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温病治法解读

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临床治疗温热病的重要法则。

1“在卫汗之可也”

此处的“汗”,不是指发汗,而是透汗。

感受温热邪气,大忌用辛温发汗,而是要用辛凉清解。这是因为,辛温之品,助火灼阴,能酿成燎原之势。

即使用辛凉之品,如薄荷、牛蒡之类,也是在清解之中,使药达于表,通其郁闭,和其阴阳,营卫调畅使邪热外泄,表清里和,自然邪透汗泄,不发汗而达到了出汗的目的。

因此,治疗卫分证,应在“清解透邪”四字上下工夫。这才是“在卫汗之可也”的真谛。

2“到气才可清气”

此语寓意深刻,所谓“到气才可清气”,言外之义,不到气分,邪在肺卫,或刚有入里之兆,或气分之证虽起,而卫分之证未罢,均不可率投大剂清凉之品。

这是因为,过度寒凉,阻遏邪气,反使表邪不解。因此,必待肺卫之证已罢,才可清气。

至于清气之法,大致有下列五种:

第一种,凉剂微清气热。适应于气分之热初起,热势还未嚣张,如连翘、蒌皮、芦根、梨皮、竹叶等。

第二种,寒剂大消气热。适应于气分热甚之期,如生石膏、寒水石、知母等。

第三种,苦寒直折气热。适应于热邪深入气分深层者,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之类。

苦寒直折与凉清、寒清是有区别的,凉清、寒清之药除热,都是通过透热而达到清热的目的,而苦寒直折,则是使热从内、从下而降,一透一降,有所不同。

第四种,苦寒攻下。适应于气分热炽,与大肠糟粕相结的阳明腑实证,加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第五种,甘寒生津以清气热。如沙参、麦冬、石斛、花粉之类。适应于气分热盛,津液受伤之期,常与上四种配合使用。

3“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此句有省略之言,意思是入营治宜清营,但要佐以透热转气之品。

叶氏提示我们,在病入营分时,清营当然是主要的,但不要忘记用气分之药以透热转气,原文用犀角、玄参、羚羊角似属不合,应以金银花、连翘、竹叶之类为是。

透热转气,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热郁者,清之即能转,即所谓开郁泄热,如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竹叶等;若郁结重者,加蝉衣、僵蚕、防风。

第二种,湿郁上焦者,宣之即能转,即所谓宣化湿浊,如佩兰、藿香、豆豉、杏仁、蔻仁等。

第三种,湿遏中焦者,辛苦芳化即能转,即所谓宣阳化湿,疏调气机,以畅三焦,如苏梗、半夏曲、厚朴、陈皮、蔻仁等。

第四种,过用、早用滋补而热郁于内者,宣通即能转,如瓜蒌、杏仁、郁金、焦谷芽、焦麦芽、鸡内金、保和丸等。

当然,以上四种都要在清营的基础上加之。用药之后,是否已转出气分,当验之于舌,舌由红绛无苔,变为舌红苔黄,说明已转出气分。

4“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热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外溢而瘀于皮下,则发斑,上溢清窍则吐衄,下出浊窍则尿血、便血,治当凉血育阴,如犀角、生地、玄参之类。

叶氏何以在凉血的原则上又提出散血?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散血者,活血也。其含义有四:

一是凉血之品易生瘀滞,血遇寒则凝,故于凉血之中加入散血之药,防其寒凝,如丹皮、赤芍、桃仁之类,可以预防瘀血的产生。

二是用散血之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叶氏在临床看到入血之证,本身就有瘀血,如斑之紫黑成片,就是瘀血停于肌肤的结果,必须凉血解毒与散血同用,才能阻遏病变的发展,收到更好的效果。

近时研究在抢救感染性休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配合血府逐瘀汤,对改善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效果,足见叶氏有远见卓识,确为临床经验之谈。

三是散血中之热,凉血活血之品都有散热作用。

四是用养阴药物补充血中津液,使血不黏滞而易行,则瘀滞可散。

总之,这节原文,意义深刻,是创造性地发挥,至今还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0)

相关推荐

  • 营分为什么要透热转气?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要问为啥写这个.看下边图就知道了.这个同学咨询与我.我简略解答一下还是不太满意.今日在说一下. 说营分就要先明白卫气营血.这个四个层次大概代表疾病轻重缓急程度,营分代表在温病当中比较 ...

  • 儿童高热,热入营血,气血两燔,发斑疹案

    卫气营血辨证,属于温病学派,发展伤寒理论而来的,可以羽翼伤寒,这已经被许多医家推崇,可见不能忽视.但是很多经方派不屑一顾,这就大错特错了. 下边介绍一个病例. 某小女孩5岁,主诉发热两天,开始有汗,现 ...

  • 伤寒不治温病?看看伤寒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伤寒论 温病治法】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痛 ...

  • 谁说伤寒不治温病?进来看伤寒温病治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伤寒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

  • 【《伤寒论》温病治法】精

    伤寒论温病临证常用总结: 1.无表寒,内热初起,有汗,咽干,手足心热,鼻孔出气热 : 小阴旦汤+丹皮 生地 黄芩9 白芍9 生姜6 炙草6 大枣12 丹皮6 生地12 2.无表寒,内热重,  有汗,咽 ...

  • 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纯干货)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来源/穆清中医学堂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导读:本文作者为中医临床家理论家赵绍琴. 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 ...

  • 赵绍琴:论温病治法与伤寒治法 | 一针一药

    导读: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其来久矣.自金代刘完素倡"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作寒医"之论始,便揭开了寒.温争鸣的序幕,特别是当温热学派形成以后,这种争鸣就愈加激烈,代代相传,至今未息. ...

  • 清肺排毒汤:以温病治法,驭伤寒经方

    清肺排毒汤:以温病治法,驭伤寒经方 以温病法,驭伤寒方" 李老师,我正是这个意思! 经方当然可以清热解毒,[清肺排毒汤]中的黄芩和射干都来自经方. 但是:"关键区别"在于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经对于温病的解读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序例曰,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