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秦直道,几千年了,为什么路面上还没有什么杂草?

字数:1137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下令修建了不少大型工程,秦直道就是其中之一。秦直道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南北长度长达七百多公里。
大家都知道,秦朝统治时间较短,二世而亡,所以秦直道在秦朝时期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但在后来的岁月中,秦直道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时期,秦直道是汉军粮草输送和供应的干线,东汉末年,曹操也曾率领大军在秦直道上驰骋,唐太宗时期,唐军攻打突厥走得也是秦直道。一直到长安不再担任京都,秦直道的作用才逐渐减弱,逐渐被废弃。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此可见杂草生命力的顽强程度。然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下令修建的秦直道。
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岁月中却几乎实现了寸草不生的奇迹,也因此秦直道被后人誉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那么问题来了?在那个科技落后,又没有现在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年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因一、修路的土是熟土
秦直道所途径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土和沙土,虽然说这种土壤相对于南方地区的土壤来说,水分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但是野草之类的植物依旧能够在此生根发芽,如果直接用这些土来修路,这些植物依旧会对路造成损坏。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秦人在修路时,便在道路边架起大锅,将修路所用土壤放于大锅之中进行一道炒熟的工序,之后再把这些炒熟的土壤拿来修路,试想一下,跟陶土类似的熟土,怎么能长出植物呢?
事实上,炒土这个技能点,中国人早就点亮了,一些帝王墓葬往往也会采取这个手段。
原因二、合土技术,多层夯基
所谓的合土技术,就是反反复复夯实土壤,将土壤打造成一方合土层。合土层使得修路土壤的含水量亦或是硬度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就好像是一块块砖石一般,如此坚硬的土层,一般的植物根本不可能在此生存。
也正因为如此,秦直道可以做到长时间地保持着近乎寸草不生的状态,为后续王朝的军事行动提供着重要作用。
原因三、秦法负责制
众所周知,秦朝是法家思想立国,对于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都有着严苛的惩罚。秦直道作为军事要道,是为军队服务的,修路的主力也是蒙恬将军率领的数十万军队,军人的天性是什么?服从。所以上级说要修好路,军人就会认真地执行好这个任务。
除此之外,秦直道还有着严格的负责制度,一段路程都会有着相应的负责人,一旦某段路出现了问题,直接就会找到这段路的负责人,如果情节严重,等待他的就是刽子手手中的大刀,所以在这种责任制下,无论是负责人还是工人都不敢有怠慢的地方。
这样的工程怎么可能会是豆腐渣工程呢?联想到当下,一条路今年修,明年就坏,虽然现在有些交通工具是重,对路的伤害也大,但是这种今年修明年坏的修路质量属实有点说不过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