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璜:莫名其妙得罪乾隆,23岁忧惧而终,他的错就是生为皇子
乾隆十五年春天,刚刚度过40岁生日的乾隆皇帝,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大臣接连奏报称,皇长子永璜病势沉重,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乾隆皇帝立即前去探病,但当他来到永璜床前的时候,这个可怜的皇子已经陷入弥留之际。
看到皇父亲临探望,永璜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对乾隆说道:“儿不孝,不能送皇父了。”当天,永璜带着无限遗憾和忧惧,离开了这个尘世烦扰的世界,年仅23岁。乾隆亲眼看着儿子在身边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永璜和乾隆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永璜23岁就英年早逝,难道是有疾病?还是有什么幕后隐情?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2年前的一件大事说起。
一、皇后崩逝,拒立储君
乾隆十三年清明时节,乾隆皇帝的原配孝贤皇后在东巡至德州时病逝,年仅37岁。在那之前,孝贤皇后的2个儿子先后早夭,短短几年时间,连续遭到3次重磅打击,即便坚强如乾隆皇帝,也有些承受不住。
按照乾隆皇帝的想法,孝贤皇后的儿子必定会成为大清朝未来的继承人。但是,随着孝贤皇后和两个儿子的去世,这个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乾隆甚至认为,上天在他身上施加了“皇太子诅咒”,但凡是他认可的儿子,都活不到成年。
从那之后,乾隆开始畏惧确立储君,无论大臣们如何劝说,他就是拒绝再立太子。直到20多年后,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年过六旬的乾隆不得不考虑身后事,经过多次考察,才选定了皇十五子永琰作为储君人选,也就是日后的嘉庆皇帝。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二、思念亡妻,迁怒于子
当孝贤皇后的梓宫从水路运到通州时,永璜以皇长子的身份带领诸王公大臣前来迎接,但是乾隆皇帝不知道哪根筋没搭上,下旨严厉斥责永璜“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皇后丧期刚满百日,乾隆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痛骂永璜,说他对嫡母的去世“并无哀慕之愧”,连在身旁跪着的三阿哥永璋也被扣上了一顶“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的帽子。
接下来,乾隆皇帝更是说了一段让永璜和永璋肝胆俱裂的话:
试看大阿哥年已二十一岁,此次于皇后大事,伊一切举动尚堪入目乎?父母同幸山东,惟父一人回銮至京,稍具人子之心,当如何哀痛,乃大阿哥全不介意,只如照常当差,并无哀慕之忱。今看三阿哥亦不满意,年已十四岁,全无知识。此次皇后之事,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似此不识大体,朕但深引愧而已,尚有何说!
乾隆皇帝对皇子的教育严格,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像这样公开批评皇子,而且措辞如此严厉,还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因此,当乾隆说出这番话后,朝堂之上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多说一句话。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过于思念去世的孝贤皇后。再加上,乾隆本来对孝贤皇后的2个儿子寄予厚望,如今一切都落空了,即便永璜和永璋没有犯错,乾隆也是越看越不顺眼。可怜的是永璜和永璋,两人挨了一顿莫名其妙批评,也没有办法反驳,只得趴在地上痛哭流涕。
三、龙颜大怒,永璜受惊
如果只是被训斥一顿,永璜往后更加注意一些,等乾隆皇帝缓过劲来,这件事也就过去了。然而,乾隆皇帝却认为,永璜越表现得恭顺谨慎,说明他心里越不满。于是,乾隆皇帝当场宣布:永璜和永璋都是不孝之子,以后绝没有可能继承皇位,你们两个人就死心吧!
乾隆越说越气,甚至产生了“杀子”的想法:
若不自量,各怀异志,日后必致弟兄相杀而后止。与其令伊等弟兄相杀,不如朕为父者杀之。
然后,乾隆皇帝声色俱厉地威胁文武大臣:以后谁都不准提立太子的事,否则就将他“立行正法,绝不宽贷!”。当然,乾隆皇帝再心狠手辣,也不会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他只是在气头上说出这些话。
但是,永璜却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回去后一病不起,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永璋的心理承受能力稍微强一点,但这也和他排行第三,年龄尚小,继承顺位的现实情况有关。不过,永璋的结局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于乾隆二十五年郁郁而终,年仅26岁。
结语
无论是当时在场的人,还是后人通过史料分析情况,都明白永璜和永璋在孝贤皇后的丧期中,表现并没有不妥之处。甚至可以说,永璜和永璋都是品行端正的好孩子,特别是皇长子永璜,在诸皇子中年龄最长,德行良好,才能也比较出众。
在平时的生活中,永璜也表现得谦虚勤勉,没有让人挑出毛病的地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子,却被乾隆皇帝给活活吓死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乾隆皇帝在连续丧子、丧妻后,心里不痛快,需要找地方进行发泄,永璜不幸成为了他的“出气筒”。
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都十分羡慕皇族成员的生活,认为他们无忧无虑、每天就是吃喝玩乐。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至少在乾隆朝,皇子大都活得战战兢兢,一不留神就会遭到乾隆的无情训斥。如果一定要说永璜有错,他的错就是生为皇子,犯了乾隆皇帝内心敏感时期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