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
如果羊水量超过2000ml以上,称为羊水过多。其中在数天内羊水量急剧增加者,称为急性羊水过多,大多数情况下羊水缓慢增加,称为慢性羊水过多。羊水过多患者的羊水外观性状与正常者无异。羊水过多的发病率很难准确统计,过去由于在妊娠期中准确测量羊水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很低。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羊水量的测量有了相应依据。根据已有的资料,发生率可达20%。中医历代医家所描述的“子满”、“胎水”、“胎水肿满”、“胎中蓄水”、“玻璃胎”的证候与羊水过多相似。认为是妊娠肿胀的一种特殊表现。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根据肿胀的症状和发生部位的不同,提出有子肿、子气、子满(胎水、胎水肿满)、皱脚和脆脚等名称。其中所云妊娠六七个月,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名子满的,即羊水过多。
中医学对于子满(羊水过多)一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均有详细的记载。早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妊娠胎间水气子满体肿候》中云:“胎间水气,子满体肿者,此由脾胃虚弱,脏腑之间有停水,而夹以妊娠故也。妊娠之人,经血壅闭,以养于胎,夹有水气,则水血相搏,水渍于胎,兼伤腑脏。故气虚弱,肌肉则虚,水气流溢于肌,故令体肿,水渍于胞,则令胎坏”,指出了子满之病因病机主要是由“水血相搏,水渍于胎”,并可能出现“坏胎”。
《陈素庵妇科补解》亦说:“妊娠肿满,由妇脏气本弱,怀妊则血气两虚,脾土失养不能制水,散人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俱肿,小水闭涩,名曰胎水。皆由引饮过度,湿渍脾胃,水气泛溢,上致头面,中至胸腹,以及手足膝胫,无不浮肿,水内渍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对有关胎水肿满病因病机、证候作了进一步描述。应特别指出的是《诸病源候论》所云“坏胎”,《陈素庵妇科补解》之“胎多损”,及其后《医学入门》、《胎产新法》“其子手足软短形体残疾,或生下即死”,“甚至胎死腹中”等说。与西医学所观察到羊水过多易伴见胎儿畸形、死胎的结论是颇为一致的。
对于子满的治疗, 《医学入门》“用鲤鱼汤服至肿消水散度,仍常煮鲤鱼粥食之”。《胎产心法》载:“如脾虚不运,清浊不分,佐以四君、五皮,亦有用束胎饮以治子满症,甚效。”
近代医家对子满(羊水过多)的诊断、治疗研究更加深入。如罗元恺认为子满多属脾虚不适以至水湿内留,用全生白术散加减治疗,并重用白术、茯苓皮,同时适当加入利尿、宣降肺气之药,以使水道得以通调。哈荔田认为:对于羊水过多的治疗,据“胎水”的生成机理和《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病机,多采用健脾利湿顺气为主的治疗,常选用五皮饮、四苓散全方化裁。刘奉五以健脾补肾、除湿行水的健脾除湿汤治疗
本病,方中用防风、羌活二药祛风胜湿、宣散疏风,使湿邪随风散出,颇具新意。此外,赵松泉、吴宝华等报道了中药治疗羊水过多症,从自觉症状改善、超声波测定羊水平段变化、分娩时羊水情况、合并症等4个方面进行临床观察,验证了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这些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治疗羊水过多的内容。对临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根据历代记载和临床特征,本病的形成多与脾肾两脏亏虚有关。素体脾肾阳虚,孕后阴血聚以养胎,脾阳愈虚,肾阳不得敷布,无力运化水液,膀胱气化受阻,津液运行障碍,水道不通,故水湿内聚于胞中而致胎水肿满。
1.脾虚湿聚 素体脾虚,或孕后过食生冷寒凉之物,损及脾阳,孕后气血聚以养胎,脾气更虚,健运失司,水气不化,蓄于胞中,则致胎水肿满。
2.脾肾阳虚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孕后阴血聚以养胎,肾阳不得敷布,气化不利,水湿停聚,蓄于胞中。 '
西医学认为羊水过多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很清楚,现将已知的病因及常与母体或胎儿病变共存的病种排列如下:
