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文史英华】赵义山 ‖ 佳节来临忆吾师——临川先师、世明先生诗二首简析
佳节来临忆吾师
赵义山
锦瑟悲凉风雨天,生涯蓬转损华年。
饥驱蜀道同诗叟,罪系浔阳后谪仙。
抱玉精诚空自累,伤麟心事竟谁传。
从今检点鲛人泪,莫问沧溟何处边。
作者郑临川(1916—2003),湖南龙山人。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师从闻一多、罗膺中诸先生,1942年毕业。先后任教成都华英女中、重庆南开中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教位于南充的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分校后,先后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副教授、教授,为西华师大中文系首届硕士生(1979年)五导师之一。著有《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稼轩词纵横谈》《苔花集》(诗文合集)等。《苔花集》所收古体诗词230余首,内中歌咏抗战时期民族精神之篇什,皆为时为事而作。其诗多师法唐人,五言七言、律绝歌行,无体不备,亦无体不工,尤法少陵之精工,融太白之雄豪,兼商隐之婉雅,合牧之之隽秀,融通而成一己之高格远韵,乃时代之精华,文苑之瑰宝,洵为现代诗坛古体诗词之大家手笔也!惜其结集甚晚,流传未广,其精神内蕴与艺术价值,为世所知者稀也。先生所指导之研究生目前仍活跃在学术界者,有祝尚书(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刘贞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赵义山(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徐希平(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导)、董天策(重庆大学教授、博导、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郑临川著《稼轩词纵横谈》
《锦瑟》一诗,应为临川师半百之年感伤一生落寞、壮心空怀之作。其多用典故,巧妙构思,深刻寓意,可得而说者略有十端:
其一,篇名有意相犯。唐代李商隐有感伤沦落的著名七律诗《锦瑟》,先生有意犯之,其意在提醒读者,须以读李诗之眼光心胸来读,这比直接向读者解释作意,更有效用。
其二,用韵有意相同。李诗用“先天韵”,此诗亦用“先天韵”。与李诗同韵,这无疑以谐音之法,暗含自己与李商隐有相同的悲运。
其三,开篇有意借语。首联“锦瑟”“华年”二语,由李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借来,更直接表明,此作与李诗一样,为“思华年”、述沦落而作也。
其四,首联意盖全篇。“锦瑟悲凉”,是一生之悲情,亦全篇之基调;“风雨”与“蓬转”呼应,叹“生涯”环境和生存状态之恶劣,将华年耗损之悲凉形象化,昭示全篇感伤悲怨之情感内核。
其五,借杜甫之流离漂泊,追述凄凉身世:“饥驱蜀道同诗叟”。唐代诗人杜甫因时局动乱而避走蜀中,先生自己早年由西南联大毕业后,在离乱时代,也为生计所迫而漂泊巴蜀,正与老杜相同。
其六,借李白站错队伍获罪,哀叹不幸命运:“罪系浔阳后谪仙”。李白当年为实现抱负,曾进入永王李麟幕府,后来李麟被肃宗李亨所败,李白因此获罪,在浔阳入狱,后被流放夜郎;先生早年亦胸怀壮志,曾在陪都重庆进入三青团中央党部供职,建国初政审中,险些丢掉饭碗,这仿佛正是李白不幸身世的重演。
其七,借卞和抱玉累身之典,感慨自己怀志累身:“抱玉精诚空自累”。春秋时,楚国卞和怀玉欲献楚王,曾获罪受辱;先生借以感慨自己胸怀壮志而遭遇不幸。
其八,借孔子获麟生悲之典,哀叹自己生不逢时:“伤麟心事竟谁传”。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见而哀之,感伤灵兽不当现而现;先生借以悲叹壮心空怀而欲告无人。以上四句,妙用古人身世不幸之典,经过精心巧构,写尽壮心空怀而一生落寞飘零之感,极凝练含蓄,又极沉郁悲凉。
其九,借鲛人珠泪之凄美传说,悲悯一生凄凉:“从今检点鲛人泪”。鲛人珠泪,已不胜凄凉,今又将数十年之悲凉人生,做重新“检点”,其悲怨何极!
其十,借孔子感慨,抒发前途渺茫之绝望情绪:“莫问沧溟何处边”。孔子面对其仁政王道理想难以实现,曾感慨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先生有感于此,更翻进一层,发出感叹:即便能步夫子后尘,而这理想的大海(沧溟),又在何处呢?
全诗56字,将一生漂泊流离之苦,生不逢时之悲,壮志未酬之感,理想落空之恨,悉数融汇,并加以形象表达,倘非大手笔精心熔炼,巧妙裁剪,何能办此!
