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逼李渊退位,李渊含泪说出了10字预言,结果字字应验
在中国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可谓影响深远,李世民不仅公然弑兄,还发动武装政变,最后从李渊手上夺取了权力。有句话说得不错: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玄武门之变疑点重重,因李世民的关系,史官对这件事的描写也不敢过于详细,其中存在的疑点,还需要细细查验。
正史中说,李唐开国其实是李世民的功劳,当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乃是受了李世民的“引导”,若非如此,他就会白白错过时机。另外,李建成沉湎酒色,胸无大志,平庸至极,打天下之时也没有立下大功,他之所以能坐上太子的位置,全凭嫡长子的身份。齐王李元吉也是一样,他既没有功勋在身,性格又过于残暴,李渊不喜欢这两个儿子,曾不止一次地提过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不过,李世民却坚决不从,正是因为他的推辞,李渊才将此事暂时搁置。
到了晚年,李渊被女色所惑,李建成、李元吉勾结李渊宠妃,疏远了李渊与李世民的关系。不久之后,李渊受李建成蛊惑,把李世民的得力干将调出秦王府,削弱了他的势力。说到这,想必大家也知道后续的发展了,不外乎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密谋发动政变,先除掉李世民,再逼李渊退位。结果,李世民抢先一步探听到了消息,他提前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最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入宫,逼迫李渊交出政权。
显而易见,正史中的李世民简直是天命所归,他有功无过,即使弑兄夺权,也可以被天下人接受,这就很值得怀疑了。据《资治通鉴》记载: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史书主要是房玄龄、许敬宗二人编写的,李世民二话不说,直接打破了先例,让二人把史书拿给他看,结果令他十分不满意。于是,李世民通过旁敲侧击的手段暗示二人该如何把玄武门之变写入史书之中,也就是说,这段历史是他一手主导的。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暂且不谈,李世民逼李渊退位一事却没得洗,消灭了太子党之后,他当即就把李渊控制起来了。见李世民如此无情,李渊含泪说了10个字:“汝杀你兄,汝子孙后代亦这般。”其实李世民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李渊退位后,他将其安排进了宏义宫,虽说简陋了点,但这个宫殿毕竟是李渊主张修建的,住着也算舒心。不过,李渊退位前的那句话却如同扎进他心中的一根刺,所以对儿子教育,他也格外上心。
公元619年,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出生了,“承乾”有两个意思,一是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二是“承继皇业,总领乾坤”,这是李渊亲自给孙子起的名。仅仅过了一年,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他的老师是当世知名大儒,在教育这一块,李世民抓得很紧。公元626年,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他把李承乾立为太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数心血。
然而,过于约束言行只会引来反弹,李承乾长大之后,逐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他的几个老师却当面指责他,不给他留一点面子。此外,老师还经常把他的言行向李世民汇报,李世民打算将李承乾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听到这些小报告之后,他甭提多生气了。对于李承乾,李世民是又爱又恨,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虽然李承乾不是很完美,但他却从没动过废立的心思。遗憾的是,李承乾却焦虑了,魏王李泰同样深受宠爱,他担心自己的地位终有一天被夺走。
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忍不住了,他先下手为强,找人暗杀李泰。没成想,行刺失败了,李承乾走投无路,只好孤注一掷率兵逼李世民退位。不过,由于李世民早就得到了消息,所以李承乾再一次失败了,因过于喜欢这个孩子,李世民并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废为庶民,流放边境。谁也想不到,李渊竟一语成谶,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的李世民,也差点被亲儿子算计,真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