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文】谁家这么“倒楣”呀?
按:我的学校是建设类专门化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为主,男生居多。建筑专业男生的特点就是敢于发问,不懂就问,从不掩饰自己的短处。跟他们一起学习,他们的发问反倒常常映射出我的知识储备的不足,也常常推着我跟他们一块儿学习,一起长进。
“倒楣”別解
有一年秋天,一个班级自发组织去城西山里远足,邀我同往。有几个男生喜欢挑战,不走人们常走的游步道,偏要穿林越径爬坡过坎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虽然脚力不济,但我决定还是跟在他们后边走,以防万一。在一道土坎处,走在最前面的几个男生停了下来,围聚在一根条石前议论纷纷。
“这没人走的地方,怎么有这么一条规整的条石呢?”
“说不定很久以前这儿也是游步道的必经之地。”
“游步道?那怎么会只有一根条石,其他的铺路石去哪儿了呢?”
“唉,老师上来了,我们问老师吧。”
男孩子们齐齐地把眼光转向我。我觉得前面他们的议论已经有了结论:此处曾经可能是老游步道的一段,只是新的游步道建成后,再无人走了;旧游步道的铺路石都被人们搬走了,而这根条石体量太大,所以被遗弃于此了。
又有同学发现了问题:“老师快看,这石头上还有花纹,以前的游步道这么有文化,还在石头上雕花纹。”
我蹲地细看,这条石十分规整,虽经岁月风雨磨砺,还能够依稀看到雕花图案,应该不是铺路时镂刻的,看起来像是旧时大户人家的门楣。
建筑班的学生都知道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是用粗重实木制就,有钱人家讲气派,喜欢用石料,这块条石就是从前某个大户人家的门楣。
一提门楣,这帮男生们立马脑洞大开——
“门楣,不是在正门的上方吗?怎么在地上躺着呢?”
“可能是他家的大宅子拆了,他嫌这门楣太重,搬不动,遗弃在这里了。”
“也可能他家道衰落,家破人亡了,所以门楣垮塌,成了千人踩万人踏的垫脚石了。”
“大户人家的门楣本来是用来显摆的,结果成了任人踩踏的路基,看来够晦气的了。”
“这不就是'倒楣’了么?!”
其实,“倒楣”一词是江浙独有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此语产生的时间算来不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科举制度极为苛刻,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树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作“倒楣”。
但是,我觉得我的建筑班的男孩子们对“倒楣”的理解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