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怎么办?

▼本文作者▼

近几年来,人们逐步提高了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因此,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已经纳入日常议程。

几乎每次门诊都会遇到带着略显沉重的心情以及体检报告前来咨询的人们,他们几乎无一例外,让他们心情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体检报告上1个或数个升高的肿瘤标志物指标。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应该如何应对?

体检项目中有哪些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随着医学科学证据的逐渐积累,原先一些不属于常规检查的项目进入了体检范围,如40岁以后应该增加肺部低剂量CT(每年)、结肠镜(首次正常者间隔5年)、以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目前主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限于男性)、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CA-725、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以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

而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基本上覆盖了肺部、胃肠道、前列腺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多个脏器系统。

体检项目中有肿瘤标志物异常,应该如何处理?

各位小伙伴拿到体检报告,发现血清肿瘤指标物高出正常范围的上限,各位内心的不淡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既然血清肿瘤指标物是反映肿瘤的指标,自然就与癌症有关,既然浓度增高了,就说明已经有了癌症,不然怎么会高呢?

更何况,据小编所知,大多数人获知这个信息的流程如下:体检中心电话单位体检联络人→后者电话单位人事部门→后者联系本人告知尽早就诊。

光是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有些“撑不住”了,头皮发麻,心情低落。

但小编这里要说的是,慌归慌,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首先,各位可以询问体检中心的医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体检中心的医生是专科医生,提供的答案非常有可能达不到体检者的期望值。还有一种情况,医生已经明确回答了问题不大,只是表情和语气不够坚决,体检者始终放心不下。

其次,既然体检中心的医生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很多人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上网查阅资料。网上的海量信息参差不齐,不少人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关注,经常会上传一些极端的病例,从而引发上网查阅者的恐慌。

此外,一些无良网站也潜伏在网络中,利用上网者焦虑而又无助的心情,假借知名医院知名医生的旗号进行诈骗,这样受骗上当的例子不在少数。

如何科学理解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最理想的血清肿瘤指标物应该是,阳性结果就能确立肿瘤的诊断,阴性就能排除。很遗憾,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肿瘤指标物能够完全满足这样的要求。

事实上,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① 用于诊断;

② 用于预测对治疗的反应;

③ 用于评价疗效;

④ 用于判断预后。

而对于大多数体检者而言,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

相对而言,在所有的肿瘤指标物中最可靠的是用于诊断肝癌的AFP和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PSA,其次一点的是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和肺癌的CEA,HCG对于诊断绒癌和间皮素对于诊断恶性间皮瘤的参考价值也比较大。

需要提醒小伙伴们注意的是,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只具有参考价值,任何一种恶性肿瘤的确诊都必须以细胞学、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如今强调了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尤其是判断是否适合于靶向治疗。

此外,必须强调一点,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应该选择正规医院就诊,专科医生会结合影像学表现做出初步判断,离开影像学资料去单纯看待肿瘤标志物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肺部低剂量CT正常,没有看到结节或块影,即使某一项或多项肿瘤标志物轻微高出正常范围,就没有必要担心罹患有肺癌。还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阴性并不能排除罹患肿瘤,相当多的肿瘤包括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可以是正常的。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医生的建议。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这样的就诊者不在少数,我们通常会阅读影像学资料之后,明确告诉体检者,即使肿瘤标志物升高也是能够放心的,没有必要太慌张。

除了AFP和P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之外,其他肿瘤标志物升高结合影像学资料虽然能做出排除肺癌的可能性,但仍需注意其他部位的情况,如胃肠道肿瘤等。

此外,如果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显著升高,比如说高出正常上限的2~3或更高,诚然有必要重视,在目前没有肿瘤依据的情况下,就诊者需要做的是间隔一段时间(通常是2~3个月)再次复查。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十分支持大家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体检项目的选择。
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有不安或疑虑时应该选择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不要自己胡思乱想,更不要期待在网络上寻找到正确的答案,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
周剑平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