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制?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这种由“三公九卿制”转变成“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是缓慢渐近的,是经过每个朝代不断的调整修改才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可蹴。其实在唐朝之前,三省六部制早已形成,但仍尚扭曲,时常有所创更动。至唐朝,这个官制体制才完全定形,实际上怎么移动,其本结构始终如一。
『六部』指尚书省隶属六部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散官(散位)』:这是用来代表身份副本的,如上朝时的班位,所穿的服饰等等。
以门弟资历来定等级(品),然后考察录用,这没有实际职掌。这又有分「文散官」与「武散官」,文散官(文散阶)共有二十九等,武散官(武散阶)共有四十五等。『职官(职事官)』:实际上就是职称。如行政院长,新闻局长等头衔,有明确的任务权限。职事官是按能力,随才录用,有的破格提拔(如:散位只有四品,却任三品官),有的从高降低(如:散位四品,却任五品官)。
『爵位』:分为九等。封爵其实就是食封。食封又分为“食邑”与“食实封”。“食邑”是移民有虚名的虚封,好看的而已。“食实封”才能拥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者从国家那里相应领到一定的封赐。勋级』:荣誉的称号,以「转」代表等级,共分十二转,以战功或劳绩授予。
『使职』:临时派某官出差,事情完成后就解除,这就是「使职差遣因此都没有品秩,却握有相当大的实权,如「翰林学士」-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入翰林院后,见习一年,迁「知制诰」后,才有握笔草诏的资格。若是被提拔为「承旨学士」,一般短期内即可拜「中书舍人」,然后入相。
「三司使」-即「度支使」,「户部使”与“盐铁转运使”。“枢密使”-几乎由宦官担任。因其职责为“唯掌承受表奏,于内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因此如此传宣诏令,出纳王言的附属便笺为此干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