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军官干部选拔制度的现状与前景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蓝山/编译
自:俄罗斯《军事思想》杂志2020年第10期
本文译自俄罗斯《军事思想》杂志2020年第10期,原标题为Кадровый отбор офицерского соста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рмии:содержание иперспективы,作者是俄军上校S·S·罗曼诺夫。文章论述了作为提高俄军军官队伍职业技能水平和精神意志素质之重要手段的干部选拔的重要性,研究了现行军官提拔决策制度的不足和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的方向。
2020年5月,俄罗斯全国有超过1万名年轻的中尉在庄严的仪式中佩戴了自己的第一副军官肩章。到2045年之前,他们当中将有数百人成为上校,极少数人或将成为将军。
很难想象俄罗斯的军队到21世纪中期将是什么样子,它将拥有什么样的先进装备。但毫无疑问的是,与此前的千百年一样,武装力量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军官队伍,首先是将官和校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精神意志素质。
俄军当前的干部提拔制度
正在我们眼前进行的军事领域“数字革命”已经导致对军官素质的要求显著提高。军官的高水平职业技能、资格和精神素质正在日益从兵役条件变成其目标。套用汉斯·基斯特著名长篇小说《军官工厂》的标题,可以说,现代化军队是团长们的工厂,其工作效果取决于由大量干部选拔规则和程序构成的“筛子”,以及这个“筛子”是否具有让最受尊敬、最有才干、意志最坚定的军官登上军阶顶峰的能力。
笔者所进行的历史法律分析表明,各国从正规军诞生时起就在不断努力完善军队职位补充规则。俄罗斯的军官提拔规则是与职业军队队伍同时出现的,并在之后处于所有军事改革的中心位置。
晋升是军官获得军事职业技能的主要因素。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军官职业》中指出:“……军事工作要求具有高超的能力。任何人,无论他具有何种天赋、个性和领导人素质,如果没有可观的素养和经验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军事工作……”兵役实践证实了这一观点。军官(领导人和专家)的职业技能只能在服役过程中培养,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这一过程。由下而上逐步晋升能使军官在每个阶段积累知识和技能,锻炼精神意志。而在每个阶段履行职责是对其担任更高职务能力的某种“考验”。
每一层级职务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的系统矛盾是军官队伍运转的基础。填充这一结构的连续过程催生了大部分军官的利益(晋升)与兵役利益(只能提拔最应当晋升的人)之间的矛盾。而干部选拔制度及其主要部分——军官提拔制度——能解决这个矛盾。
提拔军官是主要的激励政策,是整个军官工作的基础。军官职业艰苦、危险,而且不会带来很多物质财富,但年轻人年复一年选择这条艰苦的道路,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军官职业是一种能提高社会地位的上升通道。在服役过程中能够担任下一个高阶职务的前景连续推动着军官进步,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水平,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历史表明,职务晋升的效果、公正性和透明度能改善军官队伍的精神心理环境,有利于提高军官的质量。而军官提拔工作不公开、不公正则会导致负面进程——武装力量在劳动市场竞争中受损,干部流失,军官队伍总体水平下降。
军人社会地位长期低下曾导致干部政策发生某种扭曲。目前干部政策的目标包括把军官留在部队。最近十年军人社会地位提高使得校官(主要是中校和上校)外流减缓。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级军官的晋升,进而导致客观上占军官队伍大部分的下级军官动机减弱。不能有计划地腾出中校和上校层级的职务,就不可能有效提拔军官,进而不可能提高整个军官队伍的质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确定最高任职年限并让无晋升前途的军官转入预备役。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军队已经开始让未获提拔的军官退役。而苏联红军于上世纪20-30年代立法规定了最高任职年限,到期后未获提拔的军人转为预备役。在M·V·伏龙芝领导的军事改革高潮中,苏维埃共和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就此发布的命令中说:“……红军的战斗力直接依赖于指挥人员的素质。提高指挥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要合理分配和提拔有能力、精力充沛、忠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人,一方面要免除不符合兵役要求的人员的职务。二者都可通过鉴定工作来进行……”目前美军采用这种方法:达到任职年限和被评审委员会两次认定为不宜晋升的军官应被免职。
为进行使无晋升前途的军官转入预备役的工作,需要修改军官服役立法依据:取消晋升自愿原则,确定最高任职年限等。此外还应当规定为转入预备役的军官提供各种补偿,可包括:在转入预备役时晋升一级军衔,发放预备役津贴,保留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等。
为了提拔值得提拔的军官,并让不符合服役要求的军官转为预备役,需要高效的干部决策系统。通过分析作为组织和社会系统的武装力量,我们可以把军官提拔制度视为其运行机制之一,是对参与者的活动(包括相互关系)作出规定的规则和程序的总和。矛盾也是军官提拔制度的基础:处于军阶顶点的军事首长有军官任命权,但他们不可能了解其所任命军官的功劳和表现出来的素质。这一矛盾由管理机制——管理决策程序的总和——来解决。管理机制要求在多个层级上依次制定方案,尔后由有依法任命军官权力的负责人员签署。通过分析依法制定的决策程序能查明军官提拔机制的不足及其完善方法。
