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活不长'' 百岁老人宫杜若征婚记

《胡图文化室》投稿邮箱:

603283437@qq.com

胡图微信号:

hzq603283437

【阅读生命】

宫杜若百岁征婚

作者 汪大洲

汪大洲
小档案

汪大洲:

北京景藏健康科学院院长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

百岁俱乐部首席专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健康产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世界养生学会理事

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经历过三次婚姻

宫杜若,出生于19011111日,内蒙古五原县人。他学医,留过学,但生性散漫,不愿意接受管束,丢了正式的工作,做起了游医,四方行走,给乡民治病,感情也给耽误了,没有踏踏实实地过过平平常常的家庭生活,也没存下积蓄,年至百岁居然居无定所,只能靠领低保生活。

他经历过3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办的,那是18岁那年,由于性格不和,他们经常吵架。1931年,他考入齐鲁大学后,与她的联络少了。1946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业去了上海,此时她已经带着他们的女儿去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从此没有了音信。

第二次是在1947年,他在陕西成固西北联大教书时,认识了身材高大的成都女子叶奶娥。叶奶娥比他年轻20多岁,是一名中学教员。叶奶娥性格泼辣,两人结婚后经常吵架。1948年初,叶奶娥回到了成都,4年后患肺结核去世。后来,他才知道叶奶娥离开他时已经怀孕,回到成都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儿子取名邝昌才,住四川成都郫县红光镇金珠村,没有跟他姓。后来他到成都征婚就是住在这个当时已经68岁的儿子家里,儿子还算不错,收留了他,还和他同居一室,把房子里最好的向阳的地方,让给爸爸,还陪伴他去婚介所,但是毕竟以前没有共同的生活经历,而且有过许多情感上的伤痕。

笔者为他的独特经历所吸引,曾经想方设法和他联络,最后找到的就是他的这个儿子。我和邝昌才通过信,也通过多次电话。儿子邝昌才说他爸爸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感,不管他们娘儿俩,也不那么同意他在成都征婚的择偶条件。

儿子还在吃饭时掀翻饭桌和他闹翻过,但是事后能够承认错误,表示道歉。估计宫老爷子年轻时脾气很大,个性很强,但是后来经过生活的磨练,他学乖了,脾气随和了,心态也调节好了……

第三次是在1951年,他又与一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女子结了婚,婚后生下一个女儿,但是他们的感情一直不好。文革时,妻子离开了他。

之后他就一直单独生活。由于自己出身和经历复杂,又生性散漫,失去了单位的正式工作,连儿女也都不认他;好在包头的一个门诊部收留了他,管吃管住。他曾走访全国36个城市调查中医方面的资料。但现在儿女们都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医学。

希望妻子50多岁

据《成都晚报》报道,宫杜若后来来到成都想应聘大学教授,同时想找一个50来岁的妻子。看到记者惊讶的神情,宫大爷有点不高兴,再三强调自己还很年轻。由此看来,宫老爷子心态一直年轻,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过,有点异类,或者说他对自己年龄的认知有点变态。但是,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确实比他的日历年龄要年轻很多。在这一点上他是很特殊的。105岁还自称“年轻人”,看到记者有惊讶的表情,他还不高兴,这就不是幽默了,而是他内心确确实实认为自己还年轻,而且从那个时候他的一举一动看,也确实没有老态龙钟,步履非常轻盈。

当时他有意找个老伴,一是生活上能互相照顾,二是想找个帮手帮他整理多年积累的中医经验,集结成书,使之能流传下去。尽管已经百岁高龄,而且穷困潦倒,但是内心依然有梦,尽管在常人看来他的梦想几近荒谬,但是他依然不弃不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创造生命奇迹的原因和精神支柱之所在吧!

2006318他赴成都妇联婚介所征婚,要求找一个年龄50岁左右懂医术的妻子。宫老坚信自己渊博的知识一定会有人独具慧眼看上他的。果然,第二天上午,宫老就接到电话说有人来应征了,这让宫大爷喜出望外。然而,宫大爷在门口苦等了两个小时,应征者还是没有来,宫大爷只得失望地回家了,但乐观的他很快把苦恼抛到了脑后,他又乐呵呵的跟大家聊起自己征婚的真正原因。

他说他想趁自己身体还硬朗的时候找个年轻机敏的妻子,在生活上照顾她的同时,还能帮他整理出中医理论著作。他觉得自己还会有8-9年的时间。

宫大爷很快又得到消息说又有一位应征者马上要和他见面,这让宫大爷又忙活起来了。他赶快出去买花(这是他在美国呆过养成的习惯),到家后(那个时候他寄居在四川成都郫县红光镇金珠村,他儿子邝昌才家),大爷看到一位年龄五十岁左右的女士,就立刻把花送了过去。但是,这位女士却告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正来意:她是一家药店的经理,在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想邀请老人到他们药店去当咨询师,除了付老人工资外还提供住处,并请专门人照顾他。虽然有些失落,但想到自己以后可以不再靠低保生活了,老人欣慰了许多。他应邀前往这家药店,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他与这家药品批发部和扶贫平价药房签订了合约,担任形象代言人和扶贫平价药房的免费健康咨询师。没有想到他的征婚还会有惊喜的下文……

