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齿(龋蛀、骨槽风)

齿统属足少阴肾经。分上下龈。上龈属足阳明胃经。下龈属手阳明大肠经。男子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三八真牙生。五八齿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乃骨之余。髓之所养。故随天癸之盛衰也。东垣云。齿者肾之标。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下龈乃手阳明大肠脉之所过。恶热饮而喜寒。上龈乃足阳明胃脉之所贯。喜热饮而恶寒。牙者肾之标。实则坚牢。虚则浮动。热则袒动。作痛不已。其痛不一。有恶热而作痛者。有恶寒而作痛者。有恶寒又恶热而作痛者。有牙齿动摇而作痛者。有齿袒而作痛者。有齿龈为疳所蚀缺少血出而作痛者。有齿龈肿起而作痛者。有脾胃中有风邪。但觉风而作痛者。有胃中气少。不奈于寒。袒露其齿作而痛者。有为虫蚀色变而作痛者。有牙齿疼痛而臭秽之气不可近者。痛既各异。岂可一药而尽之哉。

薛立斋云。湿热甚而痛者。承气汤下之。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入脑。或喜寒恶热。脉洪数有力者。凉膈散倍酒蒸大黄泻之。大肠热而齿龈肿痛。清胃散。火郁而痛者。越鞠丸解之。肾经虚而痛者。六味丸加骨碎补。肾经虚寒而痛者。八味丸加细辛。其属风热者。羌、独、荆、防、芎、辛、薄荷、生地之类。水煎漱咽。不愈。茵陈散。风毒及热壅上攻牙龈痛。或龈缝有红肉努出。消风散。临卧半漱半服。风寒入脑者。羌活附子汤。牙痛用清凉药更甚者。从治之。毕茇、川椒、薄荷、细辛、龙脑、青盐。为末擦之。得热而痛。得凉则止者。小承气汤加甘草、川连。凡齿痛。遇劳即发。或午后甚者。皆脾胃虚热。补中益气下六味丸。若齿龈肿痛。 赤腮颊。此胃经风热。犀角升麻汤。若善饮者。齿痛腮颊 肿。此胃经湿热。清胃散加葛根。因服补胃热药。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乃手阳明经中热甚而作。其齿喜冷恶热。清胃散加兰香。寒热皆痛。当归龙胆散。上边痛。倍升麻。下边痛。倍白芷。胃中实热太甚。口臭不可近。牙根疳蚀血出。乃恣食肥甘美酒所致。清胃散加茵陈、香薷。少佐白豆蔻。先以熟大黄泻一二次.使胃中湿热去。而齿自安矣。肾虚牙浮而痛。甚则憎寒壮热。如欲脱之状。下安肾丸、还少丹。间进黑锡丹。有房劳恼怒。牙即动摇长出。服补肾清胃药俱不效者。此肾经火邪盛也。宜酒黄柏三钱。青盐、升麻各一钱。且漱且咽以摄之。或生地黄两许。骨碎补三钱。同细辛一分。秦椒七粒。酒水浸捣。略煎入青盐少许。如上且漱且咽服之良。牙疳肿腐作痛。

人中白、青黛、冰片、玄明粉为散掺之。小儿好食糖霜生疳。治之不愈者。以石蜜不时嚼之。糖因煎炼而助湿热。石蜜不经火熬。其性本寒。故能化疳。专取同气之相感也。

龋蛀 龋蛀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桃核承气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服之。好饮者多此。屡服有效。局方引涎止痛方。川椒、露蜂房微炙。等分为末。水煎入盐少许。乘热频漱。冷即吐出。或用蟾酥、银朱掺和为丸。如莱菔子大。每用一丸搽患处。便不疼。至三丸。吐浓涎数口即愈。又用不蛀皂角一荚。去皮子。于皂子处安巴豆一粒。盐泥固济。烧灰研细末。用剜耳子抄少许。填入蛀孔内。白芷、细辛煎漱。或温米醋。漱出虫自愈。或用食盐之滴卤漱二三次。以摄其虚阳。其痛即止。但可暂用。以其能损齿也。

牙齿动摇。还少丹常服。或六味丸加骨碎补。阴虚内热者。甘露饮。外用五倍子散、乌金散、长春牢牙散。齿间肉壅。口不能开。水浆难入。以牙硝煎汤漱之。一法。用皂白二矾汤漱之。一法。用五倍子煎汤漱之。一法。以热醋漱之。

骨槽风 生于耳前腮颊。痛引筋骨。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不待腐溃而齿便脱落。

此风毒窜入骨槽所致。初则坚硬难消。急宜艾灸其外。针刺齿龈以泄其毒。用冰、硼、玄明粉。为散吹搽。内服降火化痰消肿之剂。久则疮口难合。非参、 、归、芍补托。兼肉桂、冬、味之类。不能破结敛肌。其治法。外科正宗颇详。疡医宜参究之。若腐肿不消。虚热不退。形焦体削者不治。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看牙痛

    昨天 今天我们来讲讲"牙痛"! "牙痛"其实并不是牙真的会痛,是牙龈出问题了!要不然怎么一个掉完牙的阿婆还会"牙痛"呢? 首先,我们看看中医 ...

  • 《张氏医通》齿门

    茵陈散 治齿龈赤肿疼痛.及骨槽风热. 茵陈 连翘 荆芥 麻黄 升麻 羌活 薄荷僵蚕(各五钱) 细辛(二钱半) 大黄 牵牛头末(各一两) 为散.每服三钱.先以水一盏.煎沸入药搅之.急倾出.食后和滓热服. ...

  • 《张氏医通》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 ...

  • 眩晕汇解:《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论曰: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 ...

  • 张氏医通。麻木。两脚麻木。十指麻木。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麻木 麻木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q ...

  • 张氏医通益仁堂第六届冬病夏治文化节

    张氏医通简介 张氏医通益仁堂三百多年来的祖训:"行大医者,行天下" 张氏医通益仁堂始于1715年,是清代大医学家张璐第三子张以柔创办的 文革时期遭到迫害 2016年张氏医通的第十六 ...

  •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 ...

  • 张氏医通益仁堂中医馆发展史

    <张氏医通>清·张璐,刊于1695年 简介 <张氏医通>十六卷,内容包括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此书所引的医学文献,上自<灵><素>下迄清初,达一百三 ...

  • 三伏贴起源于325年前,由清代医家张璐创制,记载于《张氏医通》

    三伏贴起源于325年前,由清代医家张璐创制,记载于《张氏医通》

  • 书名:张氏医通,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者:张璐

    ​<张氏医通> 书名:张氏医通 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 作者:张璐 时间:公元1695年 [卷二 诸伤门] 湿(湿热) 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阳受风气.阴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