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coffee、花仙儿美子两位仙妈获得上一期马蕾孕哺育视频号直播互动福利——甘滋罗松露巧克力(三盒装),幸运的宝妈们,联系客服领取奖品吧。
小婴儿哭,我们会第一反应是不是饿了、困了、害怕了,会第一时间关注、抱抱并安慰TA。
等到孩子稍大一些,我们对待孩子哭的忍耐度开始日渐降低,特别是当孩子有了语音表达能力后,有事儿不说话,一切哭表达,可真是一听见孩子哭,脑袋就着火。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比起在家哭闹处理起来更加的棘手。
因为我们可能会迫于面子和社交压力,为了化解尴尬先违心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用“缓兵之计”让孩子先停止哭闹。
但是孩子们很聪明,发现了哭闹更有可能到达自己的要求,在家的时候挺乖的,一出门就会各种要求、讨价还价,不满足立马哭起来。
因为父母的处理方式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
使得孩子会增加相似情境中哭闹的几率
如果不加以纠正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也可能会愈演愈烈。
那怎样才能改变孩子这种以哭闹来要挟大人满足自己要求的行为呢。
在公共场所大多数情况都不太允许我们温柔的坚持和孩子打持久战,同时也会影响他人,招来一波又一波的注目礼。
带孩子暂时离开,这样不会因为碍于面子和尴尬而影响我们冷静处理,去外面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后等待孩子情绪稳定。
温柔的坚持包括情感支持和边界遵守。
情感支持就是与孩子共情,明白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情感支持,并不是为了哄孩子不哭,而是理解孩子的当下感受。
比如:孩子看到一个玩具他非常喜欢,妈妈不同意他买时,他会伤心甚至哭闹。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今天没有计划购买,我知道你很伤心,如果想哭你就哭一会吧,妈妈在这陪着你,因为超市不是一个哭闹的地方。等你哭好了我们可以继续购物。
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大道理,因为头发着火的时候是没办法学习的,也听不进去你的这些所谓“大道理”。
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可以再给他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所以喜欢的东西都买回家······情绪稳定后,商定好回去可以,但是如果再哭闹还是要出来的。
任何的哭闹都是很费力的,当孩子知道再哭也不顶用啥也得不到,这种得不到强化物的行为也就自然会消退。
打算温柔的坚持前和家人说好自己处理,避免家人参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通过升级哭闹行来试探,这时如果中途妥协,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原来哭闹得更厉害了才可以”。那么你打怪兽的难度也就要升级了。
所有要么就别开始
开始了就要坚持,不能中途放弃
界限和爱,界限和自由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合理的规则和界限能保证孩子的基本人身安全,也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
为人父母教会孩子界限和规则是必须的,没有边界的自由,没有约束的爱,从长远来看是在害孩子。
一旦建立就要坚持并保持一致的去执行,规则在哭闹下是不可以更改的,不然就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
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1岁的孩子一动不动的规规矩矩坐着,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不要打人。
不去要求孩子做到他心智范围以外的事情才是合理的规矩。
制定规矩我们不能随心而定,如果有可能规则设立要和孩子商量,同时保证家庭成员间的一致性。不能说妈妈不让吃零食,爷爷奶奶就可以。定规矩没有统一标准适合自己家的就是最好的,以安全和起码的社会规则为基础,规范一些幼儿社交行为,比如:不能请抢别人的玩具、不能打人、说脏话等。全家统一规矩后,坚守原则去执行,避免队友、老人拖后腿。比如平时我们要求孩子不吃零食,那么首先我们自己就不能吃零食也不买零食。如果做不到统一,这种规矩还不如不立。比如我家哥哥小时候不爱吃饭,为了纠正我开始杜绝家里存在零食,不好好吃饭时告诉他这顿不吃需要等到下一顿,中间饿了什么也不能吃。结果爷爷偷偷的给孩子买面包吃。对此我只能放弃,已经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家庭环境不支持,一个人的努力白费,还可能会让孩子学会千面应对。所以家中所有人的教养态度要一致,如果妈妈说不可以,其他人可以,大人之间没有统一态度和立场,孩子也会不分对错、难以设立界限,还会利用大人之间的不一致来达成自己的要求,学会钻空子。
“哭没有用,哭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当然现在听到的也不少。妹妹会说:“我知道没用啊,但是我还是想哭妈妈,我有点伤心!”。“好吧,如果哭能让你感觉好一点,那你就哭吧”。然后我就闭嘴陪着了。只盯着行为,而忽略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再牛的育儿技巧都只是皮毛。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哭闹的可能性,找不到孩子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解决起来自然心累,而孩子也没有被理解。三四岁之前孩子的语音发育还不够完善,表达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一着急就会哭闹,家长常被哭闹搞得心烦不已,很难有心情研究孩子到底为啥哭。会觉的孩子就是在无理取闹,这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和观察力。比如以前都是我抱我家妹妹上餐椅的,突然有一天没等她反应过来,我就利索的把她抱了上去,就听见她哇~的一声开始痛哭。原来是她想自己尝试爬上去,我只好把她抱下来,在旁边辅助固定好餐椅,让她自己连蹬带爬的成功了,这才开开心心吃饭。有的孩子善于表达,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有些孩子天生含蓄,憋着也不说,就在那里跟你生闷气、闹脾气就靠你猜猜猜,小家伙一副你若不理解我休怪我无理取闹闹闹的样子。其实很多的时候,因为我们太过勤劳和过度代劳,总认为你还小、你还不可以,而忽略了孩子成长中探索和发展的变化。哭闹是一种情绪表达,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当情绪得到安抚后,才有可能处理引起哭闹的行为背后的问题。最初的几个月,孩子的需求大都通过无意识的哭来表达,因为他们暂时没有学会用语言来表达。等到孩子一岁左右,开始知道利用哭声控制大人,也会越来越多的利用哭来胁迫父母,这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被孩子的哭所控制,而是试着去了解孩子。0-6个月的宝宝是不会被宠坏的,这个时期我们敏感察觉孩子的需求并给予及时稳定的回应,是来帮助孩子建立对世界的信任。6-12个月孩子的认知、动作、情绪等飞速发展,我们需要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建立界限。让孩子慢慢知道,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这个界限是以安全为准,不是以父母心情说了算。建立界限并不等于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安全可靠的探索环境,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但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我们都说孩子1岁后开始有点小叛逆,我们说东,他非要去西,总爱跟家长对着干,也会开始经常说:不!对于1-3岁的孩子,讲道理需要简单明了,因为孩子记不住、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前后的逻辑,所以不可以触及的红线,及时制止并明确。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碰电,同时找一个可以替代的安全物给孩子,在安全范围满足孩子的探索欲。3-5岁的孩子要比2、3岁的孩子懂事很多,孩子开始对评价敏感,家长要慎用否定性的评价,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做错事情后会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会受到惩罚。无论孩子的行为是否有意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想找出他自己的底线,同时挑战你的底线。平常,父母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去解决问题,孩子才会变得好商量。没有什么办法让一个熊孩子马上变成天使宝宝,只有靠父母在日常的生活里慢慢去浸润和影响,台下的功夫都做到了,才能看到台上的成效。真正能做到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的父母很少,看到了孩子的需要,先接纳孩子的需要,换一种灵活的方式去应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