到药店后,老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可就在老人快把两次失败的征婚经历淡忘的时候,一位西安从事医疗工作的张女士表示要和宫大爷见面。为了减少老人旅途劳累,工作人员决定让大爷先与对方在网上视频聊天。经过当地多家媒体搭桥,宫杜若与西安的张女士通过视频相亲,此事一度在全国引起轰动,央视也做了节目。之后,他又在浙江、成都电视台的安排下,与浙江的一位女士经历了43小时的情感交流。这段经历给老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神采飞扬地告诉记者:“如果当时会唱黄梅戏,我一定会跟她来段《天仙配》。”采访中,记者看到宫杜若已经把这一段经历记录在纸上。他行文流畅,多用文言,字迹苍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据说与西安张女士的恋情,由于宫杜若不能在西安定居而告吹,与浙江的一位女士的恋爱也无果而终。爱情的不顺加上对当地气候的不适应,宫杜若病倒了,在病床上躺了20多天。病愈后,他回到了包头,住在侄子宫秉良家。征婚的结果,虽然见了两位女性,但是最后都是无果而终。

2006年成都征婚期间,他105岁,身体看起来很健康,精神也很好,说话流利,还时不时冒一两句英语,写字时手也不抖。在记者陪同他的路上遇到一对外国人他还会用英语和他们交谈,而且说得有模有样。听到有人来应征,居然还能跳着跑去迎接,并且舞起猴拳以示自己的健康。他蹦跳腾挪,动作轻盈灵活,一个105岁(2006年时)的老人能够这样,也确确实实是奇迹了!有几个百岁老人能够这样的?

最后,他征婚没有征着,倒征着了一大堆媒体和记者!别人都拿他那100多岁高龄的稀缺资源来炒作。

我的几位知心朋友在谈起这位百岁老人样本的时候,认为现在的世界是太现实了。一个没有钱,没有房产,没有积蓄的孤老头子,有谁愿意跟他?说什么:“如果把我的经验和知识整理成文字出版,会换取不少稿费……”以及“坚信自己渊博的知识一定会有人独具慧眼看上的”等等,那都是些近乎痴人说梦的想法。

没有爱情活不长

宫老爷子在成都征婚未成,成都的儿子也不要他了,只得又回到了包头和和侄儿住在一起。这时他有点危机感了,他在包头又在搜狐上开了博,估计也是有人怂恿的,开博的目的还是征婚。他不会上网,是口述的,别人帮他在博客里说:“现在身边没有亲人了,眼睛也退化得厉害,能再活56年就不错了(比起以前他自己的期望值减了3年)。所以我想找个老伴,生活有个照顾和寄托,更想把我的医术传给她,我对医学非常有研究。一些身边的人说我,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找什么对象。有时候想想也是,所以退而求其次,找不到老伴,能找个懂事的助手,找个干姑娘都好。”可见老爷子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始终没有泯灭,他在博客中继续说“但是我还是向往有老伴的幸福生活。对了,我还擅长演戏,写剧本,比赵本山那种低级搞笑要幽默得多。”

宫杜若告诉记者:“没有爱情活不长。我想在包头继续征婚,找一个老伴儿在此度过余生,对方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要知书达理,有文化,最好懂医学。”老人向记者解释说:“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是因为身边有了这样一个人可以帮助我整理资料,我想把自己的经历以及这些年来行医的心得写下来传给后人。当然我还想在有生之年得到爱情和亲情的滋润。”在婚姻问题上,宫杜若的观念很新。他说:“领不领结婚证无所谓,只要住到一起,心往一处想,就是老伴儿了。”

他在博文中还找到了百岁征婚的依据和参考:“我知道国外有位120岁的老人娶了位48岁的妻子,所以我之前征过婚,想找一个50岁的老伴,我希望晚年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找媳妇比找工作更重要。”宫老语气坚定地说。最近30年,他一直单独生活。“我希望晚年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宫老说,“最好那一位只有50岁,知书达理,最好是位医生。”

幸福来得太晚

可喜的是2008419晚上930,宫杜若在包头火车站心情激动地迎来了他的生活助理,山东的王华女士。她就是通过宫杜若的电视征婚联系上的。王华1959年出生,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对宫杜若的博学和传奇经历充满敬仰。次日,王华接受记者采访,表白心迹:“我一生喜欢医学和写作,我羡慕宫老有知识,我准备留在宫老身边帮助他整理完成他的《中华中医风俗情》。我的感情比较失败,至今独身。我做好了长期照顾宫老的生活的打算,哪怕生活在农村,只要他在一天我就不会离开他,因为他身上具备的品质和知识正是自己终生追求的。我不排斥以后和宫老结婚的可能。”对于这位生活助理,宫杜若老人笑得流泪,对记者说:“自己很喜欢她,看过她的许多作品,很欣赏她的才华。希望她能够帮助自己整理医学知识,将自己毕生医学经验留给后人,传授长寿之道,造福万代。”

这倒是给了我一种慰藉,毕竟苍天有眼,总算让这位传奇老人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不过,其时宫杜若的小脑已经萎缩,行动已经不便了,要是这个“礼物”能够来得再早一点……

安徽淮南101岁的田润斋老人,离休前是法院的一名审判员,儿女都在外地工作,1991年相濡以沫的老伴以91岁高龄去世,最近来到婚介中心征婚,要求找一个老伴共度晚年,同时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那些单身的中老年朋友,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为他们作出榜样。结果一位64岁的老大妈愿意和他见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