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送别杜审言,不见面却送出真情,一首好诗胜千言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诗人到底用了什么妙笔。

写作背景:公元698年,杜审言被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诗人在开头没有直接写送别,而是先写自己的伤病,再写杜审言即将远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诗人卧病在床,除了好友偶尔来看望,大部分时间诗人都很少见到朋友,可见诗人有孤独之感。

在这首诗中,“嗟”有两层含义,我们分开来讲。

诗人本来就因为卧病而感到孤独,现在听说朋友还要远行,以后就更难相见,诗人是不是更加悲伤?

诗人是如何惜别的呢?

我们继续读颔联。

因为诗人卧病在床。

那么,诗人到底想不想去送河桥边送朋友呢?

当然想。

您看,前三句15个字,诗人的惜别之情就增加了两次,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既然诗人不能去河边相送,那么他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写信,也就是这首诗。

但巧妙的是,他在诗中将江树拟人化,让江树代替他为朋友送别。

我们可以想见,杜审言看到这首诗,心里一定不会觉得有遗憾,他会抬头看看江树,然后挥手离去。

按道理讲,就前面这四句话,已经是一首比较完整的送别诗了,但问题在于:朋友是被贬谪到远方,诗人如果只是写诗送他离开,而没有安慰的话,这还算不得好朋友。

那么,诗人是如何安慰杜审言的呢?我们继续读颈联。

这两句是设想杜审言在路途中的情景。

别路,是指离别的道路。

而孙楚虽然少负才气,但一生颠沛流离。

诗人用了一个“追”字,表面意思是,你也和孙楚一样颠沛流离。

实际上是说,

我们知道,贾谊当年凭吊屈原,是因为他和屈原一样怀才不遇。

所以诗人让朋友凭吊屈原,也是因为他和屈原一样怀才不遇。

另外,诗人的用典手法也很值得推敲。

首先,“别路”,是朋友即将踏上的路,而孙楚也常在别路上,所以在别路追上孙楚,显得非常自然。

其次,“维舟”,朋友在路途也刚好会经过汨罗江,顺便凭吊屈原就非常合理。

但诗人你不能只是表达惋惜之情啊,你要安慰朋友啊,该怎么安慰呢?我们继续读尾联。

这两句非常有迷惑性,尤其是“可惜”两个字。

可惜诗人这样的龙泉宝剑,却被遗弃在偏僻的地方,这好像还是在为诗人怀才不遇而惋惜。

其实不是。

龙泉剑,还含有对朋友才华的称赞,更重要的是,龙泉剑虽然曾经被埋丰城,但是被挖出后,重见光明,再得起用。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翻译这首诗,就是这样:

我本来就很孤独,结果你还被贬远方,更要命的是我还不能去为你送别;

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只好托江边的树来为你送别;

你非常有才华,不应该被贬啊;

你放心吧,相信你也会像龙泉剑一样,很快回到长安的

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诗人不写前四句离别的伤感,而是直接安慰朋友,你很有才华,一定会回来的,您觉得还有说服力吗?

这就显得非常虚假,感觉就只是说的客套话而已,对吧?

这首诗在结构上的妙处就是:先表达自己的伤感,拉近和朋友的心理距离,再来肯定朋友的才华,并且安慰朋友,有了感情做基础,再来劝朋友就会非常有说服力。

这就是诗人构思的巧妙之处。

您认为这首诗写的巧妙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