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临床秘方(100~109)
一百、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秘方(8首)
100.1 五法合一甲亢汤
【来源】王士相,《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白芍、乌梅、木瓜各9克,柴胡6克,沙参、麦冬、石斛各9克,白术6克,莲肉9克,桑叶、黑山栀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煎。3个月为1疗程。俟病情稳定后(有条件者,查r3r4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当按所服处方、剂量加3~4倍配制丸剂,每丸重9克,日服2丸。服用丸剂时间,不少于4~6个月。这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至为重要。
【功用】以酸泻肝木为主,兼有强金、培土、滋水、和阳熄风之效。
【方解】“甲亢”一病,属于祖国医学“瘿”证范畴。本文所指五法,即酸泻肝木、强金制木、培土荣木、滋水涵木、和阳熄风。用此五法是由本病病机要点在肝所决定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怒”,由于肝木亢盛,故本病患者多表现情绪急躁、易怒、手颤;肝开窍于目,肝之经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故突眼,甲状腺肿大均与肝经有关;消谷善饥是由于肝胆阳亢、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所以引食自救;肠鸣腹泻、肢体倦怠乏力是由肝木乘脾所致;“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阳气亢盛,迫津外泄,故烦热汗出。木火相生,心火亦甚,以致心悸、失眠、面红惊惕,脉数。总之其病机要点在于肝阳亢盛,木横土衰,木火相生,灼伤阴液。故本方以白芍、木瓜、乌梅,酸泻肝木为主,因白芍、木瓜、乌梅既无苦寒伤中之弊,且有敛阴止泻之益。柴胡配白芍疏肝敛阴;沙参、麦冬、石斛强金制木,以抑肝亢;莲肉、白术培土荣木;桑叶、黑山栀清热平肝,和阳熄风;白芍、麦冬又可柔肝涵木。临床应用此方时,可据患者之阳亢、脾虚、阴伤的孰轻孰重加减剂量。但酸泻肝木之法通用不变。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瘿证)。
【加减】①关于眼突治疗:突眼明显的患者,在运用上述诸法治疗时,随病情好转,多数患者不但自觉眼突、眼胀有所改善,而且眼裂增宽现象,亦有所改观。但在用丸剂调理时,需加白蒺藜、生牡蛎、夏枯草以加强疗效。②缓解心率问题:单纯中药治疗“甲亢”,心率的缓解较诸症为慢。可在方中增加沙参、太子参、麦冬、生地、生甘草、生龙齿、生牡蛎、枣仁等味,以养气阴、安心神;③关于含碘药物的应用:现代医学认为含碘药物不能根治“甲亢”。临床体察,对重症“甲亢”或心率明显加快的患者,开始治疗时,于上述辨证论治诸法中,酌加海藻、昆布各9克,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疗效,但此类药不宜长期服用,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若单用或大量使用,有可能出现甲状腺变硬的不良后果。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附记】临证治疗,若脱离“辨证论治”原则、单纯用含碘中药,如海藻、昆布、海带、海蛤壳、海螵蛸等治疗“甲亢”,是不可能取得稳定疗效的。不可不知。
100.2 “甲亢”方
【来源】《临床验方集》
【组成】党参9克,黄芪、生地、夏枯草各30克,首乌、白芍各15克,香附12克,鳖甲、龟板、山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补气;生地滋阴;白芍敛阴;首乌、山药健脾益肾;鳖甲、龟板滋阴软坚散结;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香附疏肝理气,使大队滋阴之品,补而不腻,宜于久服。本方药性平和,组合得体,是一首较好的治疗“甲亢”经验方。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证,证见心悸、怕热、汗多、烦躁、体倦无力、手臂震颤、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舌红、脉细数等。
【加减】脾虚便溏,减少养阴药,加白术、陈皮、神曲;突眼甚者,加枸杞子、白芥子、泽泻、瓦楞子、地骨皮、白蒺藜;夜寐不安,加炒枣仁;心悸剧,加远志、龙齿。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
100.3 消瘿汤
【来源】《古今名方》
【组成】昆布、海藻、黄药子各15克,制南星、制半夏、莪术、夏枯草、广木香各9克,煅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证属痰凝气滞,故方用昆布、海藻、黄药子软坚散结;半夏、南星、牡蛎化痰;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莪术破血行气,化瘀消积;木香行气解郁。诸药合用,有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效。用于治疗因湿痰气血留滞而产生的瘿瘤有良效。
【主治】瘿瘤。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加减】若心悸、脉数,加远志、茯神、紫石英各9克;体弱加党参9克;甲状腺明显肿大,加贝母9克,鳖甲12克;汗多,加黄芪12克,浮小麦30克;口干,加天花粉12克,五味子6克;失眠,加柏子仁、炒枣仁各9克;手指震颤,加龙骨30克,钩藤9克;突眼,加穿山龙12克。
【疗效】屡用有良效。
【附记】本方为西安市中心医院经验方。
100.4 治甲亢丸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60克,玄参、玉竹、炙龟板各30克,当归20克,麦冬、白芍各30克,丹皮20克,女贞子、旱莲草、党参各30克,黄芪60克,枸杞子、海藻、昆布各30克,茯苓60克,泽泻、生牡蛎各30克,夏枯草60克,制首乌、红枣各30克,山药60克。
【用法】上药各研为细末,混合筛罗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功用】滋阴潜阳,双补气血。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阴;龟板、牡蛎滋阴潜阳;白芍、首乌补血柔肝;海藻、昆布散结消瘿;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黄芪、党参、山药、红枣补气;白芍、当归、首乌、枸杞补血;夏枯草平肝熄风;丹皮清肝经之血热。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双补气血之功。
【主治】因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之症。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100.5 治甲亢方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玉竹各20克,麦冬12克,白芍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枸杞10克,山药、茯苓各12克,海藻15克,夏枯草、生牡蛎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分3服。
【功用】滋阴潜阳,健脾补血,散结。
【方解】方中生地、玉竹、麦冬滋养肝阴;白芍、当归、枸杞补血;黄芪补气;山药、茯苓健脾利湿;海藻散结消瘿;夏枯草清肝散结;生牡蛎敛阴潜阳、化痰软坚。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健脾补血、散结消瘿之功。
【主治】因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之症。
【疗效】屡用皆有良效。
100.6 甲亢平复汤
【来源】吕承全,《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玄参、生地各30克,天花粉20克,夏枯草30克,知母、黄柏、昆布、海藻、丹皮各10克。
甲亢平复丸:羊靥40个(即羊的甲状腺,在羊颈部,如蚕大,切下焙干入药)、玄参、天花粉各100克,麦冬、夏枯草、知母、黄柏、煅牡蛎各60克,浙贝母150克,海浮石60克,石决明100克,昆布、海藻各120克,丹皮50克,三棱、莪术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
【用法】发作期首用甲亢平复汤控制病情发展,每周服6剂,水煎服,日服2~3次。轻者一般治疗2~3周症状即可缓解,重者则需服用2~3个月左右。善后需用甲亢平复丸巩固疗效。
【方解】气瘿症临床表现为颈前肿大、燥热汗出,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多食善饥,身体消瘦,手指颤抖。严重者睛珠突起发胀、发热;女子月经前错,月经量少,甚则经闭;男子气短乏力,甚至阳痿。其脉弦数或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其特点:颈部结块肿大,质无结节,柔软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其发病以忧思郁虑、恼怒太过等情志内伤为主要诱因,其病机与气、痰、瘀、火及脏腑气虚、阴虚密切相关。初病气、痰、瘀壅结于颈颊前,多为实证;久病则致脏腑气虚或阴虚,而形成虚实夹杂之证。临证宜根据具体病情虚实兼顾,攻补兼施。故方中首用玄参、生地、天花粉、麦冬之类养阴生津;伍以夏枯草、知母、黄柏在于清热泻火;佐以煅牡蛎、石决明、海浮石、浙贝母等平肝潜阳、化痰散结;佐以羊靥、昆布、海藻以软坚消瘿;配用丹皮、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既可养阴清热、又能化痰散结。针对气瘿为主表现之病症可起到攻补兼施、调和阴阳之功效。
【主治】气瘿(类似现代医学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炙甘草之类养心安神;急躁易怒、肝火偏旺者,加郁金、白芍、龙胆草、黄芩以清肝泻火,开郁除烦;手指颤抖,肝风内动者,加石决明、龙骨、白芍、钩藤、川芎之类平肝熄风;声音嘶哑者,加南沙参、北沙参、麦冬之类利咽消肿;大便溏泻者,加茯苓、泽泻、山药健脾止泻;大便秘结者,加草决明、肉苁蓉、川厚朴润通大便;消瘦乏力,女子经少经闭者,加何首乌、熟地、川牛膝、当归、川芎之类滋养精血;瘿肿不消,结块坚硬者,加羊靥、三棱、莪术化瘀散结。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可靠,病情复发者很少。