如果军官仅在其所服役所在部队范围内得到提拔,就无法保证武装力量的等级体系得到填充。因此从校官起,大部分军官职务晋升应伴随着调任至其他部队。
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只有经军官同意才能依据晋升程序任命军职,因此调任程序从军官向有空缺的部队指挥员呈递报告开始。部队干部机关首长对候补军官是否符合目标职务对军事专业和工作经验的要求进行分析。接下来由负责评估其是否符合职务要求的评审委员会审核候补资格,在此过程中对其职业素养、心理素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如其候补资格获得批准,部队将发函告知同意调任。
调任程序的下一阶段是由将接收该军官的部队对候补军官进行审核。如果做出认可决定,则向负责职务任免的人员呈交经所有直接首长同意的报告。负责职务任免的人员所属的干部机关在体现了下级决定的文件的基础上起草军官任职命令,完成职务任命程序。
这种军官提拔制度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有一些不足。首先是关于部队职务空缺的信息不透明导致潜在的候补军官数量减少。有职务空缺的部队则不掌握军官当前的工作业绩。接下来,军官将要服役部队的决策效果有时受限于部队司令部的利己动机:军官履职越出色,就越不关心其晋升。
由于存在这些根本的不足,完善现行军官提拔制度前景渺茫。在一个决策周期中,可能只审核一名候补军官,审核的原则是他是否符合职务的要求。而与此同时,部队中总是有足够数量的当之无愧的候补人选,但他们并不是总能在决策程序中获得被研究的机会。为了提高军官提拔制度的成效,应同时从许多候补人选中选拔(理想情况是从所有潜在候补人中选拔)。
俄罗斯联邦《军人地位法》是完善军官提拔制度的法律依据。该法规定:“国家根据业务能力、工作成绩保证合同制军人晋升军职”。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实施机制,军官这一最重要的权利保障目前在实践中并不总能得到有效落实。
为了从多名候补人选中选拔军官,应该:
·由负责任命军官的人员所属的干部机关集中制定方案(可排队其他机关参与此过程);
·建立有效的军官情况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系统。
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为实施这一方法提供可能。
数百年来,从彼得大帝实行“品级表”(“文武官员等级表”)的年代开始,论功擢升就是提拔军官的主要原则。各种测验和考试只能反映军官的潜力,然而实践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总是有效。军官通过履职可证明自己具备担任下一个更高职务的能力。从武装力量的基本领导体制——一长制——出发,只有每天向军官布置任务并监督执行的其指挥员(首长)能对军官的工作情况做出评价。
目前就提拔军官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由鉴定系统提供。1911年的《军事百科全书》已对鉴定下了最准确的定义:上级依据规定和手续对部属的素质给出评语。
现行鉴定程序(其历史已超过百年)要求直接首长给出评语,然后由鉴定委员会审核此评语和军人的反对意见(如果后者不同意评价)。鉴定委员会的集体决策模式应确保其可信、公正。
在大部分情况下,现有的鉴定模式不够有效。程序需要把大量时间放在写评语上,并使大量军官(鉴定委员会成员)丢下主要职责,而获得的信息(书面评语)不能实现决策自动化。现行制度也不是总能保证评价具有必要的可信度。
未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军官鉴定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军官进行鉴定能消除上述不足。为此俄罗斯联邦国家国防指挥中心研发并正在测试“百人队长”自动化军官选拔系统。该系统采用综合评价法:由分队指挥员(首长)在个人自动化工位上用交互法根据每条标准对军官进行打分排名。该系统根据相应的指标把每名军官的排名变成分数。根据所有指标得到的总分就是鉴定(并与分队军官总体水平进行对比)。所采用的鉴定和数据处理自动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评价的可信度,因而鉴定委员会和上级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检查。这能大大减少工作量(分队指挥员或首长对每名军官做出鉴定需时不超过一小时)。
所获得的资料为数字化资料,因而可实现积累、分析和使用的自动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军官选拔建议制定自动化。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干部机关专家(他们熟谙所评估的领域、研究对象并能做出没有成见的客观评价)的意义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存在,但其工作效率还需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为此俄罗斯联邦国家国防指挥中心正在开发使用电视会议通信系统(能录像进而对视频信息进行分析)进行面试的方法。
在所有的信息类型中视频信息具有最大的冗余度,能大大扩展提高其所获资料的可信度之方法的范围。另一方面,实践表明,个别谈话是考察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使用经科学论证的电视会议面试程序能扩大选拔的基数,提高决策效率。在面试过程中获得的视频信息能用来检查专家结论的可靠性,用不同的方法自动化分析候补军官的个人素质,以及为下一步做出干部决策而积累资料。
与武装力量的日常运转一样,军事建设的进行以法律为依据。对俄罗斯军队军官干部选拔做出系统调整首先要通过完善立法。这项工作应包括一套涉及国家军官队伍干部政策所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方案。这项工作应从制定军官干部选拔构想(是基本的国家管理文件)开始,该文件确定国家在该领域的政策内容和实施计划,形成并运行执行机制。制定此文件的任务应由军事行政法学——研究国家在军事建设和对与武装力量体制及组织有关的关系进行法律调整方面的法律工作的科学——来完成。
最后引用伟大的俄罗斯法学家,俄罗斯宪法的奠基人鲍利斯·尼古拉耶维奇·契切林早在19世纪末就说过的一句名言:“在军事领域,领导可能比军队的编成更重要……和平时期政府的任务应面向培养部队领导,不仅是高级首长,还包括下级指挥官……”
(平台编辑:黄潇潇)
(0)