20世纪80年代,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部分老师合影(前右三为郑临川教授,前右一为本文作者赵义山教授)
芷藩、克农、临川五先师
杨世明
虚白先生名不虚,蝇头细写五言诗。
图书版本存腹笥,最爱讲台唱传奇。
傅公学问有来历,吴下章门曾拜师。
国学精通娴内典,晚年校注天下知。
子云周老是余师,讲义详明器宇奇。
最忆方音亲切处,黄钟大吕绕梁时。
深悼老师胡芷藩,孤身染病下黄泉。
空怀绝学未施展,戴段陈王谁再传!
克农陈老深难测,部首说文善发挥。
有货何妨跑野马,言词风趣有深机。
临川郑老真才子,下笔乱真唐宋诗。
毕竟闻罗亲指授,十分造诣见精微。
原注:周虚白师善小楷,诗长选体,能唱曲。傅平骧师受业章太炎先生,熟悉佛典,晚年编《苏舜钦集编年校注》颇有名。周子云师为青神人,乡音最洪亮,撰有《青神志》。胡芷藩老师为赵少咸先生高足,长训诂音韵之学。陈克农师出身老北大,曾讲《说文部首》,以书篆名世。郑临川师,擅诗词,能吟诵,就读西南联大时曾受业于闻一多、罗庸教授。
作者杨世明,生于1937年,四川峨眉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领衔导师、巴蜀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等职。著有《淮海词笺注》《唐诗史》《刘长卿集编年校注》《巴蜀文学史》等,世明先生是余本科阶段古代文学业师之一。
杨世明著《淮海词笺注》
世明先生以七言歌行缅怀六位先师,其中除胡芷藩先生外,其余五老,皆余等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1979级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故读来倍觉亲切。整篇歌行凡二十四句,每四句缅怀一师,就每位先师之师承、学术专长、课堂风采或博文雅好等一一歌咏,仿佛六副剪影,生动传神,其孺慕之情,溢于言表。
歌行首先缅怀之虚白先师,20世纪30年代就读四川大学,师承向仙樵、李炳英、庞石帚等蜀中俊彦,与王利器、杨明照、屈守元先生一起号称“川大四才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随李炳英先生到当时川北行署所在地南充,先后任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学院教授,并兼任南充师范学院教务长、中文系主任等职,曾授余等苏诗研究。诗中所怀念虚白师者,为其丰厚古文献学养及诗艺、书法和唱曲雅好,余尝闻虚白师工须生,有粉墨排场之票友经历。
其次所怀者为平骧先师,曾授余等古代文论。诗中所怀,为平骧师之师出名门,乃国学大师太炎先生弟子,诗中雅赞其渊深的国学积淀与晚年著述。
所怀第三位为子云先师,与虚白师为川大同门,四川青神县人,幼有神童之誉,曾主修《青神县志》传世。子云师曾授余等唐宋散文,诗中盛赞其课堂音容,余有同感。子云师将入声字念得十分清晰的一口青神方音,至今犹在耳畔,余之入声字辨析,得之于子云师之口者,远多于韵书。
所怀第四位为芷藩先生,惜余入南师时,胡先生已作古,仅耳闻其学问好生了得。诗中对其才高命短、学无传人深致怅恨。
所怀第五位为克农先师,出自北大李大钊先生门下,曾任川东游击军特别支部书记,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入党介绍人。克农师不仅长于古文字音韵,且是著名书法家,篆、隶、楷、行、草无一不工。任职南充师范学院时曾为余等授古文字音韵。诗中所怀,为克农师学问渊深及授课特点:引证广博、左右逢源,如“跑野马”,但妙语机锋,常引人入胜。
所怀第六位为临川先师,曾授余等唐宋诗词,乃余之恩师,余硕士论文《秦观研究》即为临川师指导。诗中所怀者,乃临川师受学高门,承西南联大闻一多、罗庸中先生之薪火,才华横溢,诗词创作,成就犹高,有诗文合集《苔花集》传世。临川师之律诗,有老杜之庄雅精工;歌行,有太白之纵横豪气。惜其诗集出版甚晚,流传未广。
郑临川著《苔花集》
世明先生此诗,以人为纲,脉络分明,娓娓道来,不事雕琢,自然流畅,有真情存焉,有高宜存焉!全诗所咏之六位先师,皆上世纪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之翘楚,受其沾溉化育之万千子弟,至今感念至深!世明先生斯作,仿佛代表南师万千中文学子,敬献给几位先师灵前的鲜花,永远映衬着先师们栩栩如生的杏坛英灵,令人没齿难忘!
说明:五位导师出席合影者四位:前排左一郑临川师、左二傅平骧师、左三周虚白师、右二周子云师,惟陈克农师缺席。9位毕业研究生出席者7位:中排左二曹芳林(西华大学)、左三钟德恒(贵州民族大学)、左四祝尚书(四川大学);后排左二迟乃鹏(西华大学,已作古)、左三吴松泉(西华师大)、右三赵义山(四川师大)、右二刘贞伦(华中科技大学)。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