【附记】在治疗的同时要防止情志内伤、保持精神愉快,并宜多食富于营养的食品和新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100.7 抑亢丸
【来源】任继学,《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羚羊角2克(先煎,或研末冲服),生地、白芍、黄药子各15克,天竹黄20克,白蒺藜25克,沉香15克,香附10克,紫贝齿25克(先煎)、莲子芯15克,珍珠母5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30分钟温服。或制成蜜丸(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次,每次服1丸。
【功用】平肝清热,消瘿散结。
【方解】方中羚羊角、生地、白芍平肝清热为君;黄药子、天竹黄、白蒺藜降火熄风,消瘿疾为臣;沉香、香附理气散结为佐;莲子心、紫贝齿、珍珠母潜阳镇肝、安魂定魂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理气、清热熄风、消瘿散结之功。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见心悸、汗出、心烦、消瘦、易怒、瘿瘤肿大、两眼突出,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卓著。
【附记】本方对肝旺脾虚者不宜用之。服药时间,停服一切中西药物。
100.8 治甲亢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母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菇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加减】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肾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附记】再附上海名医秘方两首,以供临床选用。
(1)平甲汤(刘义方) 药用:海藻30克,龙胆草3克,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克,象贝母10克,夏枯草30克,黄芩、生甘草各3克,赤芍10克,黛蛤散15克(包煎),车前子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引自《名医名方录》第2辑)临床治甲亢验证有效。
(2)甲亢重方(夏少农) 药用:黄芪30克,白芍、生地、香附各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乌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方甚简练,久服无害。曾用治甲亢98例,疗程半年以上,治愈61例,总有效率89.8%(引自《中医杂志》(9)1984年)
一零一、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秘方(1首)
101.1 开瘀消胀汤
【来源】吕承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郁金、三棱、莪术各10克,丹参30克,川军(即大黄)、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各10克。一方减仙灵脾。
【用法】上方每周服6剂,水煎服。一般服用1个月可明显见效,治疗3个月左右瘀胀即可消退。
【功用】开郁行气,活血化瘀,消肿除胀。
【方解】瘀胀症临床表现为外形丰腴,形体瘀胖,早晨面部肿胀,手瘀肿而无力,中午胸胁满闷,心慌气短,下午腰脚酸困,瘀肿加重。其特点:虽似水肿,但肿胀较坚实,指压略带弹性,与水肿不同,其症尚可有胸闷气短,心中懊恼,善怒善悲,善太息,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烦躁出汗,头晕耳鸣,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其脉多沉多细涩,亦可有弦、滑之脉象。其舌质多淡胖、苔白薄、或腻,或微黄,其发病与气、血、痰、火、湿、食等六郁之邪及脾肾两虚密切相关。正气不足,六郁不解,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瘀胀。同时,气血脏腑受诸邪所伤,功能失调,临床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根据病邪所犯脏腑不同,各有所侧重。
瘀胀症临床表现虽较复杂,但总以全身瘀肿、胀满为主要见症。治疗时,不要因六郁而攻利过猛,劫伐正气;也不宜因脾肾虚损而纯用补剂,否则瘀肿胀满日甚。治宜攻补兼施,使之补而不致壅滞,破而不致伤及正气,补破结合,开通内外,调补阴阳,以达到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目的。
方中首用郁金,既破有形之血瘀,又散无形之气郁;伍以三棱、莪术之意,在于理气和血,化瘀消积;佐以丹参,功同四物,既可助三棱、莪术活血祛瘀,又可养血安神;佐以川军既可配合消积导滞,又可化瘀散结;为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方中配伍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意在补益命门之火,以壮元阳温煦五脏。诸药合用,寓破于补,使之破而不伤正气,补而不滞经脉,补破结合,针对瘀胀为主要表现之病症,可收到调补阴阳、开郁散结、消肿除胀之功效。
【主治】瘀胀症(类似现代医学的特发性水肿、更年期综合征、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消化不良等)。
【加减】胁肋胀痛、烦躁易怒、腹胀嗳气者,加柴胡、白芍、青皮、枳壳、半夏之类;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去川军,或改用川军炭;瘀肿较重者,加山药、薏苡仁、茯苓;心悸怔忡者,加炒枣仁、炒麦芽,鸡内金;头晕目眩者,加夏枯草、珍珠母、黄柏;舌有瘀斑、行经腹痛,经下瘀血者,加泽兰叶、川牛膝、桃仁、红花、香附;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加海浮石、桃仁、红花之类。
【疗效】经临床应用20余年,收效颇佳。
【附记】在治疗的同时,要调情移志,使之心情舒畅。并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宜食清淡食品。
一零二、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秘方(9)
102.1 温补脾肾方
【来源】黎志远,《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党参、当归各20克,肉蔻仁、熟地各18克,肉桂、熟附块各12克,山药15克,仙鹤草30克,阿胶12克(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脾肾。
【方解】方用黄芪、党参、山药、肉蔻补气温脾以摄血;当归、阿胶养血和营以止血;更用肉桂、熟附块温补肾阳,取“益火之源”之意;重用仙鹤草以增强止血作用。药专力宏,其效颇著。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失眠、心悸、气短乏力,加酸枣仁、茯苓、五味子;纳呆,加陈皮、焦山楂、谷芽;腰酸腿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加枣皮、菟丝子、川续断、鹿角胶(烊化);出血量多,加陈棕炭、血余炭、白茅根。
【疗效】治疗23例,显效(血小板大于10万立方毫米,出血消失,停药后至少维持半年以上)6例;有效(出血消失、血小板大于10万/立方毫米,停药后不能维持)10例;进步(出血症状减轻,血小板小于10万/立方毫米,但较原来增加2万/立方毫米以上)4例,无效3例。
102.2 益气活血汤
【来源】张镜人,《上海中医药杂志》(2)1987年
【组成】党参、黄芪各15~30克,炙甘草6克,犀角粉3克(或水牛角30克代)(吞服),生地黄30~60克,牡丹皮、当归各9克,赤芍15克,仙鹤草、土大黄、猪殃各30克,红枣10克,三七粉4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凉血活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夹瘀毒,加生蒲黄、茜草炭各15克;鼻衄、龈衄,加白茅根30克,侧柏叶15克;便血,加地榆炭15克,黄芩炭9克;尿血,加鸡眼草15克;热毒内盛,加人中黄6克,大青叶、生石膏各30克,紫草15克;出血量多,加蒲黄炒阿胶、十灰丸9克,牛解腮15克。
【疗效】治疗18例,显效5例,有效5例,进步4例,无效4例。
【附记】病情好转后,可坚持服用益气凉血之剂,以巩固疗效。
102.3 平癜汤
【来源】王晋源,《陕西中医》(3)1988年
【组成】黄芪30~60克,白芨、黄精各15克,甘草15~30克,丹皮20克,阿胶、赤芍、连翘各10克,白茅根、丹参、仙鹤草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益气摄血、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黄芪、黄精、甘草健脾益气摄血;丹皮、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凉血;连翘、白茅根凉血止血;阿胶养血止血;白芨、仙鹤草收敛止血。诸药配伍,使清热凉血不损脾气,收敛止血但不留瘀,全方可收气血同治之效。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血热型,加黄芩10克,紫草30克;气虚型,加党参15克,大枣10枚;阴虚型,加地骨皮30克;血瘀明显,加三七粉6克(分2次冲服)。
【疗效】治疗70例,总有效率为85.7%,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P值<0.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p="">
102.4 三草黛丹汤
【来源】阎慧敏,《中医杂志》(10)1986年
