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黄易作品
非经典 不传播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秋影庵主、散花滩人等。浙江仁和(杭州)人。丁敬入室弟子,西泠前四家之一。幼小即知向学,父亲去世后,家贫改习刑名之学,为人做幕僚多年,后官山东兖州府同知,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诗集》《秋景庵印谱》等多种著述行世。
黄易是诗人、书法家黄树谷(号松石)之子,诗词出于家学,书法以篆隶最精,气息高古,绘画山水花卉兼擅,笔墨有金石韵致,并为世重。他还特别精于金石考据之学,有很高的成就。
黄易约十九岁起师从丁敬,时距丁敬去世仅三四年。但丁敬非常器重这位学生。《光绪杭州府志拟稿》记载:“钝丁尝见其少作,喜曰,他日传龙泓而起者,小松也。”期望如此之高。
黄易的篆刻风格醇厚渊雅,于恬静中见秀润。他取法丁敬,又以深厚的金石学识为依托,直探秦汉之源,发前人之未见。如他“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被泽后来。如“汉印有隶意,故气韵生动”(“得自在禅”印款);“宋元人印喜作朱文,赵集贤诸章无一不规模李少温。作篆宜瘦劲,正不必尽用秦人刻符摹印法也”(“梧桐乡人”印款);“此印不师古,不袭人,我行我法,画家没骨体,庶几近之”(“琴书诗画巢”印款)等等都有创见。
黄易继承丁敬印风,进一步完善了浙派的独特面目,在当时已享盛誉。如奚冈推崇他说:“友人黄九小松,丁敬后一人。”陈豫钟说:“余素服小松先生篆刻。于丁居士外更觉超迈”。当代罗叔子评价说:“小松的印,比丁、蒋更成熟,艺术性更高,许多小印,真令人百看不厌。如‘陈氏八分’,它把‘八’字用朱文,其余三字用白文,浑厚古朴,深得汉印之神,而又具自己的面目。‘冬华盦’、‘尊古斋’等小印,莫不炉火纯青,古穆高妙。”
黄易对的边款,萃华纳秀,造诣也相当高,他用单刀,也偶用双刀刻隶书、楷、行款,用刀精整,章法丰富,一派高手风范。
因为丁敬和他都研究金石有成,又都兼擅篆刻,所以乾嘉时即有丁、黄并称之誉。黄易在金石考据学的地位,并不亚于篆刻。在山东时,他搜访碑刻,集到的金石文字有三千种之多,并发掘保护“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使他名声大著。海内金石名家如阮元、翁方纲、王昶等都与他交往讨论。他的《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小蓬莱阁金石录》《崇洛访碑日记》等著述都是清代金石学的重要文献。特别是他实地考察,亲手拓摹,并自绘《十二访碑图》来记录,已具现代科学考古雏形,标志着清代金石学的制高点。总之,他金石学识的博大精深,对他篆刻艺术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谈黄易的时候,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