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教學】如果晶圓代工是肥肉,半導體材料就是蛋白質?

儘管半導體晶圓代工是肥肉,事實上,半導體材料成長率比整體半導體市場還高,更適合<總經投資>,但在投資前,你最好先了解半導體材料是什麼,你才能找到<優質>投資標的...

我們在上次的【總投教學】中,已經介紹半導體產業的三大商業模式,也就是無廠半導體公司 Fabless、晶圓代工公司 Foundry和整合元件製造商 IDM。

這三大商業模式的重點在於對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這些步驟的整合與分工。

但老實說,在半導體產業中,技術最難且最重要的不是上面這些步驟,而是更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牽動著,下游廠商製造出來IC功率大小與頻率高低,這都會直接影響產品的效能,例如,網路以及電池充電速度的快慢。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可望達4260億美元,年增率將成長3.3%,台灣產值可望突破105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

不過,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還表示,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則將略增至529.4億美元,明年可望攀高至563.6億美元,年增約6%,台灣半導體材料市場今年可望達118.3億美元,明年將達125.6億美元,都將高居全球第一。

從以上數據我們能看出,半導體市場還在蓬勃發展且產值驚人,但半導體材料市場也不容小覷,甚至成長率還高過半導體整體市場,是個不錯的總經投資佈局標的。

當你了解半導體的材料後,你就能依照市場的需求和趨勢,找到合適的投資標的。

因此,這次就來和大家簡單科普一下甚麼是「半導體」,以及「半導體材料」,讓大家對半導體有個概念,但關於半導體的導電特性是跟許多物理、化學性質有關,我想,不是本科系的人應該難以理解。

所以,我會用白話的方式,讓大家大致上瞭解半導體材料,以及相關廠商。

首先,甚麼是半導體?

用白話來說,你每天都會用手機或電腦打開Line、臉書等程式做各種事情,而這些電子產品為了瞬間應對你做出的每個動作,就要靠電子產品中積體電路的「電控開關」來達成邏輯運算。所謂的「電控開關」顧名思義,就是以電流來控制開關,而人類為了操控電流是否流通,就需要導電或絕緣可以由外頭施加電壓來操控的物質,也就是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半導體

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我們可以將半導體材料分為三個世代。

1.第一代半導體。

第一代半導體是「元素半導體」,例如,鍺(Ge)和大家耳熟能詳的矽(Si),而所謂的矽其實就是沙子,在地球上隨處可見,是地殼中含量第二多的礦物,代表著矽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也代表著矽是成本較低廉的材料,且因矽基半導體的技術較成熟,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積體電路和器件之中,例如,我們常聽到的CPU、記憶體等。

全球約90%的半導體器件都是用矽當基底材料,目前還沒有其他半導體材料可以撼動矽在市場上的地位。

大致認識矽之後,接著帶大家來認識一下矽的最大用途,也就是「矽晶圓」的製造流程

半導體產業要製造產品,載體必定離不開晶圓(Wafer),而傳統半導體產業,若想製造出品質高又穩定的好產品,就要用「直拉法」製造出原子排列整齊的「單晶結構」晶圓當基底才行,因為單晶結構相比起多晶結構更加穩定,且更重要的是,導電性也更好。

而所謂的「直拉法」,就是目前大多晶圓廠用來把多晶結構的材料,製造成單晶結構晶棒的技術。

以矽來舉例,先將沙子(二氧化矽)還原成矽,並提純成99.999999999%純度的多晶矽後,將多晶矽溶解成液態,再將一根單晶矽棒當做「晶種」深入其中,一邊旋轉一邊向上拉起,就可以讓原本原子排列較雜亂的多晶結構,轉變為排列整齊、穩定可靠的單晶結構,進而製造出一根「單晶矽晶棒」。

當日本信越、嘉晶,以及近期併購世創電子,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廠的環球晶等晶圓廠商,用「直拉法」技術生產一根「單晶晶棒」後,就會用鑽石切割刀,從「晶棒」切割出晶圓,並透過打磨、拋光,製成拋光晶圓片(Substrate),接著,晶圓廠就可把晶圓片出貨至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積體電路(IC)製造廠商加工,這就是晶圓製造的簡易流程。

矽晶圓代表公司:日本信越、環球晶(6488)、嘉晶(3016)、合晶(6182)、台勝科(3532)。

2.第二代半導體。

接著,因為通信設備和光纖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半導體傳導頻率的需求提高,因此,出現了第二代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有砷化鎵(GaAs)和磷化銦(InP)等,其中以砷化鎵技術較成熟,應用也較廣,傳輸速度是矽晶圓的五到六倍,是現今絕大部分通信設備的材料,你我的手機、平板,以及網路基地台和Wi-Fi盒中都有它的蹤影。

