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书生沐浴,日新日新日日新”,才子对出下联,众人纷纷叫好

我国的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新星,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古时候又称为楹联或者桃符,到现在对联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想要对出一个好对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联的基本功不但要牢牢掌握,更深层次的精髓也要牢牢把握。对联首先要求是对仗要工整,这里的对仗指的是词性的对等,比如上联有名词,那么下联在相同的位置上也要对出名词才行,这就是词性。还有一点就是字数也要对等,不能存在多字或者少字的情况出现。

平仄方面也是对联文化的基础,现代后语每个字都有四个读音,其中一声和二声是平声,三声和四声是仄声,平仄要押韵,对联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比如上联是“平平仄仄平”,下联则要对出“仄仄平平仄”。

历史上有关对联的趣事不在少数,比如清代的郑板桥、纪晓岚,明代的解缙、唐伯虎,以及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与佛印二人,这些文人对中国的对联文化运用的得心应手,有关他们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

明朝有个大才子叫张适,他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而且对诗词和对联文化也很有心得。相传他七岁就能过目成诵,十三岁那年赴乡试,时称奇童。

张适有一天在河边玩耍,一开始捕鱼捉虾,后来直接跳进了河中游玩。河里清澈透明,小张适在河中戏水,颇有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小张适洗涤之后,面貌焕然一新,就像是出水芙蓉一般,这个时候刚好有一群学者从此处路过,看到张适如此模样,十分喜欢,于是就脱口而出一副上联“书生沐浴,日新日新日日新”。

这个上联是个重字联,一共有四个“日”字,而且还是引经据典。根据《礼记·大学》记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推陈出新,日日更新,有一种新气象和美好的意思。

这副上联一出,很多学者就开始陷入了沉思。很明显吟出上联之人,是借此机会考验一下身边朋友的才华,对联最难的其实在于即兴应对,这不仅仅考验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考验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能够以短时间对出下联,而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的语法,在意境上也能互相匹配,这样的对联高手很是少见。

就在大家陷入沉思的时刻,张适却明白了上联的出处和意思,他思考了一会儿,就对出了下联“学者功夫,时习时习时时习”。

这副下联也是引经据典,出自《论语·学而篇》,里面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就是孔子告诉大家学习要时刻温习,不断学习,不断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意思是劝诫人们不要一味的学习,要温故知新,这样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不至于忘记。

人生其实也不要一味的负重前行,要知道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认真的时候认真。所以下联的“学者功夫”,其实是稳稳地掌握知识,做到时常复习,这个上联的“日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联一出,众人纷纷鼓掌叫好,想不到小小的顽童,才思竟然如此敏捷,这让小张适的知名度一下子就传开了。出上联的那位学者,也感慨地说“这个小孩真是奇才”。

张适后来的发展果然不负众望,他与杨基、高启称为“十才子”,后著有《南明集》一卷、《滇南集》一卷,并流传于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