1.胎儿畸形 羊水过多的患者中约25%一50%合并胎儿畸形,尤其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如无脑儿、脑膜膨出、脊柱裂等)和上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为多见。由于中枢或局部吞咽羊水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缺乏致尿量增多或脑脊膜裸露渗出液增加,均可使羊水过多。
2.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并发羊水过多为单胎妊娠的10倍,尤多见于单卵双胎。乃因循环血量多,尿量增加而致。
3.孕妇或胎儿的各种疾病 如糖尿病、母儿血型不合、妊高征和孕妇严重贫血等。糖尿病孕妇羊水含糖增加,使羊水向羊膜腔渗入,同时胎儿可有高糖性多尿致羊水过多。
4.特发性羊水过多 约占30%一40%,未合并任何胎儿、母体或胎盘异常,其羊水过多之原因不明。
5。胎盘因素 胎盘增大,胎盘催乳素(PRL)受体减少,胎盘绒毛血管瘤,均可伴有羊水过多。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由于一般羊水量在超过3000ml时才出现临床症状,所以病史应注意询问妊娠20一24周时,是否感近日内子宫迅速增大,有无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妊娠20周后有无腹胀大明显症状;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重度贫血、Rh血型不合或急性肝炎病史。
(二)临床表现
1.急性羊水过多,多发生于妊娠20~24周,可见有腹部胀痛,行走不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发生紫绀;约2%的患者因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及外阴部水肿及静脉曲张。
2。慢性羊水过多,多见于妊娠28~32周。由于羊水增长较慢,子宫逐渐膨大,症状比较缓和,多数孕妇能逐渐适应。
(三)体征 .
腹部检查时,可见腹部膨隆大于相应妊娠月份,腹壁皮肤发亮、变薄。触诊时,皮肤张力大,有液体震颤感,胎位不清,有时扪及胎儿部分有浮沉感;胎心音遥远或听不到。
(四)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胎儿与子宫壁间的距离增大,最大羊水暗区直径超过7cm,此时胎儿在宫内只占小部分,肢体呈棉团样,漂浮于羊水中。也可采用羊水指数法(AFI),孕妇头高30。平卧,以脐与腹白线为标志点,将腹分为4部分测定各象限最大羊水暗区(Cm)相加而得,若其和>18cm为羊水过多,Phelan则认为>20cm可诊断。经比较此法显著优于前法。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见胎儿的四肢伸展,不贴近躯干。侧位片可见围绕胎儿的子宫壁和羊水形成的阴影显著增宽。
二、鉴别
对羊水过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应与巨大胎儿、双胎或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相鉴别。
1.双胎妊娠 早孕反应较重,妊娠10周后子宫增大比单胎妊娠明显,妊娠24周后尤为迅速。妊娠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及静脉曲张等压迫症状。产前检查可触及多个小肢体和两个胎头,在不同部位听到两个频率不同的胎心音。
3.妊娠合并卵巢囊肿 巨大囊肿可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甚至不能平卧,并压迫邻近脏器,致尿频、尿急、便秘等,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4.羊水过多还应与葡萄胎相鉴别(见葡萄胎)。
[辨病论治]
对羊水过多的处理主要取决于胎儿有无畸形和孕妇症状的严重程度。因此羊水过多者首应进行B超、羊水甲胎蛋白含量测定或选择性孕母尿雌激素/肌酐(E/C)比值测定、羊水快速贴壁细胞、羊水乙酰胆碱酯酶凝胶圆盘电泳、羊水刀豆素以及抗。一FP单克隆抗体三位夹心固顶相免疫放射法、X线、羊膜腔及胎儿造影等检查,综合判定胎儿有无畸形,以决定治疗方法。
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处理原则为及时终止妊娠。
羊水过多合并正常胎儿者,治疗当以健脾温肾,利水消肿为主,兼理气、养血诸法。
1.健脾除湿汤(经验方)