【组成】青黛3克,紫草、丹皮、侧柏炭、黄柏、炒栀子、阿胶(烊化)各9克,生地10克,仙鹤草、丹参各15克,木香3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功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祖国医学“血证”“发斑”等范畴。根据小儿生理特点,本病以实热证为多见,多因热邪内郁、壅遏脉道、热迫血妄行所致。经临床观察发现,本病除“热”的因素以外,“瘀”的因素亦非常重要。方用青黛、紫草、丹皮、生地、仙鹤草、黄柏、炒栀子以清热凉血;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侧柏炭凉血止血;木香调和气血,气行血行以加强化瘀行血作用;佐以少量阿胶益气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血止血之功。
【主治】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治疗45例,均为住院病例,结果全部病人用药一周左右出血症状基本控制。服药时间最短者为1个月,半数以上病人服药时间2~3个月,病情稳定,血小板上升出院。45例中,痊愈16例(病程在一年以上者占8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102.5 阿芪景天汤
【来源】刘安明,《湖北中医杂志》(1)1990年
【组成】阿胶、党参、当归、熟地各10克,制首乌、黄芪各12克,黄精、景天三七、槐花炭、炒白术、莲子肉、山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30剂为1疗程。
【功用】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止血。
【方解】多因调护不当、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虚失摄所致。脾胃虚弱,不仅气血生化不足、且摄血功能亦随之减弱。若气虚不能生血、行血、摄血,则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故而致病。方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莲肉健脾益气以摄血;当归、熟地、制首乌、黄精、阿胶滋阴养血;景天三七、槐花炭止血而不留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活血化瘀、止血之效。
【主治】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血热者、加水牛角(或紫草)、生地各10克,丹皮、黄芪炭各8克;气滞血瘀者,加土大黄、红花各5克,桃仁6克,丹参、蒲黄各10克;肝肾虚损,加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枣皮各10克。
【疗效】治疗52例,结果痊愈17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102.6 补肾活血汤
【来源】时毓民,《中西医结合杂志》(1)1991年
【组成】生地、当归、赤芍、茜草各9克,补骨脂、炙黄芪、菟丝子各12克,鸡血藤30克,大枣15克,生大黄6~9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于病愈后再巩固服药1个月。疗程1.3~22个月,平均5.03个月。
【功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方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以血热、阴虚及气阴两虚为多见。方用生地、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益气补肾、活血;当归、赤芍、茜草、大黄、鸡血藤活血祛瘀。而生地、赤芍、大黄还有凉血止血之功。据报道:补肾活血法可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活血化瘀药还对巨核细胞的免疫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可升高血小板、增加红细胞聚集性,使微循环血流速减慢,有利于局部止血。本方临床应用,对本病急慢性型均有较好疗效。对应用激素后减量或停用的病例,加中药治疗可巩固疗效。
【主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病情重者,加水牛角30克,三七粉2克(冲服);鼻衄,加白茅根30克;阴虚内热,加玄参、炙鳖甲、炙龟板各9克;神疲乏力,舌质淡,加党参、仙灵脾各9克。
【疗效】治疗41例,按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结果治愈(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持续2个月以上未复发)24例(占58.54%);恢复(出血消失、血小板>100×109/L,观察尚不足2个月)6例(占14.63%);好转(出血消失或好转、血小板增加>20×109/L,但未达到100×109/L)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其中痊愈及恢复率为73.2%中医分型,气血两虚型较血热伤阴型效佳。24例治愈病例停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10.4个月,血小板正常,病情未见复发。全部病例血小板聚集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
102.7 陆鹤消癜汤
【来源】杨进,《浙江中医杂志》(2)1988年
【组成】商陆(先煎)20克,仙鹤草、生地榆各30克,党参、白术、山萸肉、丹参各10克,黄芪、首乌、熟地、党参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止血。
【方解】方中重用商陆一味,有小毒,煎煮时间宜久,有扶正补虚、止血生血功能;仙鹤草宁血止血,以利生血消癜;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首乌、山萸肉、丹参滋补脾肾、益气养阴,玄参清热养阴,利于治本;甘草调和诸药,并解商陆之毒。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止血之功。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阴虚有热者,减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丹皮、鳖甲;气虚者,加茯苓、大枣;脾肾虚寒者,去玄参,加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瘀血内阻,加失笑散。
【疗效】治疗50例,痊愈(血小板在10万/立方毫米以上,无出血,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38例;好转(血小板提2~3万/立方毫米,症状缓解,无明显出血倾向)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102.8 益气养血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益气养血、凉血。【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附记】又天津已故名医张先五自拟经验方:黄芪30克,茯苓、当归、白芍、丹参、玄参各15克,人参(另炖)、川芎、红花、桃仁各10克,生地、熟地各60克,仙鹤草30克,茜草20克。每日1剂,水煎,日服2次,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10剂为1疗程。经观察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确有止血及升高血小板之功能。
又山西已故名医靳文清自拟经验方:仙鹤草30克,紫草10克,大枣12克,红糖20克。每日1剂、水煎,每日分3次口服,症状消除后再服1周以上。用本方治疗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效。曾治疗40例,辨证加减用药,结果痊愈3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疗后血小板数量升高。以上两方均引自《名医治验良方》。
102.9 理血养肝健脾汤
【来源】邹经明,《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阿胶9克,旱莲草、白术、茯苓各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服。
【功用】补血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补中。
【方解】本病病因虽有多种因素,但其病机不外肝肾阴虚,肝脏失其藏血功能和脾气虚弱,失其统血能力,而使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脉络之外而发为本病。方中当归、白芍可补血活血、养血敛血;生地、丹皮滋阴凉血化瘀;旱莲草、阿胶滋阴补血;白术、茯苓、炙甘草则可健脾益气补中。诸药配伍为用,具有滋阴补血以养肝,使血得其藏;健脾益气而补中,使血得其统;使血液循常道运行而不致妄行。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主症者。
【加减】据临床体会,治疗本病宜甘寒,不宜温燥或苦寒,温燥伤阴、苦寒伤阳,均不利于本病。经过多年实践,筛选稳妥有效的本方作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药。但由于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和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选定处方,也应随之加减。例如:儿童稍受时邪则易内热蕴藏,迫血妄行,发生本病,治疗宜清热凉血养阴,本方去白术、茯苓,加犀角、金银花、连翘;男性中青年多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生本病,每伴鼻衄、齿龈出血,治疗宜滋阴降火,导热下行,本方去白术,加川牛膝、白茅根、小蓟等;中青年女性多肝郁化热,失其藏血和调节血量的能力,而易发生本病,多伴性情急躁,脉象弦数,若血上溢则鼻衄、齿龈出血,血下溢则使月经过多,治宜疏泄肝火,本方可加炒栀子、柴胡等;如因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失其主血和统血能力而发生本病,不论男女老幼,病程日久,都可出现气血两虚,可伴心悸健忘、倦怠纳减、失眠等症,治宜重补气血,本方减去丹皮、旱莲草、生地,加熟地、黄芪、党参、远志、炒枣仁、桂圆肉、龙骨、牡蛎等。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一零三、治白细胞减少症秘方(3)
