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启蒙》连载39 中医的虚实、开阖、顺逆、标本

回归本源——传统中医诊治的关键词

欧洲传统医学年会

时间:2013年1月

主讲人:李辛

地点:瑞士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

谢谢大家,谢谢国际针灸无国界和Natalie(瑞士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负责人)。很高兴能在这里分享我对于中医的一些感受。

今天讲的内容是我从一开始作为中医学生学习的时候,一直在思考的一些问题,后来通过跟老师学习,看古人的书,理解了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我把它们归纳为一些基本的关键词,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医生诊断是肝气虚或肝血热,或肝有湿热,或是肾气虚、肾有热,但其他脏器往往同步有相应的问题。

再比如,关于某个方子,不同时代、不同医生的解释不一样,好像是互相冲突的。某个药或者某个穴位,有的医生会说这个药或者穴位是疏肝(smooththeliver)理气,或者是健脾(reinforcethespleen)。解释都是功能性的。

还有,在一个方子里有很多药,有的药往这个方向,有的往那个方向,那么,当这些药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疑惑,它最主要的方向在哪里?

近代中国,医学教材是建立在功能和功效的基础上。而古代,其重点不在功效和治疗什么症状,而是说药势——药物在人体内部产生的能量的方向和性质,以及力量的特点。

在学得最混乱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碰到了第一位启蒙老师。

他告诉我:

你要忘掉所有学过的东西,也不要一开始就考虑那些细节,先抓最基本的大方向。不管这个病医生怎么讲,不管这个方子医生怎么开,其实就是虚、实、寒、热。

我今天准备讲这几个字:机;虚、实;开、阖;顺、逆;标、本。

比如,我想往外走,但有人不让我出去,这叫逆。如果我想出去,有人把门打开,这就叫顺。

后来,我慢慢知道所有这些的理解核心,不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现代人的思维理解都是建立在物质的、看得见的有形层次上讨论问题,但中医其实是在能量和信息这个没有形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层次上讨论问题。

生命有它自己的规律,它跟天地、跟星座、行星运行,跟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关系的。整个世界像是一张很大的互联网,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互相连接。

所以,信息、能量和物质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割裂开。

当有病人来找你的时候,他们的问题在不同的层次。比如有的是手破了,或者骨折了,这是非常清楚的物质层次,这个部分看西医,看现代医学很合适。因为中医治疗物质层次的外伤相对慢一些,我们又很难找到念咒语就可以马上治好骨折的祝由师。

有时候你会碰到另外一类病人。比如一个女孩子怀孕3个月,她不想要这个孩子,做完手术之后,她非常难过,哭了10天也不能缓解,到了晚上又非常害怕。这种情况是从流产手术结束后开始的,属于典型的能量和信息病。

我们可以从各方面试着分析她的问题。比如,首先是人流导致她的子宫受伤了,在中医看来,子宫受伤她会肾虚(kidneydeficiency),然后血虚(blooddeficiency)。

但是她为什么那么害怕和难过呢?如果从心理分析来看,因为她失去了某些东西,但是不是这样呢?

这个病人当时在包上挂了一个小娃娃,看着它我心里有些触动,就问她,家里还有没有这样的小娃娃?她告诉我,家里有100多个。

虽然她在物质、能量、信息的层次都存在问题,但核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所说的机——最关键的点,她的神(spirit)跟这个被打掉的孩子的神(spirit)连在一起了。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很高兴或很难过,或者突然产生一些想法。其实这些不一定是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的意识会认为这就是我的想法,然后按照我们习惯的反应模式和行为,来回应这个外来的想法和由此产生的情绪。

所以,其实是她的神影响了她的气,然后影响了她的身体。而且这个神又跟某个灵界连在了一起。当她说家里有100多个玩偶小娃娃的时候,我后背的毫毛都立起来了,一阵发冷。这些小娃娃,也是一个接收器,联通着这方面的信息。所有这些力量的叠加形成了她现在这么一个状态。