组成:桑寄生30g,山药、冬瓜皮各15g,茯苓皮12g,莲子肉、白术、远志、川断各9g,防风5g,羌活3g。
全方具健脾补肾,除湿行水之功。方中用防风、羌活以祛风升阳,是有独特见解的,防风为风药中之润药,祛风胜湿,又能行脾胃之气,使湿气从中焦散发;羌活人肾、膀胱,气雄而散,其性上升,宣散疏风,发表胜湿,二药能促进脾功能使湿邪随风散出。
2.加味白术散(罗元恺经验方) 、
组成:茯苓皮、白茯苓各30g,白术、生牡蛎各25g,大腹皮、泽泻各15g,北杏12g,姜皮9g,苍术、陈皮各6g。
本方有健脾燥湿,行气利水作用。
3.消肿安胎方
组成:木香、猪苓、泽泻、桑白皮、川芎各9g,木瓜、槟榔、苏梗、陈皮各6g,白术、大腹皮各12g,茯苓、当归各15g,砂仁4.5g。
本方有健脾渗湿,顺气安胎作用。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以虚为主乃虚中夹实之证。虚重在辨其属脾属肾。脾虚湿阻者兼四肢无力,纳差,面色淡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无力;脾肾阳虚证见肢冷畏寒,腰膝酸痛,面色晦黯,脉沉细等。
二、治疗原则
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常辅以理气及淡渗利湿之品,切忌滥用逐水之剂,恐陡然耗气伤阴,气愈虚而病愈盛矣。
三、分证论治
1.脾虚湿聚证
(1)临床见证:妊娠中期,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脯满闷,呼吸短促,神疲肢软,或见下肢甚或全身浮肿,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无力。
(2)辨证依据:
①胸膈满闷,呼吸短促,神疲肢软,纳差便溏。
②素体脾虚或有孕期饮食劳倦伤中史。
③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无力。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健脾化湿,消肿益胎。
①全生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组成:白术、茯苓、陈皮、生姜皮、大腹皮。
②鲤鱼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鲤鱼工条(1斤以上)、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陈皮。
③茯苓导水汤(《医宗金鉴》)
组成:茯苓、猪苓、陈皮、泽泻、白术、砂仁、槟榔、木香、木瓜、大腹皮、桑白皮、苏叶。
胸膈满闷,呼吸迫促者,酌加葶苈子、杏仁、苏梗。
2.脾肾阳虚证
(1)临床见证:妊娠数月,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胀满,胸闷气短,或腰酸膝软,肢体肿胀,肿处按之没指,形寒肢冷,舌淡体胖,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2)辨证依据:
①胸膈胀满,胸闷气短,腰酸膝软肿胀,形寒肢冷。
②舌淡而胖,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③素体脾肾阳虚。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保胎。
①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熟附片、茯苓皮、白术、白芍、生姜。
全方具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之效。若阳虚不甚,宜以桂枝、巴戟易附子。腰酸痛甚加杜仲、续断;心悸气促者加柏子仁、制远志。
②实脾饮(《济生方》)
组成:茯苓皮、土炒白术、炮附子、生姜皮、木瓜、苏梗、木香、大腹皮、草豆蔻、泽泻、猪苓、砂仁、炮干姜、厚朴、大枣。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针法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肺气不宣加列缺。
刺法: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
(二)灸法
脾俞、水分,肾阳虚加肾俞。艾条重灸,每日1次。
1.鲤鱼羹 赤小豆30g,陈皮5g,花椒2g,草果5g,鲤鱼1条(约250g)。先将鲤鱼去鳞、腮及内脏,洗净备用,将其余药物洗净塞人鱼腹,放人姜、葱、盐少许。上笼煮熟。食鱼饮汤,具有健脾行水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证。