103.1 丹首生血灵
【来源】蔡化理,《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组成】丹参30克,何首乌、鸡血藤、仙灵脾、黄芪各15克,茜草4.5克,枸杞子、肉苁蓉各9克,红参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3岁以下者服1/3剂,3~6岁者服1/3~2/3剂,6~12岁者服2/3~1剂。
【功用】温肾壮阳、益气补血。
【方解】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有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和增加粒细胞的作用。何首乌含卵磷脂为血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重要原料,并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及发育;茜草活血化瘀;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活络,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使造血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仙灵脾补肾壮阳,枸杞子补肝肾;人参(红参),黄芪补气,“气为血帅”、“补血必补气”。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温肾壮阳、益气补血之功。临床屡用,疗效较佳。
【主治】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疗效】因粒细胞或白细胞减少时,机体的抵抗力不足,常易有继发感染,应加金银花、大青叶各18克,连翘、黄芩各15克;食欲不振者加白术6克,茯苓、陈皮各9克,鸡内金6克,焦山楂9克。
【疗效】治疗13例粒细胞减少症,除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辅助治疗外,均用本方治疗。服药5~35天,结果:除1例疗效不佳而改用其他疗法外,其余12例痊愈。
【附记】本方用治脱发,效果亦佳。
103.2 升血汤
【来源】翟范,《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黄精、生苡仁各30克,甘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健脾、益肾。
【方解】方中生黄芪补气健脾,生苡仁利湿健脾,使脾气旺盛、运化得健,气壮生血、生化足源;甘杞子甘平,滋补肾阴,且补阴而不滋腻助湿;黄精气阴双补,既助黄芪补脾气,亦助甘杞子补肾阴;补骨脂温补脾肾,使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促进受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的恢复;炙甘草升提中气、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气血阴阳并补、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故适合于各种症型的白细胞减少症。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加减】脾气虚明显者,加党参、炒白术各10克,赤小豆30克,陈皮6克;血虚明显者,加当归6克,鸡血藤、女贞子、制首乌、玉竹各10克,干地黄12克,去生苡仁;阳虚明显者,加肉桂3克,川断、鸡血藤各10克,党参15克。
【疗效】治疗84例,经1~3周的治疗,有66例达到正常值;12例未达到正常值,亦比治疗前升高50%以上;6例因未升高到原基数的50%,为无效。
103.3 温补升白汤
【来源】曾自豪,《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鸡血藤、太子参、大红枣各30克,北黄芪、枸杞子各15克,仙灵脾、巴戟天各10克,草红花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方解】方用太子参、鸡血藤、大红枣补益脾胃、行血通脉,以补血液生化之源,故以为君;黄芪升阳补气,枸杞益阴生血为臣;仙灵脾,巴戟天补肾阳,以资助脾的生化功能为佐;加入少量红花,直入血分为使。使之全方更能发挥调养气血之作用,达到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扶正固本之功。
【主治】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
【疗效】治疗60例,显效(服药14剂,白细胞上升1100/立方毫米以上,总数达4100/立方毫米以上)55例(占92%强);有效(服药28剂,白细胞上升在1100/立方毫米以下,但总数未达到4100/立方毫米)5例。总有效率达100%。
【附记】服药期间,停服中、西补血成药,禁食酸醋、萝卜、蟹、虾、干咸鱼等。
一零四、治细胞增多症秘方(5)
104.1 恶网净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白花蛇舌草、苡仁各50克,黄药子、乌梅各9克,龙葵子50克,甘草6克,当归9克,丹参15克,水牛角50克,阿胶9克(烊化)、艾叶3克,党参9克,三七末6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花蛇舌草、苡仁、龙葵、黄药子、乌梅以清热解毒,且均有抗癌作用;丹参、当归养血活血;水牛角凉血;胶艾止血;三七散瘀止血;党参益气补血;甘草解毒。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养血活血之功。本病多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用本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主治】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加减】发热者,加大青叶、知母各9克,生地15克;出血者,加大蓟、小蓟、仙鹤草各9克,槐花米6克。本病可协同激素方法治疗。
【疗效】临床屡用,多能奏效。
104.2 参鹿龟汤
【来源】黄海龙,《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红参6克,鹿胶、龟胶各10克,枸杞、党参各15克,白术、巴戟天、补骨脂、当归、白芍、生地、附子各10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脾肾;填精补血。
【方解】方以党参、白术、附子、巴戟天、补骨脂温补脾肾、龟鹿二仙胶填精;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补血。方证合拍,故获良效。
【主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加减】中脘痞闷、胃纳欠馨,减龟胶、鹿胶剂量,去当归、生地。
【疗效】治疗1例,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降到正常,症状解除,病情好转。
104.3 清肺养胃汤
【来源】陈树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南沙参、藕节、桑白皮、玉竹、枇杷叶、白茅根、甘草、丹皮、板蓝根、桑枝、白花蛇舌草各9~15克或随症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润燥、养肺胃。
【方解】方用桑白皮、枇杷叶、甘草、南沙参、玉竹、茅根清肺养胃、润燥生津;因兼瘀热,故以板蓝根、藕节、丹皮、桑枝、白花蛇舌草凉血散瘀。有肾虚精亏者,佐以补益脾肾之品;对火亢消谷,重加石膏、生地等以泻肺胃二经之火。
【主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加减】若腰酸肾亏者,加菟丝子、续断;善饥多食者,加生地、生石膏、水牛角、鲜旱莲草。
【疗效】治疗1例,症状完全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血象基本正常。
104.4 滋肾活血方
【来源】薛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玄参各30克,川芎、赤芍、红花各15克,三棱、桃仁各9克,水蛭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养肾阴、活血化瘀。
【方解】薛氏认为:本症肾阴不足是其本,血瘀脉络是其标。故方以生地、玄参滋养肾阴治其本;川芎、桃仁、红花、丹皮、三棱、丹参、水蛭等药活血化瘀、散瘀止血治其标,以期抵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阴虚火旺者加黄柏,希图抑制骨髓的增殖。本病宜用清凉不宜苦寒泄热和甘温补益,宜用活血散瘀,不宜炭类胶黏。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加减】湿热重者,加茵陈30克,黄芪、栀子各12克,川厚朴6克,金银花30克;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9~12克,丹皮12~18克;为加强活血化瘀,可加丹参30~60克,益母草18克,紫草12~18克;口干,加葛根9~12克;胸闷,加降香12~15克;四肢酸软,加伸筋草18~30克,桑枝15~30克。
【疗效】治疗2例,结果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总数减少,出血倾向消失,骨髓象改善。
104.5 平肝解毒汤
【来源】谢仁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柴胡、黄芩、生地各15克,白芍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红花、桃仁各10克,黄药子30克,土茯苓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平肝解毒活血。
