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临证400法》湿热病·下焦湿热证治(五法)】58
下焦湿热证治(五法)
一、湿重于热(二法)
(一)芳香化湿以开其窍,淡渗分消畅利三焦
湿重于热,阻滞膀胱,水道不通,气化不行,湿热上蒸,头胀不清,甚则如裹,神识昏蒙,时昏时醒,如呆如痴,口干呕恶,舌苔白腻,脉濡。用芳香开窍、淡渗利湿方法。
佩兰10克(后下) 菖蒲6克 郁金6克 杏仁10克 茯苓皮15克 生薏米15克 大腹皮10克 竹叶6克 通草2克
加减法:
俟神识清楚,可减去苏合香丸及至宝丹,只服汤剂以善其后。
若热邪偏盛时,增用苦药以折其热;若湿邪偏多时,根据湿阻部位,酌情加减为治。
(二)导浊通腑以畅气机,开郁化湿而宣清阳
湿滞大肠,气机闭塞,腑气不通,少腹胀满,大便不下,但并不燥结,或通而不畅,头晕胀如裹,神识昏蒙,脘痞呕恶,舌苔白腻而厚,脉濡。当以宣清导浊方法。
佩兰10克(后下) 僵蚕6克 蝉衣6克 晚蚕砂12克 皂角子6克 寒水石10克 茯苓皮15克 冬瓜皮、子各20克
加减法:
若舌苔垢腻且厚,脘腹胀甚者,加莱菔子10克、大腹皮10克、保和丸15克(布包)。
若胸满堵闷,叹气则舒者,乃湿遏中阳之象,加半夏10克、马尾连6克,厚朴花6克,以开郁结而畅胸阳。
二、热重于湿(三法)
(一)清利湿热,通调气机,凉血利尿,兼以止红
湿热下注膀胱,热重于湿,热盛津伤,水道不利,身热口渴,尿频而急,尿道热痛,淋沥不畅,尿液混浊而黄,甚则热伤血络而尿中带血,舌苔黄腻而干,脉数略滑。用泄热利尿方法。
瞿麦10克 滑石10克 大黄2克 炒山栀6克 木通2克 藕节15克 生草梢10克 荆穗炭10克
加减法:
若苔白腻者,乃湿阻肺气不宜之象,可加宣阳化湿药物,如苏叶6克,杏仁10克。
(二)导滞通腑以利胃肠,清化湿热而畅三焦
湿热停阻,气机不畅,食滞胃肠,脾胃升降失司,泛恶作呕,脘腹胀满,大便溏臭不爽,色如黄酱,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用导滞通下方法。
大豆卷10克 枳实6克 楂肉10克 槟榔4克 厚朴3克 川连3克 六神曲10克 连翘10克 木通3克 生大黄粉0.2克(冲)
加减法:
若滞热较重者,以清热消导为主;若属湿热偏重时,当清化湿热方法,用药酌情加减。
(三)清热燥湿佐以升和,调气和营凉血止痢
湿热阻滞大肠,发为痢疾,身热口渴,下利频繁,腹中挛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气血壅滞腐败而便带脓血,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用清热燥湿止痢方法。
白头翁12克 秦皮6克 黄芩10克 马尾连10克 黄柏6克 白芍15克 葛根3克 木香2克
加减法:
若舌苔黄厚,根部垢腻者,当通导为主,兼祛湿邪,加大黄3克、香附6克。
若舌苔白腻而滑,下利脓冻者,乃寒湿阻于肠胃,改用葛根芩连汤加炮姜3克、炒官桂3克、乌药6克。
若有暑湿表邪未愈者,当加芳香疏化之品,如藿香10克、佩兰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