这些方面的内容,是古代中医很重视的部分,《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汉代以前的中医仍然重视着关于神的部分,但是汉以后就渐渐减少了,

再后来的中医慢慢地就变成了从灵性身体(spiritualbody),然后开始到能量身体(energybody)这个层次。我们今天重点讲的是关于energy(能量)这个部分。

古人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和我们不同,我们现代人认为世界万物是有形状的,而且每一样东西是有边界的。我在这里,桌子在那里,我的手不可能伸到桌子里面去。但是在能量和信息的这个层次,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一锅汤,都混在一起,像交响乐。

图十  能量气场

从无形层面讲,我们的神识是最中心的源头,像一粒种子。神识在某个空间,然后虚空中的能量开始聚过来,聚到一定时候,开始变成有形的、物质化的东西。

古代的巫术或者古代的中医是治疗这个原点——神识的部分。现代中医的重点是在原点外围的能量,这个能量是一个气场,一直在波动着,周围的无形物质也都在互相交流、交换着。当这个交流出现问题的时候,物质层面的身体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症状。

中医的重点不是治疗这些症状,而是治疗它和所有其他物质之间交流的障碍。

这种障碍可以说是有共时性的,既是能量之间的障碍,也是粒子之间的障碍,它可以表现为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障碍,最后具象于身体的组织层面,比如肺和大肠、脾胃和肝胆之间的障碍,它同步在生活中,是人际关系的障碍,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障碍......

比如针灸,每个人都是一个看起来独立的能量体,但他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甚至跟不同的医生在一起,会有不同的反应。

我们做针灸的时候,会认为这一针下去是插在某个穴位上,但这部分的作用是有限的。比如,某个穴位是专门治疗某个与这条经脉的相关问题,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物质层面的想法。但是实际上,这一针扎进去,就像是往湖水里扔一块石头,它的影响是全面扩散的。

所谓生病的人,就像一个湖,里面可能有太多的水草、垃圾,或者湖水里有很多的石块,甚至有一堵墙,当水波碰到这些东西就过不去了。

每个人的身体有他个性化的体质,有物质的结构,也有气(能量)的结构。如果我的能量结构是一个杯子,几十年来都是以这么一个方式在跟外界交流,那么,我能得到的就只是这杯液体。如果她是一台电脑,几十年来是以另外一个方式在跟外界交流,她能得到的东西就和我不一样。

真正难治的病,不是它已经长成的物质形态、物质结构,是这些物质后面的能量结构已经固化。如果这个房间的门啊、窗户啊早已封上,我们只能从那个小洞钻进钻出,房间里堆满的杂物无法搬运出去,也没有可以流通的空气,问题就比较难处理。

我们治疗的是能量如何跟外界交流的状态。

这里需要说一下关于神的部分。我们有先天的元神,也有后天的识神。很多现代人的病,是后天的识神,比如被灌输的思想、意识、教育和各种信息、杂讯等太多太强的时候,干扰了先天的元神。

我碰到的一些病人,非常敏感又不够稳定,容易受到现代社会过多的信息和各种能量的影响。这种情况,去医院检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诊断,比如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焦虑症......或者中医说是肝气郁结,心气虚......

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他如果能够早一点睡觉,晚上少用电脑,在自然的环境里多待一些时间,尽量少去地铁、商场这些人多杂乱的地方,并保持一定程度的运动量,让自己的神慢慢地平静下来,能量就会慢慢地收聚起来,然后一切都会好转。

所以,一个病人是病在神的层次,还是在能量的层次,还是在肉体的层次,要分清楚重点。有些人因为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甚至吸毒,这些影响了神,才产生了后面能量和物质层面的问题。

图十一  三焦能量图

这张图表示的是我们能量的形成,下焦、中焦、上焦的能量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身的能量不断地开阖。我们因为基于物质层面的理解,所以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焦,还分为五脏,心在这里,肝在这里,好像都是分开的。但是,在古代的中医眼中,没有上、中、下,也没有一个个独立的内脏,而是一团周流的能量。