【主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生性疾病。
【加减】最好同时服用大黄蟅虫丸(中成药)。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效果颇佳。
一零五、治郁证秘方(2)
105.1 悦肝汤
【来源】费原子,《江苏中医》(2)1990年
【组成】柴胡、香附、佛手花、玫瑰花、香、香椽皮、小青皮各9克,郁金、合欢皮、白芍各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怡情悦志,养血缓急。
【方解】郁症之治,当遵“木郁达之”和“郁病当顺气为先”之旨,以舒通气机为法,故方用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辅之以佛手花、玫瑰花、香椽皮、小青皮、合欢皮等“二花三皮”清疏灵透、芳香悦志、疏肝之力尤胜,解郁之功更著;白芍、甘草柔肝养血、酸甘缓急,又能防止香燥之品暗耗肝阴。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怡情悦志、养血缓急之功。
【主治】郁症,症见心情抑郁、胸闷叹息、心烦难寐、食欲不振、易悲喜哭、咽中似有异物梗塞。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癔病及更年期综合征等。
【加减】若悲伤喜哭,神情恍惚,加甘麦大枣汤;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合半夏厚朴汤化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合四君子汤加减;心烦不安,酌加酸枣仁、珍珠母;脾虚,加党参、白术。
【疗效】治疗27例,痊愈17例,好转5例,无效5例。
【附记】注意心情疏导,移情易性,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更可收事半功倍之佳效。
105.2 百合宁神汤
【来源】陈光恩,《新中医》(12)1986年
【组成】炙百合30~60克,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各30克,当归10克,丹皮15~30克,炙甘草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心,宁神,解郁。
【方解】诸郁皆伤神,治郁当宁心。故方用百合甘寒、直入心肺、益气清心、宁神定魄、是为主药;炒枣仁养心安神,夜交藤安神益肾;合欢花解郁安神,三药相伍以增百合安神定志之功;当归、丹参养血和血,佐主辅宁心解郁;甘草强心气、和诸药,共奏养心、宁神、解郁之效。
【主治】郁症。
【加减】若证属肝郁气滞型(胁肋?胀、脘闷不舒、苔白、脉弦),加柴胡、白芍、枳实;气郁血滞型(胁疼,面红易怒、舌紫苔白、脉弦涩),加桃仁、红花、香附、青皮;肝郁化火型(胁疼口苦、胃脘嘈杂、头痛目赤耳鸣、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数),加柴胡、白芍、丹皮、山栀子、龙胆草;火热扰心型(烦乱狂躁,甚则谵妄,舌红绛、苔薄黄、脉滑数),加犀角、生地、山栀子、连翘、竹叶、莲子心;思虑伤脾、痰湿内蕴型(胸脘滞闷、纳呆食少、头晕目眩、精神抑郁、苔白腻、脉濡缓),加陈皮、法半夏、云茯苓、白蔻仁、石菖蒲、郁金,远志;郁犯脾肺、痰湿互结(中焦壅满、胸闷咽梗、苔白厚,脉弦滑)、加杏仁、川朴、法半夏、木香、枳壳;郁而挟食(脘胀嗳气、大便不调、心烦少寐、苔厚、脉滑实),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枳实;久郁伤神,心脾两虚型(懒言少气、多悲善哭、疑定不定,甚者精神恍惚、舌淡苔少、脉细缓),加党参、白术、怀山药、桂元肉、远志、木香;因郁伤正、精血亏耗、心肾两虚型(面色少华、焦虑多恐、惊悸怔忡、舌嫩苔薄、脉沉细),加熟地、首乌、黄精、五味子、菟丝子、鹿角、磁石;郁热伤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型(虚烦不寐、心悸头昏、腰酸遗精、舌红口干、脉细数),加生地、熟地、龟板、五味子、龙骨、牡蛎、黄连、肉桂。本方除治疗“情志之郁”外,并可施治于胸痹及内伤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等症,也可收到可喜的效果。如治疗冠心病加括蒌、薤白、半夏、苏梗子或降香、檀香、元胡等药以治其发作期的标实之证;加党参、黄芪、砂仁或桂枝、白芍等药,以治其缓解期的本虚之证,均较单用栝蒌、薤白、党参、黄芪、桂皮、白芍之类疗效显著。又如治疗心律失常:缓、结、代脉,气虚型加党参、黄芪、五味子、麦冬、香附、川芎;痰湿型加半夏,重用茯苓30~120克;瘀血型加桃仁、红花、赤芍、香附;心动悸,甚者出现房颤,加龙齿、珍珠母、琥珀粉、党参、怀山药等药。大多病例均能药到症解,心电图迅速好转或复常。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效果比较满意。
一零六、治食物、药物中毒秘方(1)
106.1 绿豆甘草解毒汤
【来源】张学文,《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绿豆120克,甘草15~30克,丹参、连翘、石斛、白茅根各30克,大黄15克或30克(后下)。
【用法】诸药先用冷水浸泡后煎煮。煎时水以淹没全药为度,文火煎煮,大剂量频服;一般昼夜各服1剂;必要时可服3~4剂,对于接触性中毒患者,则需清洗皮肤。
【功用】解毒益阴,兼顾心肾。
【方解】方中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甘草味甘性平,对各种药物,毒物有解毒之力;丹参味苦性微寒,可活血祛瘀,清热除烦,镇静安神;白茅根味甘性寒、清热利尿,加速毒物排泄,并可防止出血,兼以护肾;连翘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强心;大黄推陈致新,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解毒益阴之效。
【主治】多种食物或药物中毒后,见发热,口干舌燥,心烦呕吐,甚至神志恍惚,小便混浊等症。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一零七、治习惯性便秘秘方(5)
107.1 便秘汤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各12克,郁李仁(打碎)、火麻仁(打碎)、枳壳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润燥,通便。
【方解】证由阴虚所致,故方用生地、玄参、麦冬滋阴生津;枳壳理气,以促进胃肠蠕动;郁李仁、火麻仁润肠通便。诸药配合、标本同治。故用之疗效颇佳。
【主治】阴虚便秘,习惯性便秘。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107.2 增水行舟汤
【来源】陆永昌,《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肉苁蓉15~24克,熟地黄12~18克,当归、郁李仁(炒)、黑芝麻(炒)各9~15克,胡桃仁(炒、去脂皮)6~9克,炒枳壳4.5~6克,玉竹9~12克,知母6~9克,砂仁(捣)3~6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浸泡半小时,以文火煎取100毫升。药渣再加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两煎混合,分两次于午、晚饭前温服。忌食辛辣食物。
【功用】滋肾温阳,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方解】方用肉苁蓉、熟地、当归、胡桃仁、郁李仁滋阴培元,润肠通便;枳壳宽中下气以助前药通便之力;玉竹、知母养阴清虚火、砂仁助消化,可免熟地等药腻膈之弊。诸药合用,滋而不腻,用于肾阴不足和气虚血少的便秘,效果颇为满意。
【主治】老年便秘。
【加减】服5~6剂后,大便仍干结不通,可加酒军4.5~6克,元明粉3~6克(烊化);若形体羸瘦,或年高气虚,排便无力,可加炙黄芪18~24克,生何首乌12~18克,当归加至15克;若气虚甚者,减枳壳;若寐少心烦,可加炒枣仁(捣)24克,炒柏子仁2~18克,焦山栀9克,芦荟1~1.5克(后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著。
107.3 调肝承气汤
【来源】言庚孚,《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组成】小柴胡10克,江枳实6克,生川军10克,川厚朴6克,郁李仁、火麻仁各10克,生地黄15克,龙胆草、生栀子各10克,胡黄连6克,车前仁、福泽泻、油当归、大白芍各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泻肝利湿,通腑泻热,润降消导。
【方解】多因平素嗜食辛辣,酿成湿热,蕴结肝胆,热积肠胃,耗津灼液,以致肝胆疏泄无权,大肠传导失司所致。故方用柴胡、龙胆草、车前仁、泽泻,泻肝利湿;枳实、川军、厚朴、郁李仁、火麻仁、胡黄连、生栀子通腑泻热;生地、当归、白芍润降消导,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由龙胆泻肝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变化而成,功具泻肝利湿、通腑泻热、润降消导之效。
【主治】热结便秘。
【疗效】临床屡用,每收效验。
107.4 通便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藿香、法半夏、厚朴、炒枳壳各10克,白蔻仁6克,桔梗、杏仁泥各10克,瓜蒌仁15克,当归、郁李仁、桃仁泥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或两日1剂,分3次服。
【功用】通利湿热,通畅气机。
【方解】便秘初起未治,日久形成习惯。方用苦平辛温芳香之桔梗、陈皮、藿香宣通上焦气滞;辛温苦酸微寒之半夏、厚朴、枳壳开泄中焦湿热;辛苦甘温性降之杏仁、郁李仁、桃仁通泄下焦气秘、血秘;甘寒清润之瓜蒌仁开结利肠;辛甘苦温之当归行血中之气,润滑大肠;辛温味厚气薄之白蔻仁流行三焦、消散滞气。诸药合用,可使上下气机通畅,肠胃运化正常,则大便秘结自通。
【主治】习惯性便秘。有延至三、五年或数十年不愈者。伴有胃脘胀闷、食欲不佳或呕逆嗳饱等。
【加减】甚者加服半硫丸(日2次,每服10克)以温运中阳。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疗效颇著。
107.5 老人便秘方
