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预测厄尔尼诺现象,中国大学生团队成果超越《Nature》论文

2021-04-26 22:39

文 | 王安忆

气候,是影响全球经济、农业生产、粮食供应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全球每年重大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准确预测气候,是防灾减灾的关键前提。

现在,在AI的帮助下,人类对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实现了新突破!

4月22日,阿里达摩院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机构共同举办的AI气候预测大赛产出多个突破性成果。

在预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时,全球13支团队研发的AI算法,取得了比《Nature》论文模型更优的性能,挖掘出了AI在气候预测领域的新算法。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是地球上最强、最显著的年际气候信号,可引发洪涝、干旱、高温、雪灾等极端天气。

98洪灾、08雪灾、澳大利亚丛林大火、美国得州雪灾等极端天气事件都与该现象息息相关。

澳大利亚丛林大火

目前,国际气象行业主要应用动力模式进行气候预测,无法实现精细化的预测,而AI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更高效地预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还可将预测周期延长至2年。

ENSO现象扰乱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是一种海洋-大气系统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烈的年际波动现象,会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影响。

ENSO,是厄尔尼诺(El Niño)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的首字母缩写。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每两到七年(平均每四年)异常变暖的现象,具体范围是从南美海岸到国际日期变更线。

南方涛动,则是指东热带太平洋和西热带太平洋之间大气质量的相互运动,常用指数是塔希提岛和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标准化气压差,周期也是四年左右。

南方涛动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密切相关。

Equator为赤道

在厄尔尼诺年,当海面温度达到最高时,南方涛动指数为负极值。

ENSO现象如何扰乱全球气候?

作为ENSO研究领域的先驱和权威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克·卡恩曾做过一番生动的解释:

你可以把大气想象成一个热机,动力主要来自温度最高的热带地区,那里会形成积云对流热塔,从地面10千米高度往上一直延伸到对流层顶部。

这些热塔通过大气发出热浪,直接影响着全球天气和气候。

热塔浓度最高的地方,在“海洋大陆”(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区域)的上空,以及邻近的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和东印度洋,这里是全球海洋中最温暖的水域。

当ENSO暖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里的温水向东扩散,强对流也随之移动,这一运动改变了雨带,尤其会影响亚洲、南亚、北美和非洲萨赫勒地区的雨季,而作为海洋大陆中心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降雨量反而会大幅减少。

发生在1997-1998年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就引发了全球多地区气候异常:墨西哥连续遭到4个强飓风袭击;秘鲁、厄瓜多尔沿海地区和东非遭遇了灾难性洪水;秘鲁、玻利维亚、巴西东北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南非却发生了严重旱灾。

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印尼加里曼丹的森林大火,导致整个东南亚地区浓烟滚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机场都被迫关闭,航班瘫痪。

1997/98年强厄尔尼造成印尼加里曼丹的森林大火,植被破坏极其严重

而当ENSO处于冷位相(拉尼娜事件),也就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低于平均水平时,则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自去年8月到今年1月,拉尼娜现象已达到峰值,影响全球多地:美洲干旱和山火,东南亚南亚严重洪灾,农作物减产导致价格攀升……

2020年8月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图

我国天气和气候同样受到ENSO现象严重干扰。

比如1998年,南方持续阴雨,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华南部分地区连续暴雨和特大暴雨,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

这次的洪涝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达3亿多亩,损失达2500亿元人民币,罪魁祸首正是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事件则会导致冬季我国大部气温易偏低,如2000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0至2001年冬季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低;2007年至2008年拉尼娜事件,导致2008年初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

AI提升ENSO预测准确度

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现象引发的干旱和洪水都可能更加严重,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关键在于预测ENSO现象,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正如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尔所说:“预测任何东西都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关于未来。”

我们要预测一项事物,关键先要解释事物是如何变化。

从19世纪末开始,气象学家就致力于研究反常季风与南方涛动之间的联系,后来,又进一步发现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之间的经验性关系,一点点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统一在一个海洋-大气系统中。

马克·卡恩等人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实验预测

上世纪80年代,马克·卡恩等人尝试将前人的观测结果、经验思想转化成方程,然后再转化成数值模型,最终建立起第一个动态ENSO预测模型,成功回报预测了历史上的多次厄尔尼诺事件。

1986年,马克·卡恩等人的动态ENSO预测模型发布在《Nature》上,并在成功预测1991-199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后渐渐被业界接受,直到现在,已成为ENSO预测的基准。

马克·卡恩等人的动态ENSO预测模型发布在《Nature》

但是,马克·卡恩也承认,目前的ENSO预测模型,还远远没有达到ENSO可预测性的极限,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这是因为气候是一个混沌的动态系统,所谓混沌,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蝴蝶效应”,在大气运动中,任何初始值的微小偏差,都会导致最终推算结果的巨变。

而在观测数据十分有限的情况下,ENSO预测模型势必存在偏差。

近几年,业界开始从传统动力系统预测,逐步转向探索AI算法预测。

2019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罗京佳教授和韩国全南大学共同在《Nature》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名为“Deep learning for multi-year ENSO forecasts”。

这项研究用到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全球历史海平面温度和深海温度图像上训练神经网络,学习这些图像与ENSO的对应关系。

最终,AI算法模型首次将ENSO预测准确度提高到了80%,且预测时效为18月。

此前,在相同预测时效下,国家气象局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准确度均不超过75%。

这项研究论文,也被视为深度学习在气象预测领域的开山之作。

未来2年大概率没有拉尼娜现象

80%,还不是ENSO可预测性的极限,因为罗京佳教授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所使用的卷积神经网络,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算法,而非最先进的算法。

对一年 12 个月每月的厄尔尼诺类型进行预测,绿色阴影表示的是 CNN 预测正确的结果

最近几年,随着高性能深度学习算法越来越多,AI算法模型预测精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今年2月,阿里达摩院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机构联合举办了AI气候预测大赛,探索对ENSO进行长达2年的年际预测,挖掘AI新算法,这也是全国第一次AI气候预测大型比赛。

本次大赛共吸引到海内外2849支队伍参赛,通过预测Nino3.4区(西经170度-西经120度、北纬5度-南纬5度)海域的海水温度,来进一步预测ENSO异常气象。

最终,这次大赛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的swg-lhl团队夺得大赛冠军,共有13支队伍研发的AI算法模型成绩,超越了2019年《Nature》论文模型的39.2分,意味着比原模型取得了更长周期、精准度更高的ENSO预测结果。

图为选手在现场介绍模型

从设置题目到出任评委,罗京佳教授深度参与了本次大赛。

罗京佳教授在决赛现场向选手提问

他表示,这次大赛中的一些模型甚至让他感到惊艳,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数据、算法方面不断精进,AI在气候预测领域的应用还有更大想象空间。

国内外主要的气候预测机构,图片来自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网站

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也为本次大赛发来祝贺,“人工智能已成为地球预警系统和多灾害预警服务的基本方法,其创新及应用是WMO及成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未来科学问题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

根据参赛团队AI算法预测,未来2年,大概率不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也就是说,AI给出的预测是,今年汛期长江以南地区的汛情大概率不会像去年一样凶猛,同时冬天极冷区域也会进一步缩小。

本次大赛涌现的AI新算法,也将用于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业务机构,为未来极端天气提供预警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