比如我们常说的肾虚,其实不光是指肾脏、腰部或者小腹这里虚,其实是身体最深处的能量虚,阖的力量缺失。

再比如,说到能量的运动,人体的能量是有一个总体的开阖方向的,这个最重要。而具体的肝气怎么走,肺气怎么走,这是第二位的。能量的总体开阖方向,是夏天开,冬天阖;白天开,晚上阖;工作、玩乐时开,打坐、睡觉时阖;开中有阖,阖中有开......

比如有的人晚上会出很多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他身体里有过多的能量,不管是食物能量过多,还是湿热,还是太多的思考......总之内部能量过多;到了晚上,身体的能量跟着天地的能量一起往内部阖,内部的能量更多了,装不下了,溢出,汗是其中的一种表现。第二种的原因比较简单,因为虚而阖不住。

中医的治疗,是恢复人体的正常状态。正常状态只有一种,异常状态有很多很多。

这些是中医里面最基本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的治疗,往往过于关注各种症状,然后试图去解决每一个不同的症状,让它平息,认为平息了这些令人不适的症状后,人体就能正常。

现在很多教材偏爱重点介绍,比如某个穴位或者某个药,它是治疗咳嗽,或者是治疗肺或肺经,或者治疗肝或肝经,虽然有参考价值,但这种有局限的解释和思考方式,容易让我们陷入一些细节,忘掉了人体的总体方向,忘掉了病症之后的背景。

比如说,一些初学者在把脉问诊的时候,他会判断病人“心气虚”,然后在方子上加一个药(或加一个穴位),等到一系列的判断下了之后,他已经加了很多药,出来一个很复杂的方子,但是这个方子的整体方向已经乱掉了,没有考虑目前身体需要的气机开通的大方向。

这样的方子也许在解释上、概念上会觉得很有道理,所有的症状都顾到了,但可能因为总体思路不清晰,大方向没有找准,病人吃下去效果不一定好。尤其是现代人的病,大多很复杂,虚实、寒热常常夹杂在一起。

下面我讲一讲传统中医是怎么来临床辨证的。

这个辨证过程跟现代教科书不太一样。比如说,大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西医主要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它处理的都是症状,而我们中医是治本的。

但是,我们现在教材里讲的辨证,是根据一系列的症状来分析,这个思维过程,关注的是“异常”,而非“本来”。从逻辑上看,还是在失常的结果中推断它的原因,并非我们常说的“治本”。

在大多数现代中医的临床实践里,只能说是在能量层面的治疗,其实它治疗的也都不是本,它仍然是在治疗一个一个的病状,比如说肝气淤滞啊、心血瘀堵啊、肾气虚啊。还是在治标,没有治本。传统中医,所有的这些症状只是作为一个分析时的参考。

那什么是古人说的“本”呢?人体的常态,也就是他神的状态,整体的气机格局,能量的虚实、渠道是否通畅。

当病人一走进诊室,有经验的中医就能够知道他的神是定的还是震荡的。如果神的这个部分是混乱的,这个部分就是首先要治疗的,然后再看他是属于虚或实。

比如他非常虚,身体里面的能量水平很低,长期下来,身体会形成一个适应低落能量的架构,比如减少远端的气血供应,减少不是第一重要的脏腑气血供应,这样久了,身体最深入的气脉自然会干涸封闭。

那么,他所有的症状都是因为他的能量虚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你看到他肺气有点虚,脾气也有点不足,肾气也虚;因为肺气比较虚,所以那里有一些阻塞,有风寒湿、有痰堵在那里。但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不是我们首先要治疗的。