相关推荐

  •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凡提四必”】

    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要强化任前把关.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q ...

  • 唐朝官员选拔制度:没在地方当过官的,就没有资格到中央做官

    前言 人才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历史上鼎盛的代表的唐代,自然极其重视官员的选拔,目的就是选择正真有用的人才来服务与社会来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 各个朝代选官制度都有 ...

  • 公示|关于西南大学第七届国际教育交流学生会干部选拔结果的公示

    西大SASA 广大同学: 西南大学第七届国际教育交流学生会(SASA)干部招募选拔工作目前已顺利结束,经初审.笔试和面试,确认冉路等29名同学进入试用期,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即日起至2021年5月2 ...

  • 银行的干部选拔与使用

    招商银行干部选拔与使用 华恒智信分析员在整理资料时发现招商银行对于干部的选拔和使用非常强调"标准公开.尺度公平.评价公正"的原则,并通过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成长发展舞台来挖 ...

  • 关于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的一些想法与行动

    晚上回来,一直在整理一份问卷. 这份问卷,我是在上周五发至家长群的,内容是关于学期中的一次班干部的选举. 关于班干部的选拔,这一个学期我是采用了这样一个思路: 1.开学初,我上传了一份问卷,让孩子们自 ...

  • 干部选拔、提拔、重用、进一步使用,帮你理清这些词的准确意义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站或者官媒上看到干部选拔.提拔.重用.进一步使用等等这些词,意思好像很相近,但让确实难以分清楚,甚至很多体制内的人员也弄不清这些用语的确切含义.今天,漫谈君为大家逐一解释一下. 一.选 ...

  • 丁忧制度,设计巧妙的干部轮换制度

    同治5年(1866年),时任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的李鸿藻母亲去世了,按照制度,他需要丁忧出缺,也就是离任守孝,除了品级待遇不变外,担任的官位职务都要辞去,所有工作都要交给别人. 本来是 ...

  • 从科举到高考,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前世今生

    6月10日 今天,全国高考进入第二天,这是中国第一大考,牵动了千万人的心.一人高考,全家动员.当然,在中国古代,还有另一种 "高考",就是科举.顾名思义,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举人才 ...

  • 关于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的十问十答

    我是小张张 一周前我在朋友圈发起提问:关于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你有哪些困扰?朋友们纷纷留言,数十个问题,我挑选了最典型的十个问题进行简要回答: 关于选拔问题: 1.学生不积极主动竞选怎么办? 起始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