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暴露弱点是职场大忌!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文皇帝四年 前176年
上召河东守季布,欲以为御史大夫。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者;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以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之浅深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译文】文帝召河东郡守季布回长安,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有人向文帝说他勇敢但喜欢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到长安,在府邸滞留了一个月,又被取消了任命。
季布于是进言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宠,只是在河东郡等待获罪,陛下无故召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了陛下。
现在我来到长安,没有委任任何事情,直接被取消任命,这一定是有人毁谤我。如果陛下以一个人的赞誉而召我,又以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走,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就借机窥测到陛下的城府深浅了!”
皇上沉默不语,感到难为情,过了很久说:“河东,是我大汉重郡,所以特地召见你。”
【解析】季布是楚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刘恒想提拔季布做御史大夫又作罢这件事,确实是没做周全。
一、没有详尽的做背景调查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是国家重器,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事务。如此重要的岗位,政审却没有检查到季布的作风问题,实属失误。
二、暴露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缺乏主见
有人称赞推荐季布做御史大夫,刘恒就把他召来长安;又有人揭露了季布的作风问题,刘恒又取消了任命。这种做法主要暴露了两个问题:
1.皇帝容易受蒙蔽
临时取消了对季布的任命,就说明皇帝之前没有发现季布有这个问题。之前没发现问题,就意味着刘恒这个人是可以蒙蔽的。
如果有别有用心的大臣,知道了刘恒会没有验证就轻易相信一件事,以后就会在利益驱使下,针对性的,大胆的用虚假信息诱骗皇帝。
2.皇帝容易被人影响
御史大夫这个岗位,是监察机关。勇敢、难以接近那都是优秀品质,季布唯一的缺点是爱酗酒,喝酒容易误事。
酗酒这个事,可大可小,可瑕不掩瑜人无完人,何必因为小节去否定一个人。唐太宗说用人如器,各取所长。陈平贪污盗嫂,刘邦不是照样用?酗酒没法比贪污腐败更严重,酗酒不违反任何道德法律,而贪污是犯罪。
一旦大臣们发现皇帝如此没有主见,以后都会试图影响刘恒做决定。这个时候打的一拳开,就能免得百拳来。这一拳没有打开,以后还要拒绝更多人,拒绝的次数多了,第一是容易得罪人,第二是容易获得恶名,而皇帝是不能受太多恶名的。得罪人和获得恶名,都不利于皇帝笼络人心。
高明的拒绝办法不是去研究如何拒绝别人,而是让人不想、不敢、不能轻易开向你提要求的这个口。别人向你提要求的次数少了,试图影响你的次数少了,拒绝的次数自然也就少了。
三、刘恒应该怎么做?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一着不慎,昏招连出,刘恒完全否认了召季布来长安任职御史大夫这件事,然后把季布打发回去,实在算不上高明。
任职御史大夫这种重大事件,季布在长安滞留了一个月,举荐季布的人知道这事,说季布坏话的人也知道内情,掩耳盗铃是不能瞒天过海的。
刘恒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声明早就已经知道了季布这个缺点,然后说用人如器,各取所长,除了这个缺点,你还有很多优点,我更看重你这些优点。如果刘恒能说出这话,那“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个名言,就要提早出现在史书上了。
刘恒只有将错就错,声明知道季布爱酗酒,但坚持让季布当御史大夫,才能掩盖自己的察人不明和容易受人影响。
至于之后的事,如果季布能用就用,刚好这可以证明自己的识人之明;如果真因为酗酒而不堪用,再以其他名义,把季布罢免掉就是了,何必说“河东重郡,故特招君耳”这种掩耳盗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