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的“动索”(六)
此文转载自核动力爱胖达老师的微博,近期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核动力爱胖达老师微博里关于帆船的系列文章,在此特别感谢胖达老师的无私奉献!!
帆脚前索和张帆索
题图:一艘19世纪30年代的巡航舰在顺风航行,帆脚前索和张帆索画得很清晰。
接前文: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9936520138178
当风从侧面吹来(横风)或者从前侧面吹来(近迎风)的时候,要想让帆好好兜住风,光有帆脚索就不够了,还需要帆脚前索和张帆索: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7690256395086 )
如图,一艘18世纪法国小炮艇作戗风航行,黄色标注的就是帆脚前索(Tack),也就是把主帆迎风那一边的下角朝前边拉开;红色、蓝色、绿色是主、上、顶三道帆的张帆索(Bowline),是将三道帆迎风的侧边朝前拉开。这样,有了帆脚前索和张帆索,就能把帆迎风招展,否则帆迎风的侧边会在风中颤抖,产生湍流、损失推力。(图中顶帆收起,顶帆张帆索,绿色标注,耷拉着)
实物模型,粉蓝色是帆脚前索,顾名思义,将主帆帆脚往前拉。红、蓝、绿分别是前、主桅杆主、上、顶三道帆的张帆索。帆脚前索和张帆索都在帆的正面、是往前拉的;昨天讲述的帆脚索都在帆的背面,主帆帆脚索(上图清晰可见)朝后拉,正好跟主帆帆脚前索相反。只有主帆需要帆脚前索,上帆、顶帆的帆脚都被帆脚索紧紧拉住,可以随着下面一道帆的帆桁同步转动,帆桁像上图那样偏转,这些帆的帆脚也就跟着偏转。
张帆索都呈多叉分支状拉着帆侧边,是为了分散拉力到整个侧边、防止把帆撕破(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6992244564018 )
【0】主帆帆脚前索
线图实在差强人意。模型这里绕线很清楚,前主帆的帆脚前索是靠标号1压住的那根、朝斜前方伸出去的黑色杆子,来朝前拉出去的,这根杆子叫它“首斜撑”(Bumpkin)。18世纪大型战舰上这帆脚前索绕线比较复杂,如图所示:首先在首斜撑外端固定缆绳,往回拉(1);绕过前主帆帆脚的滑车(2);再次返回首斜撑外端(3);绕过那里的滑车(4);最后朝艏楼拉回来(5);在艏楼上某个桩子、围栏上挽缆固定(6)。
主桅主帆就简单多了,首先从舷侧固定处往回拉(1);绕过主桅主帆帆脚的滑车(2);返回(3);钻进船体内挽缆固定(4)。
上图,胜利号上首斜撑,外端上面连着前主帆帆脚前索,有三根绳子,对照上图模型可以明了这里面的来龙去脉。
【1】主帆张帆索:
【2】上帆张帆索:
【3】顶帆张帆索:
再在大图上辨认一遍:
粉蓝色主帆帆脚前索,红、蓝、绿分别是主、上、顶帆张帆索。这个模型上主帆是收起来的姿态,下图法国赫敏号巡航舰照片上也是:
帆全收起来的时候,图中赫敏号没弄前顶帆张帆索。
帆全打开的时候,同上,赫敏号没弄前顶帆张帆索。这番场景19世纪的油画里似曾相识:
这些都是顺风航行的样子(复原船为了航行安全带螺旋桨动力。。。)。顺风时张帆索和帆脚前索全都耷拉着、没用:
风乃是无形之物,张帆索这一样缆绳,没有航行经历的人很难理解体会,结果古今绘画作品上能够明确表现的就很少,胖达搜罗到清晰大图的就更少,这其中又以顺风姿态的占多数,戗风航行、表现了张帆索的画作非常少,很遗憾。。。
典型戗风航行场景的当代油画,漏了画张帆索,胖达想要手绘补充,却发现帆上还有比例错误的细节,让胖达无处下笔。。。
同一画家另一个作品,顺风航行,还是缺少张帆索。。。
画家到了这幅宪法号终于“学会”了张帆索,怎奈帆细节比例上还是错得很离谱,既然是画写实风格,还是帆船题材,怎么就不能对自己的作品严肃一些呢?
胖达看过的当代作品,基本只要出了英国地界,就没有能画对的,特别是西班牙当代画家,对待历史细节非常不严肃,体现了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