【来源】赵恩俭,《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芪30克,金银花20克,威灵仙10~20克,白芍、麻仁、肉苁蓉各20克,川厚朴3~10克,当归20克,酒大黄3~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功用】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方解】老人便秘与一般习惯性便秘不同,因为年事既高,多有阴虚血燥、气虚不运等基本问题,同时亦难免燥热气滞等因夹杂其中,所以单纯调肠药往往用久作用不大,而承气等泻法又易引起正气愈虚等问题。北方以黄芪之补气,归芍之养血,麻仁、肉苁蓉之润燥以治本,以其本虚也,且皆于通便有利;厚朴行气,酒大黄缓降,不后下免其致泻伤中之弊,方从“青麟丸”等方化裁而来;威灵仙通气利脏腑以治标,佐以金银花清脏腑之毒热而不伤正。可谓用药一绝。威灵仙“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腹痰水”,故胸腹不利、痰水气滞,脏腑不通之证皆有良效,并非只是散风祛湿之品。大黄、威灵仙同用可以自胸腹至下腹通闭解结,三焦俱得畅达,虽有痰水气滞等,亦均得以疏导而解,故用之收效颇佳。
【主治】老年虚证便秘。
【加减】若大便数日不下,燥热明显,可加元明粉3~5克冲服,得便下即止,不可过量。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克冲服;气虚重者加党参20克;腹胀重者加木香10克;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25克。
【疗效】多年应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上列用量,可根据病情稍事加减为宜。此方之特点:一为重用黄芪以健运中气;一为大黄不后下,免其致泻,并且可以连续服用以缓调其六腑功能;一为威灵仙可以自胸腹至下腹通闭解结,三焦俱畅达,虽有痰水气滞等亦均得以疏导而解。
一零八、保健秘方(3)
108.1 黄精补脑汤
【来源】徐工清,《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制黄精、何首乌、玉竹、沙参各15克,白芍、郁金各6克,山楂、泽泻各10克,茯苓12克,当归3克,大枣15枚。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酒各半,煎取汁,连煎2次。然后将二次药汁混合约300毫升左右,分2次温服。
【功用】补脑宁心,荣养气血,延年益寿。
【方解】《颅囱经·序》说:“太乙元真在头,曰泥丸,总众神也。”《春秋元命苞》说:“人精在于脑。”所以五脏六腑之虚损皆可损及于脑。补脑有益于五脏六腑正常功能的恢复。方中黄精、当归即《遵生八芨》载录的九转黄精丹,有补脑益智之效用。已故名医蒲辅周称它是平补之方,久服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博物志》称黄精可以长生,说明黄精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沙参、玉竹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宁心安神;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补肾;白芍养血保肝;茯苓补益心脾,兼能渗湿;泽泻利尿而不伤阴,合山楂以降血脂;山楂合郁金,能活血脉,消积滞;大枣益气和中。诸药合用,名曰补脑,实则谓补五脏,有健脑、益智、疗脏腑虚损之妙用。
【主治】精神萎靡不振,全身疲乏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疗效】临床屡用,久服效佳。
108.2 百郁汤
【来源】来春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百合30克,郁金9克,枳壳、桔梗、川芎各6克,当归、杭芍各9克,夏枯草15克,乌贼骨9克,生牡蛎15克(先煎)、柴胡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养心宁神。
【主治】练功偏差及郁证,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悲忧善哭
,烦躁不安,多思善虑等。
【疗效】临床屡用,久服效佳,若能配合心理疏导,效果更好。
108.3 加味参芪汤
【来源】朱曾柏,《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吉林人参60克,生黄芪、淮山药、生龟板各150克,补骨脂、茯苓、胡桃肉、杜仲、生鸡内金、生鳖甲、淮牛膝、枸杞子、炒枣仁各100克,明矾、黄连、杏仁、川贝母、甘草各30克,糯米1000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粗末,备用。每次取10~15克,加冷水适量,微煎,分2~3次随意服下(药渣不必服下)。
【功用】益气健脾,滋阴补肾,清心化痰,安神定志。
【主治】精神困倦,腰膝酸软乏力,头脑胀闷,睡眠不稳,食欲不馨,心绪烦乱,或时而烦躁,冬天特别怕冷,喜静,但时有失落,孤独感。本症在离、退休干部中较多。
【疗效】多年应用,坚持服用,常收良效。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临床验证有效,若能配合心理疗法,效果尤佳。
一零九、通治方(10)
109.1 加味逍遥散
【来源】程爵棠,《浙江中经学院学报》(1)1982年
【组成】柴胡6克,制香附15克,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白芍各9克,白术、茯苓各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肝解郁,调理肝脾。
【方解】盖肝为气血调节之枢,主疏泄而喜条达舒畅。若七情失调,怒惊忧愁,必使肝失条达之性,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必变证蜂起,如清代华岫在《临证指南》按语中说:“不知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畅,故气之升降开阖枢机不利,继而诸郁随作。诸郁之起必以气郁为先导,气郁者,肝郁也。肝气一郁,诸郁必相因而起。”然肝郁之为病,非止一端,故前人有“气郁为百病之源”,“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其治之要,正如清·赵养葵云:“惟其相因,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逍遥散是也。”治宜疏肝解郁,或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然逍遥散为肝脾同治之方,其疏肝解郁之力不足,故加入制香附、广郁金等味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故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臣以制香附、广郁金、炒枳壳、广木香、薄荷解气郁、散血瘀,助君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以复肝用;佐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充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脾健以拒肝郁之欺侮,此即道“上工治未病”之旨。又甘草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解郁、调理肝脾之功。从而使肝郁得解,肝体得养,脾胃得实,诸病向愈。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郁结所致的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咽喉病,目疾和妇科病等诸病。症见胁痛、胸闷、头晕、体倦、纳呆或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或咽中似有异物梗塞,吞不下,吐不出等症。
【加减】若气郁上焦,加木蝴蝶,苏梗各9克,桔梗3克,白蒺藜9克;气郁中焦,加佛手、婆罗子各9克;气郁下焦,加乌药、小茴香各9克;气逆于上,加沉香3克,苏子、刀豆壳各9克。同时再随证加减,例如:
(1)兼痰郁(痰气交结):结于咽中,症见咽中不适,或似有异物梗塞者,本方去当归、白术、薄荷、甘草,加法半夏、川厚朴,木蝴蝶各9克;结于颈项,症见颈前下方一侧或两侧肿大(即瘿气),胸闷者,本方去当归、白芍、白术、甘草、薄荷,加青、陈皮、浙贝母、海蛤壳、法半夏各9克;结于经络,症见肢体麻木憋胀,眩晕者,本方加天麻、钩藤、陈皮、法半夏各9克。
(2)兼湿郁(肝郁湿阻):症兼腹部填胀,按其空空,食后胀甚,嗳气稍减,或下肢浮肿者,本方去当归、白芍、广郁金、广木香,加苍术、泽泻、川厚朴各9克。
(3)兼血郁(气滞血凝):症见胸闷不舒,或旧咳、低热者,本方去广木香、广郁金、薄荷、甘草,加苏子、法半夏、丝瓜络、旋覆花、制乳香、川芎各9克;若面色暗、胸闷疼痛、胁痛,肝脾肿大,或脘胁胀满,食欲不振,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者,本方去茯苓、白术,薄荷、甘草,加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丹参各9克。
(4)兼脾虚(肝郁脾虚):症见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四肢倦怠者,本方去广郁金、广木香、薄荷,加党参、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
(5)兼食滞:症见胸腹胀满,恶食嗳腐,纳呆,食入则胀甚者,本方去当归、广郁金,加陈皮、谷麦芽、鸡内金各9克,或再加少量大黄。
(6)兼火郁(肝郁化火):症见颜面烘热,心神烦扰,胁痛,目赤耳鸣,口干苦,急躁易怒,小便黄赤,或咳血、吐血、衄血者,本方去香附、广木香、广郁金、枳壳,加黄芩、龙胆草、黑山栀、生地各9克,木通6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系根据《和剂局方》逍遥散加味而成。现为笔者临床常用之方。据临床观察:本方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因肝郁,或因肝郁而致诸郁所引起的各种诸多疾病均可用之。医者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颇多,疗效显著。但本方不可久用,若肝郁一解(舒)即止,或更方调治,不可过剂。
