明一点:“神龙政变”的唯一意义就是去除不确定因素,却并未改变武则天的整体布局。

缺乏实力的李显当了皇帝之后,依然小心翼翼地维持李氏和武氏的并存格局。这样一来,天下的确重归于李氏,但李氏和武氏依然和平相处。

史书上说到李显与武三思关系密切时,总认为这是李显脑残的表现。实际上,在“神龙政变”之后,武三思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对李显威胁最大的人了。

在“神龙政变”之后,对李显威胁最大的,是他那些如虎如狼的弟弟、妹妹和侄子。这才是李显亲近武三思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武则天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