2.冬瓜皮汤 冬瓜连皮不拘多少,将冬瓜洗净切块煮熟,少人盐,随意服,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3.鲜鲤鱼1条(500 1000g),猪苓50g,葫芦干100g,生姜12g。加水煮至鲤鱼熟,加食盐少许(以不咸为度),随时吃鱼及喝汤。
4.补肾鲤鱼汤 杜仲30g,枸杞子30g,干姜10g,鲤鱼l条(约500g)。将鲤鱼去鳞腮及内脏,余药洗净用干净纱布包裹,与鲤鱼同煮1小时,去药包,饭前空腹吃鱼饮汤。
5.茯苓粉粥 茯苓15g,大米50g,红枣(去核)5枚。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作早餐服食。
6。羊腰羹 羊腰2具(冼净切片),肉苁蓉20g,胡椒5g,陈皮、草果各5g,葱姜适量,盐少许。将上药及佐料装入纱布袋内扎口,与羊腰同煮熬汤。去药取汤,以汤煮面条,作羹食用。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7。三豆饮 赤小豆、黑豆各100g,绿豆50g。洗净后放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豆烂熟加入适量白糖,作饮料多次饮用,尤宜于夏季。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结合本病已知的发病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孕妇的某些可能引起羊水过多的疾病,如糖尿病、母儿血型不合、妊高征等。
二、调护
注意休息,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不可服食生冷或肥甘之品,以免脾胃重伤,宜服低盐饮食。
[疗效判定]
治愈:腹形复常,宫高在正常孕月高度范围内,B超检查最大羊水暗区直径小于7cm,(或AFI法<18cm)胎儿肢体间距离正常,其他症状消失。
显效:腹形未再异常增大,宫高接近正常孕月高度范围,B超检查提示,最大羊水暗区直径小于或等于7cm。其他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
有效:腹胀减轻,余症有所缓解。
无效:腹形继续增大,B超检查提示最大羊水暗区直径大于7Cm, (或AFI法>20cm)或见胎儿畸形,其他症状无缓解甚或加重
妊娠4—5个月后出现胎水过多,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称“子满”。又称“胎水肿满”、“胎水”。《叶氏女科证治》云:“妊娠五六月间,腹大异常,胸膈胀满,小水不通,遍身浮肿,名日子满,此胞中蓄水也。”《胎产心法.子肿子气子满论》曰:“生子手足软短有疾,甚至胎死腹中”。明确指出了该症易合并胎儿的异常,甚至死胎。
本病即西医所称的“羊水过多”.妊娠羊水量随孕周而增减。凡妊娠的任何时期内,羊水量超过2 000ml,伴胸腹胀满,甚则遍身诸肿,喘不能卧者为羊水过多。
(主要病机]
主要是脾肾两虚,以脾虚为主。孕妇脏气体弱,素体脾虚,孕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劳倦伤脾,因孕重虚。脾虚益甚,土不制水,水停胞中,或兼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渍于胞,发为子满。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现尚不清楚,但常与下列因素影响胎儿与母体间水分交换调节机制,或致使羊水的积蓄及丧失异常有关.
(1)特发性:羊水过多的原因不明,约占30%一40%。 、
(2)胎儿畸形。羊水过多的患者中约25%合并胎儿畸形,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和上消化道畸形最为常见。
(3)糖尿病:糖尿病孕妇羊水过多可能与胎儿血糖过高引起尿生成过多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根据孕妇妊娠20—32周左右,腹部胀大迅速,子宫明显大于妊娠月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1)病史:早妊史,病毒感染或孕妇糖尿病史,或无明显诱因。
(2)临床表现:孕妇腹部增大快,胀痛,行走不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甚至发生紫绀,腹部有震水感,腹壁变薄,皮下小静脉显露,满腹可有触痛;子宫大于妊娠月份,胎位不清或易于变更,胎心音遥远或听不清;下肢、外阴或腹部皮肤可有凹陷水肿.