109.2 养肝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熟地30克,当归、白芍、黄芪、何首乌、山萸肉各15克,川芎5克,鸡血藤9克,阿胶10克(烊化兑入)。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血养肝。
【方解】人之血液,静则归心,动则在肝,故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其一身之筋脉发,目和四肢关节器官必须依赖肝血的不断充养,功用始能自如;若肝血不足,必致筋、发、目及四肢关节等器官组织得不到肝血的充分濡养而导致种种病症的发生,同时肝血不足,又能导致阴阳失调,肝用失常,种种变证,为病非止一端。治宜补血养肝。故方用四物汤为君,四物汤是治血虚证之祖方,用以补血养肝;臣以何首乌、阿胶补血养血,助君药及增强补血养肝之功;血无气不生,入黄芪益气,合当归则补血之功尤著。阴血同源,血虚及阴,故佐以熟地、山萸肉滋阴养肝,合白芍养阴其功尤著。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则气行不畅,气滞则血凝。故入鸡血藤配川芎养血活血,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达到补而不滞,生化有源,而共奏补血养肝之功。
【主治】可用于因肝血不足所致的慢性肝炎,慢性贫血,肝硬化,动脉硬化症,更年期综合征,脱发、干脚气,痿症,青光眼,白内障,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及喉科等诸病。症见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偏头痛,两眼昏花,视物模糊,或两目干涩或夜盲,耳鸣耳聋,肌肤粗糙,肌肤或四肢麻木,皮肤搔痒,肌肉跳动,或筋脉拘急,挛缩,或角弓反张,胸肌痛,或小腹痛,痛连前阴,按之则止,或善怒、易疲劳,或惊恐如人将捕之,遗溺,口唇及爪甲色淡,甚则干枯,女子则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愆期,甚则闭经、崩漏等。舌质淡红,无苔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涩,或细数。
【加减】若气滞甚者,加制香附15克,柴胡6克,苏梗、砂仁各9克;血凝甚者,加丹参,赤芍各9克,或再加广郁金、泽兰;兼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各9克;兼阴虚血凝,加丹参、麦冬、鲜石斛各9~15克;肝风为动,加钩藤、杭菊花、夏枯草各9克;发黄加茵陈9克;降谷丙转氨酶者加人参叶、怀牛膝各9克,五味子6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应用范围广泛,凡因肝血虚所致的各科多种疾病均可应用。医不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疗上述各病甚多,无论何种疾病,凡证属肝血虚者,投之无不立验。病非一日,贵在坚持守方,加减用药,灵活应用,多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09.3 滋阴煎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熟地30克,山萸肉、何首乌、珍珠母各15克,茯苓、丹皮、当归、枸杞子,二至丸(中成药)各9克,陈皮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滋阴柔肝。
【方解】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血属阴、气属阳,故血虚可累及于阴,阴虚可以累及于阳,互为因果,各有侧重。又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在生理上肾与肝属母子关系;在病理上必然母子相累。若肝阴不足,必致肾阴亦虚;反之亦然。又因肝阴虚易耗,故临床肝阴虚见证尤多。阴虚而阳无所制,肝阳必亢;水亏则不能涵木,而致内风升扰,阴虚为本,风阳为标;又“阴虚生风热”,所以肝阴一虚,变证蜂起,为病非止一端。诸症之作,皆阴虚为患。治宜虚则补其母,以滋阴柔肝为法。方中君以熟地合山萸肉、二至丸以滋补肝肾;臣以何首乌、当归养血以滋阴;珍珠母、枸杞子滋阴以潜阳;佐以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丹皮凉血以清泄肝肾之虚火;入陈皮为使以疏畅气机,使之补而不滞,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诸药配伍为用,则有相辅相成之妙,共奏滋阴柔肝之功。
【主治】可用于因肝阴虚所致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动脉硬化症,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早期肝硬化,脱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其他眼病,妇科病等。症见颜面烘热、泛红,头痛绵绵,眩晕欲仆,急躁易怒,胁隐痛,或头昏眼花,视物模糊,耳鸣、耳聋,低热或潮热,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盗汗,虚烦不安,健忘,或肌肤、四肢麻木、震颤,或面色苍白无华,两目干涩,夜盲,遗溺,口唇爪甲色淡,甚则枯萎,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愆期、经闭,舌质淡红少津,少苔,脉细数而弱。
【加减】若失眠,加夜交藤15克,合欢花、茯神各9克;盗汗加麻黄根5克,浮小麦9克,或加煅龙牡各15克;肝脾区疼痛,加柴胡9克,元胡、五灵脂各15克;食欲不振,加砂仁、蔻仁、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各9克;肝风内动,加杭菊花、钩藤、夏枯草各9克;阴虚火旺,加黄柏、知母各9克,夏枯草15克,或加玄参1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证属肝阴虚所致的各科诸多疾病,用之多验。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90%以上。古谓“阴虚难复”,所以临证应用,一要坚持用药,徐徐调之,切忌操之过急;二要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务必药切病机。这样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09.4 益肝煎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黄芪30克,党参、白术、当归各15克,茯苓、炒白芍、制香附、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补肝。
【方解】肝主疏泄,以阳为用,然肝之疏泄功能,其肝用有太过或不及之病理变化。后者(不及)则属肝气肝阳不足之故。肝气肝阳不足,古人很少论及,其实临床所见肝气肝阳虚证亦复不少,尤其在久病虚证中尤为多见。正如近代名医蒲辅周所说:“五脏皆有阴阳气血之虚,肝脏亦不例外。”肝气虚证,为病非止一端。其治以益气补肝为法,此即“异病同治”之谓也。四君子汤为治气虚之祖方,故方中取四君子汤合黄芪以补肝脏生化之气,且黄芪性升,与肝气弱而补者最宜,重用则气化这功尤著,故合用力君;阳虚则阴盛而脾失健运,故用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无阳则阴无以化,气弱血必虚,故又用当归、白芍,养肝体以助肝用,阴中求阳以增强益气补肝之功,故用之为臣;佐以香附疏肝解郁。因肝虚用怯,疏泄无权,故入香附调畅气机,以复肝用;白芍合甘草缓急止痛;又炙甘草温中健脾,且能调和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肝之功。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虚所致的慢性肝炎,早晚期肝硬化,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营养不良和眼、妇科病等。症见胸胁满闷,四肢乏力,手足常青、懈怠,不耐疲劳,易怒懒言,遇事多忧,精神不振,喜悲恐,善太息,腹胀,不思食,入食则胀甚,嗳气吞酸,口干苦,不欲饮,时时战震,目昏暗,视力减退,筋脉拘急,筋疲,头痛昏重,巩膜微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或弦细而数。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根临床观察,凡因肝气虚所致的各科诸多疾病,用之无不立验。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96%以上,临证应用,宜随证加减,灵活运用,疗效始著。
109.5 温肝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黄芪30克,党参、肉苁蓉、菟丝子各15克,制附子、炒白芍、山萸肉、炒白术各9克,炮干姜、茯苓各6克,枳实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温补肝阳。
【方解】肝阳虚多由肝气虚发展转化而成。阳虚则阴盛,肝用不展,升降失常,浊阴阻塞,终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治宜温补肝阳。方中君以参附汤温肝扶阳,且参附汤为治阳虚之主方;臣以黄芪、肉苁蓉、菟丝子、炮干姜助阳温肝,助君药以增强温肝扶阳之功;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故佐以白芍、山萸肉养肝以助生化之源;木不疏土,脾失健运,故入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渗湿,以复脾用;肝气久虚,其气必结,故少佐枳实破气结以解气滞。诸药合用,则温中有养,补中有消,升中有降,共奏温补肝阳之功,以复肝用。
【主治】可用于证属肝阳不足,浊阴阻塞的慢性肝炎,早晚期肝硬化,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证,温热病后遗症(偏瘫),损伤后遗症(筋脉弛张),结核性脑炎,伤寒厥阴病,目疾及妇科病等病症。症见掉眩,胸胁胀满,连及小腹,口淡吐清水,频频嗳气,呕逆,寒热,腹泻,饥不欲食,郁郁胆怯,不断太息,甚则腹胀如鼓,四肢肿胀,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冷过肘膝,关节不利,筋脉拘急,疼痛或挛缩,四肢乏力,不耐疲劳,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爪甲干枯,口干苦,头痛,小便或如浓茶,大便少而干燥,或稀溏,梦多寐少,睡中常四肢抽搐,阴囊冷,阴湿,如女子则月经不利。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质暗色,苔黄燥或黄腻,脉弦滑细或虚数。