人体最基本的能量运行方向就是开和阖,这个开阖的程度如果足够,会让身体内部气血的量和运行达到良好的状态,反之,足够的气血也会支持饱满流畅的开与阖。

所以,当人虚、能量不够,到了需要开的时候,比如白天或者夏天,内部能量不够,开不出来,这意味着他体内的风寒湿等东西,就会停在身体的某个地方。

或者是体表没有能量,手会冷,肌肉也不丰足;或者勉强开出来了,但里面没能量了,阖不住了,肚子或者脚就会冷,睡眠也会出现问题。然后呢,身体气化不掉的脏东西就会停在里面,容易过敏、咳嗽、便秘,或者寒湿停在肠胃里产生腹泻。症状看起来完全不同,其实是一个问题,因为虚或堵,转不开,也阖不住。

刚才说的是一个倒霉蛋,他所有的部分都受到了影响。通常,我们遇到的病人,可能这个人是表层的部分不能开,那个人可能是中焦的湿滞,第三个是深层的血分瘀滞......

我们的三个圈,下焦是最里边的,然后中焦,再是上焦;下焦有能量,中焦才会有能量,上焦才会有能量,然后才会有卫气。

最近几年,我发现大家得的感冒跟以前的不一样,现在很少发现单纯的感冒。以前的感冒通常是下焦还有能量,中焦也运转得不错,只是有一些寒湿邪气在表面,所以只要开一下就行了。方法很简单,可以喝姜糖汤、拔火罐、扎针、拍打、跑步;用方子的话,可以用柴胡汤,也可以用桂枝汤,其实只要它的方向是开的,都会好。

如果你还能区别出每一个不同的方法或方子,或某一个穴位,它们在开的细节上有什么不同,那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第一重要的是,你得先知道他现在这个病的本质,身体是需要开还是需要阖。

现代人的很多感冒,是人体的下焦或者中焦没有能量了,然后身体本能就会阖,阖的过程其实是能量往里面收,所以邪气也跟着往里边走,产生各种症状。所以重点不在于他是感冒,还是拉肚子,还是癌症,而是说他现在的能量水平在哪个阶段。

某些很严重的病人或者老弱的病人在某个阶段,比如因为天气、季节、节气的变化,他最近的能量结构也有相应变化,可能内部的能量多了一些,那个时候反而需要适当地开。如果我们认为他看起来很虚,而去补,可能就错了,要看当下这个人体的状态。

我们在治疗时,要考虑人体此刻的能量是虚还是实,以及哪部分虚哪部分实,它需要的方向是开还是阖,还有因为能量的虚实和分布,决定了它能开到中焦这一层,还是可以开到上焦表面这一层。

有的人需要开,但他只有不多的能量,还有邪气。依靠他自己的能量,只能开到某个水平,但是如果我们用药物或者用针灸来帮助他,或者是让他泡个脚、洗个桑拿,开到了某个更高的水平。或许没留意,开过了,开得太过当然也会有问题。但是人体需要开,你帮它开,总比错误地帮它阖要好得多。

我说这些是因为现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在宋以后发展得过于细了,常常容易忽略大方向。就像我们如果觉得热,就需要选择薄衣服,觉得冷就需要选择厚衣服,但是我们现代人可能会先考虑衣服的款式、料子,上面的扣子或者兜子怎么样,而没有考虑最基本的需求。

所以,当你在判断大方向的时候,要忘掉中医称呼这个病什么名字,西医称呼它什么名字,有什么症状,有什么辨证的分型。

(未完待续)

..............................................................

《李辛的儿童健康22讲》在线收听

安装《今日头条》App,搜“李辛的儿童健康22讲”即可试听

本课程是针对《儿童健康讲记》的读者群设立的在线解答,收录了李辛老师回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类儿童生理和心理问题,比如积食、感冒、发烧、鼻炎、睡眠障碍、体质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背后的原理,以及调理的思路与方法,详情请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课程试听。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

..............................................................

.......................................................

阅读2017年11月之前的文章

请移步腾讯QQ空间“李辛的空间”

........................................................

关于微信和QQ空间的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李辛的空间”,未经作者同意,请勿改动文章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