但GaAs、InP材料資源稀缺,價格昂貴,並且還有毒性,可能致癌且會污染環境,這些缺點使得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的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化合物半導體」的晶圓大多是用「磊晶(Epitaxy)」的方式製成,所謂磊晶就是,在晶格匹配的基板(拋光晶圓片Substrate)上,長出一層薄薄的單晶新結晶(薄膜沉積),作為新半導體層的技術,用磊晶技術製成的晶圓,我們就稱他為磊晶晶圓(Epitaxial Wafer)。

砷化鎵晶圓代表公司:Skyworks、Broadcom、中美晶(5483)、全新(2455)。

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穩懋(3105)、宏捷科(8086)。

3.第三代半導體。

關於第三代半導體,我在上期【超深V周報】中已有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閱讀,這邊只會簡單幫大家複習,以及補充第三代半導體的技術門檻。

半導體的導電性就是由半導體的「能隙」大小決定的,因此,能隙愈寬的半導體,就愈具備耐高電壓、高電流與高溫,以及導通電阻小、導熱率高和高頻的特性,以上特性可以讓電子設備體積大幅縮小,且能用在許多特殊惡劣環境。

因為矽的功率與頻率,已經無法滿足人類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速度,因此,能隙寬度約是矽的約3倍,且具有高節能、高功率等優勢的第三代半導體「寬能隙半導體」,例如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就成為了可運用在5G基地台、高鐵、綠電、電動車、伺服器、雲端設備等高頻、高壓、高功率元件的半導體先進材料代表。

因此,在高頻、高壓的功率、射頻元件市場,SiC和GaN都會逐漸取代Si和GaAs,相對的,在大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使用的普通功率、射頻元件市場,因成本考量,依舊會使用Si和GaAs。

然而,SiC和GaN雖是半導體材料的明日之星,但現階段卻有成本、量產難度太高和良率低的致命缺點,導致普及率遠遠不及矽。

為什麼呢?

因為碳化矽和氮化鎵的製造技術門檻實在太高了。

以當前最普及的Si材料來說,長晶的晶種材料取得容易,且平均3~4天就可用前面提到的「直拉法」,拉出一根約200公分長度的晶棒。

但SiC材料的晶種卻需要一片高品質的晶圓,取得不易,且為了合成Si(矽)和C(碳)兩個元素,需要用比起生產矽晶棒高上1000多度的攝氏2600度高溫,利用加熱昇華的方式,使Si和C的蒸氣附著於上方的晶圓,進而長出SiC的晶柱,平均5~7天只能長出約2公分的晶柱,造成了量產的難度以及成本的增加。

目前全球製造SiC基板技術最好的廠商只有Cree(科銳),此優勢讓Cree獨霸SiC市場,全球市佔率高達6成,還讓Cree得以「坐地起價」,一片六吋的SiC基板價格高達一千美元甚至數千美元,而六吋的Si基板不過才一百多美元。

接著,GaN的技術門檻在於大多用「磊晶」的方式製造,但目前市場上所有基板的晶格都無法和GaN完全匹配,因此GaN必須附著於外來的基板上,最常用到的外來基板就是藍寶石、SiC及Si。

然而,Si基板雖便宜,但和GaN的晶格匹配低,使得良率較低,接著,SiC基板雖和GaN晶格匹配高,但SiC基板成本太高,造成了量產困難,這就是GaN無法普及的其中幾個原因。

目前有許多台廠,都已開始佈局和量產第三代半導體的晶圓製造以及代工,詳情可見上一期的【超深V周報】

總之,現在是<知識變現>時代,當你的知識力不足,勢必無法跟上時代押對投資標的。

半導體產業在未來幾十年,仍是人類最重要且最有市場潛力的產業,當你了解產業趨勢,以及產品的原理和應用後,你才能快速找到優質的投資標的,讓知識在投資上變現。

這次帶大家認識半導體材料和最上游晶圓的製作方式後,接下來,我們就會繼續帶大家了解半導體產業最廣泛的應用,如積體電路(IC)、記憶體等,未來我們還會製作Mini LED、電池等產業的科普,幫大家補充這類知識。

如果你有想了解的其他產業原理和應用面,也可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想了解的產業,我們在未來會找時間製作並分享給大家。

未來我們會持續用總經格局,更新各個產業趨勢的分析文章,讓訂閱戶們能快速掌握最新未來趨勢,並得以超前部屬相關產業,和避開地雷產業,以及分享我在股市操作時的心法,與需要注意的投資陷阱。

且每個月都會分享給訂閱戶們,幾則符合【MTB總投交易基礎課程】個股教學範例,若有興趣加入我們,可點選下面的連結訂閱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