【加减】若虚阳上亢,加龙骨、牡蛎、石决明各15克;血络不通,加丹参、赤芍,干地龙、炒甲珠各9克;肝脾肿大,可选加土鳖虫、桃仁、红花、鳖甲、赤芍、三棱、莪术、泽兰;肝硬化加土鳖虫,水蛭,泽兰各9克;腹胀加广木香、鸡内金、砂仁、蔻仁各9克,或加川厚朴、槟榔各9克;湿热偏甚加茵陈、泽泻、龙胆草各9克;痛甚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元胡、柴胡、片姜黄、广木香各9克;腰痛加杜仲、桑寄生、川断各9克;口吐涎沫,加吴茱萸、姜半夏各9克;失血加生藕节、地榆炭、仙鹤草、升麻炭各9克。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显著。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据临床观察,凡因肝阳不足、浊阴阻塞所致的各科诸多疾病,用之多效。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验甚多,疗效甚佳。医不执方,贵在化裁,疗效始著。
109.6 清肝汤
【来源】程爵棠,《山东中医杂志》(4)1983年
【组成】龙胆草15克,芦荟、黄芩、丹皮、黑山栀、山萸肉各9克,青黛(包煎)、木通、柴胡各6克,生大黄3~9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肝泄火。
【方解】肝火之为病,当属肝用太过之病也。肝火并非一病之专名,乃见于各科多种疾病之中,临床上较为常见。正如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也。”火性炎上,故上部见证尤多。治宜清肝泄火为法。故方中君以龙胆草清泻肝胆火热之毒邪;臣以芦荟、青黛清泻肝火;黄芩、大黄清热泻火,且黄芩有凉血之功,大黄有活血通络之力,以防热灼血分;入丹皮凉血活血,以增强凉血之功;黑山栀善清三焦火热之毒;佐柴胡舒肝泄热;山萸肉滋养肝肾之阴,以防热盛伤阴之弊;木通利水通淋,能导热下行,合大黄能使火热之毒从二便外泄以挫火炎之势;又芦荟能引诸药之性入肝直清肝火,且奏效最速,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清热而不伤阴,泻火而去路畅通,热炽而无灼血之虑,共奏清肝泻火之功。力专效宏,清肝最速。
【主治】头晕胀痛,胁痛,面红目赤肿痛且胀,牙痛,急躁易怒,耳聋,口苦,或耳疼痛,舌边红赤,苔黄,脉弦数有力。凡因肝胆实火引起的一切疾病而见上述诸症者均可适用。
【加减】若见有出血现象者加知母9克,白茅根1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凡肝胆实火所引起的各科一切疾病,用之无不立验。笔者临床应用本方三十多年,治验甚多,总有效率达100%。临床应用,宜随证加减,药切病机,其效始著。
109.7 凉肝汤
【来源】程爵棠,《山东中医杂志》(4)1983年
【组成】生地、丹皮各15克,赤药、白芍、元参、龙胆草、黑山栀、珍珠母(先煎)各9克,柴胡、酒大黄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2次。
【功用】凉血清肝。
【方解】肝火不解,由气入血,终形成肝经血热之证,治宜凉血清热、清肝。故方中君以生地、丹皮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又热易耗阴,故臣以元参滋阴降火解毒;龙胆草清肝泻火;黑山栀善清三焦火毒;酒大黄清热泻火、凉血活血;佐以赤白芍活血养血;珍珠母降心火、潜肝阳;使以柴胡疏肝泄热,并引诸药之性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清肝之功。
【主治】头胀痛欲裂,面红目赤,甚则目眩妄见,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多梦易惊,口嗅饮冷,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女子经期错乱,量多,血色鲜红,或伴见吐血、衄血等失血证,舌红,脉弦数。凡肝经血热所致的一切疾病,而见上述诸症者均可用之。
【加减】头胀痛甚,加杭菊花、钩藤各9克,薄荷6克;若伴见失血证者,可选加侧柏炭、茜草炭、地榆炭、生地炭、金银花炭、当归炭、藕节炭(一次加入一二味即可,不必全加)。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确为治疗肝经血热证之良方。临床应用本方三十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显著。医不执方,贵在化裁。若能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又可广泛用于各种失血性疾病。用之得当,多能应手取效。
109.8 止痛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生香附30克,广郁金、川楝子各9克,元胡、丹参各15克,参三七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服5~10克,用温开水送服。
【方解】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气顺为健康之本,气郁为百病之源。气郁者,肝郁也,故人之气郁,多责之于肝。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又肝为气血调节之枢,若七情失调,则肝失条达之性,和失气血调节之职,以致肝气郁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肝气不舒,终成气血瘀滞,阻遏气机,“不通则痛”,故诸痛随作。又因邪阻部位不同,故痛发部位亦异。病虽不同,病机则一,乃气滞血瘀所致也。其治可遵“异病同治”之旨也,以疏肝行气,活血散瘀为法。方中生香附为“舒肝解郁要药”,性通十二经,为气中血药,善能行气通滞,调经,又能活血,又因生用,能上行胸膈,外达肌肤,故以为君;臣以元胡,辛温善走,又为血中气药,能活血行气,既行血中气滞,又行气中血瘀,通治一身上、下、内、外各种疼痛证;又苦能清热,与肝郁化火尤宜;配川楝子治热性胃痛,甚效,又善止因寒、热、气等所致的疼痛;合香附,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尤著;佐广郁金,解气郁、散血瘀,川楝子舒肝解郁,善解肝气致痛诸症,又为治疗气痛要药;丹参、参三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诸药配伍为用,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散瘀之功。
【主治】凡因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证,诸如头痛、脑震荡后遗症、胃脘痛、胸痛、胸胁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肌肉痛、痛经、疝气痛等诸痛证均可用之。
【疗效】三十多年来用本方治疗上述诸痛证,治验甚多,疗效卓著。若痛时服之,多有“立刻止痛”之效,一般连用1~3次,最多5次,其痛必止。
【附记】据临床观察,三十多年来,本人用本方所治大量病例表明,凡因气滞血瘀所致的上述各种痛证,用之无不立验,止痛有效率达100%。若肝气久郁,诸郁相因而起之兼证,应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或服用对证之方,并送服本散,则奏效尤捷,同时也大大扩大了本方的适用范围。
109.9 加减柴胡加龙牡汤
【来源】朱进忠,《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半夏、党参、黄芩、甘草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桂枝、茯苓各10克,大黄3克,龙骨、牡蛎各15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食后服。
【功用】舒肝平肝,温阳化饮,调理三焦。
【主治】肝郁气滞,湿郁不化,三焦失运,寒热互见,胸满烦惊,卧起不安,口苦咽干,或头晕头痛,或头晕耳鸣,或阵发心悸,或躁汗时出,或半身汗出,或半脸汗出,或半身麻木,或癫痫,或头项摇动,或颈项抽动,或四肢搐动,或遗尿,或白带,或阴吹,或阳痿,或缩阳,或强中,或牙痛,或落枕,或口噤,或背痛,或身窜痛,或肩臂疼痛,或失眠,或嗜眠,舌苔白或黄白腻,脉弦紧者。
【加减】若以胃脘部悸动为主,逆气上冲,冲至胸则烦乱汗出者,加白术10克;若心悸逆气上冲,或烦热汗出,或头晕头痛,或耳鸣耳聋,或癫痫,或白带,或缩阳,或缩阴,或遗尿,或背痛,或手麻,脉弦大紧者,加桂枝5克;若头痛如裂、视物昏花、呕吐难止者,加吴茱萸10克;胃脘冷痛、悸动,或胃脘痞满者,去桂枝、生姜,加肉桂10克,干姜3克;若腹部悸动较甚者,去大黄,加熟军3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克;癫痫病久正虚者,加人参10克,去党参。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效果甚佳。
109.10 老年健身丸
【来源】王敬璇,《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大黄、黄精各60克,丹参、隔山消、山药各30克,黄芪、白术、川芎各25克,人参、龟胶、当归、山楂各15克,荜拨、泽泻、神曲、三七、鹿胶、郁金、甘草各10克,防风、荷叶、肉桂、法半夏、陈皮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备用。每日服2次,早、晚各服3~6克。
【功用】驱邪扶正,祛瘀生新。能祛气血痰食郁积湿火诸邪,有健脾强肾益气补血使阴阳互生之功。
【主治】易患感冒、咳喘,长期低热,胸痹胸痛,心烦心悸,怔忡健忘,易惊少寐,失眠多梦,口干舌燥,唇焦口疮,小溲黄赤,吐血便血,大便干结,牙齿松动及龈肿出血等;腹胀腹痛,脘痞不舒,胁痛,嗳气吞酸,完谷不化,或消谷善饥,消渴淋症,癃闭,水肿,头晕身重,少气乏力,嗜睡或羸瘦纳减,督脉虚寒,腰酸背痛,畏寒肢冷,阳痿少精,小便频数、淋漓不尽,头痛头晕,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胆石症、慢性肝炎、肾炎、前列腺炎等。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良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