(3)辅助检查:
①B超检查:羊水平段≥8cm,胎儿在宫内只占小部分,肢体呈棉团样,漂浮于羊水中。同时尚可同时发现有无无脑儿、脑积水等胎儿畸形或多胎妊娠。
②羊水中甲胎蛋白(a-FP)测定:羊水。一FP含量显著提高时,常提示有严重胎儿畸形。
2.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巨大胎儿、双胎、或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相鉴别,并除外胎儿畸形。一般可做B超检查等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
(1)子肿:子肿者,肢体面目浮肿为主,有腹壁及阴户肿者;而子满,主要是胞中蓄水,腹大异常,甚则喘不得卧。
(2)双胎:双胎也较多合并子肿或子满,B超可鉴别。
主要证候 妊娠中期后,短时间内腹大异常,腹皮绷紧而发亮,胸膈胀满,纳呆,小便量少,表情痛苦,行走不便,甚则喘息不得卧。舌淡胖,苔白润或腻,脉沉缓滑。
治法 健脾利水,养血安胎。
方药 鲤鱼汤(《千金要方》鲤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橘红)加黄芪、桑白皮。
喘息不得卧明显者,加苏叶、北杏仁、龙骨、牡蛎;尿量少者,加车前子、泽泻;兼肾阳虚者,加熟附子、桂枝以温阳化气行水,配桑寄生,川杜仲以安胎。
(多种疗法]
1.天仙藤散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皮、乌药、木瓜各lOg,紫苏6g,生姜3片。水煎,1剂/日,分2次服。若妊娠8个月以上,肿胀较重者,加车前子、泽泻各lOg,腹胀满难忍加腹皮、莱菔子各lOg,肿甚纳呆加赤小豆、茯苓皮各lOg。
功用:理气祛湿,舒郁化滞。
适应证:羊水过多气滞湿郁证。
2.茯苓扁豆饮 主方: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山药、抽葫芦、白扁豆各15g,石莲子、车前子、冲天草(水葱)、川断、桑白皮、天仙藤各lOg,防已6g。巩固方:茯苓12g,炒白术3g,石莲子、车前子、大腹皮、冲天草、桑寄生、川断、天仙藤各lOg,山药、抽葫芦、冬瓜皮各15g,冬葵子6g.一般先服主方6—10剂,1剂/日,分2次服。有效后服巩固方,至症状好转。
功用。健脾益肾,利水消肿。
适应证:羊水过多脾肾不足证。
(中西医应急处理]
对羊水过多的处理应视胎儿有无畸形、孕周及孕妇症状严重情况而决定。
1.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应立即中止妊娠。可经阴道高位人工破膜,同时静脉点滴缩宫素引产。人工破膜时应注意避免羊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出,引起胎盘早期剥离和休克。以500ml/dx时速度流出为妥,术者可以手堵住阴道口,以控制羊水的流速。放水过程中,应注意产妇血压、脉搏的改变,12小时后无宫缩应用抗生素感染。
2。胎儿无明显畸形,孕妇症状较轻,妊娠不足37周者可以继续妊娠。但应注意休息,给低盐饮食,必要时服用利尿剂及镇静剂,防止早产。症状严重,无法忍受子宫内张力,胎龄不足37周者,可考虑由腹壁作羊膜囊穿刺,滴出部分羊水,放水速度以500ml/dx时为宜;其量以放至孕妇感觉症状有所缓解即可(一般不超过500m1),不宜过多以免诱发临产。1-2日后可重复进行,并于放水前给予抗生素以防宫内感染。症状较严重而胎龄已届37周,羊水检查肺已成熟者,亦可人工破膜或加静滴缩宫素引产。
无论自阴道人工破膜引产或自腹部穿刺缓解症状,均必须注意放水速度应缓慢,同时注意羊水性状有无血染以及孕妇自觉症状、血压、脉搏、宫缩及阴道出血,警惕发生胎盘早期剥离或早产的可能,并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3.有人试用消炎痛(吲哚美辛)口服2.2---3mg/(kg.Et),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减少胎儿尿排出量和促进羊水经肺部重吸收.
(预防及护理)
本病有较高的畸胎发生率,故明确诊断为畸胎者宜引产终止妊娠。若未发现畸胎,可服中药治疗。
(现代研究报道]
主方用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山药、白扁豆、石莲子、车前子、冲天草(又名水葱)、抽葫芦、川断、桑白皮、天仙藤、防已。巩固方是茯苓、炒白术、石莲子、车前子、山药、大腹皮、冲天草、抽葫芦、桑寄生、川断、冬瓜皮、冬葵子、天仙藤。以上为基本方,略有加减,每日1剂,有效后再服巩固方,至自觉症状减轻或经超声波测量羊水已减少后可间断服药,至羊水平段恢复正常或症状基本消失则停药,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