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旺夫的女人,不是勤劳节俭,而是格局

有书君说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即位之初,贪图享乐,懒于政事。

然而,这个怎么看都不像是明君的人,在妻子樊姬的帮助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楚国称霸的功臣——樊姬的故事。

巧妙劝谏

做楚庄王的妻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初的楚庄王,几乎是一个人人都不看好的人物。

在楚庄王即位的第二年,楚国的附庸国蔡国被晋国入侵。

蔡国国君急忙向楚国求救,可楚庄王压根不理。

蔡国只得与晋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合约,才免于灭国。

才过了一年,蛮族、附属国等一个接一个叛乱。

楚国各地进入战时状态,楚庄王却忙着喝酒、听歌、看舞。

至于政事,更是完全外包出去,从来不理不问。

大臣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纷纷劝谏。

楚庄王听得烦了,在宫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写:

“有敢谏者,死无赦!”

面对这样的君王,大臣们心痛之余却无可奈何。

这时,樊姬出现了。

樊姬是楚国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她美貌惊人。

当然美貌在后妃中不算是独特的优势,因为楚庄王觉得妃子们都很美,一度为了选谁为正妻而头疼。

后来楚庄王想出了个办法,让妃子们拿出最贵重的礼物来,以礼物定后宫正位。

妃子们翻箱倒柜,绞尽脑汁,纷纷把最珍稀的东西展现出来。

她们紧张地等待着楚庄王的审视和评判。

唯独樊姬,两手空空,却神情自若,落落大方。

这成功引起了楚庄王的兴趣,他不禁问道:

“爱妃,你的贵重之物是什么?”

樊姬不紧不慢地答道:

“是我。

大王您缺的是一个贤惠的正宫娘娘,而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楚庄王真就让樊姬做了正妻。

然而,樊姬真能改变楚庄王不肯纳谏的局面吗?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樊姬劝过几次楚庄王,可他依旧我行我素。

想来想去,樊姬决定再来一次出其不意。

就在后宫的妃子们费尽心思描眉抹腮时,樊姬却从此不洗脸不梳头、不穿漂亮衣服、不戴任何装饰品了。

一副人间不值得的样子。

楚庄王果然很好奇,便问她为什么这么做。

她说:

“大王整天沉迷酒色,不理国政。

我担心很快就国将不国了,哪还有什么心思梳洗?”

楚庄王呆了呆,觉得有理,就信誓旦旦地向樊姬保证他会痛改前非。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楚庄王很快故态复萌。

樊姬只好第三次做出惊人之举。

她命人在城墙边建了一座高台,每天晚上别的妃子开始卸妆时,她便登上高台开始仔仔细细地梳妆。

楚庄王又赶紧去问樊姬,樊姬说:

“大王曾向我承诺要远离声色,而今大王却忘了诺言。

既然大王这么不在乎我,我还不如让星星、月亮来欣赏我。”

樊姬的这次劝谏,让楚庄王内心大为震动。

加上其他大臣也冒死进谏,所以楚庄王就此不再沉迷酒色。

然而,楚庄王的毛病依然不少。

面对新的挑战,樊姬又该如何应对呢?

持之以恒

在樊姬和大臣们的努力下,楚庄王终于把目光从酒色中移开,然而他却始终难以放弃打猎。

对于这一点,也不是没有人劝过。

有位大臣就曾经说道:

“大王啊,晋楚两国一向是敌国。

我们不去防备晋国,晋国一定会来打我们的主意。

您总是打猎,不做军事防御,过得太安逸了!”

这话有理有据,态度也毫不客气。

但是楚庄王振振有词:

“我打猎是为了求人才的。

能用榛木来刺杀虎豹的人,我知道这是勇士;

能赤手空拳搏斗犀牛的人,我知道这是壮士;

能把猎物分享给别人的人,我知道这是仁者。

我凭这种方法求得了三种人才,楚国不就安定了吗?”

这话听起来好有道理,那位大臣一时竟然无法反驳。

然而楚国的军事防备,并没有因为有了这三种人才就强大起来。

因为这三种人才并没有投身于军事防备,而是继续随着楚庄王频繁打猎。

这可如何是好?

樊姬自己也劝过几次楚庄王,但他始终不听。

之前劝谏楚庄王的那些方法,还能再用吗?

俗话说,再一不再二,再三无意思。

睿智如樊姬,不会总是用同一种办法劝谏楚庄王。

面对新的挑战,樊姬做出了新的决定——坚决不吃禽兽的肉。

一开始,楚庄王是不吃樊姬这一套的。

你不吃就不吃,我该打猎还打猎。而且,他也不认为樊姬能坚持多久。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樊姬依然不吃任何禽兽的肉。

不过,楚庄王似乎也和樊姬较上劲了,你不吃随你的意,我打猎随我的心。

你可以不吃,我不能不打。

可是,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樊姬对禽兽之肉仍然不理不睬。

这种持之以恒,终于打动了楚庄王。

自此以后,楚庄王渐渐放弃了打猎,开始真正把那些人才用在军事防御上。

那么,楚庄王是不是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了呢?

并没有。

他现在虽然不再沉迷于酒色、打猎,不再懒于政事,但也并没有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因为在用人方面他有些糊涂,不能知人善用。

当然,这瞒不过樊姬的慧眼。

樊姬既不想打击楚庄王的勤奋,又想纠正他的糊涂。

这能做到吗?

慧眼识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樊姬终于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那是有一次,楚庄王和大臣议事议了很久,见到樊姬时,樊姬不免问道:

“怎么结束得这么晚?大王不饿吗?不累吗?”

楚庄王眉开眼笑地说:

“和忠贤之臣说话,不知道饿,不觉得累啊。”

樊姬问:“大王说的忠贤之臣是哪一位呢?”

楚庄王说:“当然是令尹虞邱子了。”

“令尹”在春秋时代,相当于相国。

樊姬听了,不仅没有露出赞美的神态,反而捂住嘴笑了起来。

楚庄王问:“笑什么呢?”

樊姬娓娓道来:

“我服侍大王有十一年了。

这十年间,我几次派人到郑国、卫国,为大王寻找贤惠女子充实后宫。

如今比我贤良的有两人,和我差不多的有七个人。

我何尝不想独得您的宠爱呢?

但我知道,作为一国之君,您需要更多贤能的女子。我不能因为个人私利而不顾国事。

可我听说虞丘子辅国十来年,推荐保举的不是自己的弟子,就是宗族的亲戚。

从没看他推荐过哪个贤人,或者是辞退过不贤的人。

他这么做,既欺骗了国君,又堵塞了贤人上进的路。

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

所以我才笑的,我觉得我也没笑错呀!”

楚庄王想了想,点了点头,也笑了。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邱子。

虞邱子吓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赶紧离开了坐席。

下朝后,虞邱子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了。

几天后,他请求辞职。

并且,他派人把隐士孙叔敖举荐给了楚庄王,想让孙叔敖取代自己作相国。

不过樊姬的那番话,让楚庄王意识到,自己在用人方面不是很聪明。

这一次,他没有直接让孙叔敖担任相国,而是决定先试用、考察一段时间。

让他没想到的是,孙叔敖是一位宝藏大臣,一开始工作便很见成效。

这让楚庄王惊喜不已,三个月后便让孙叔敖做了相国。

孙叔敖治水、治军、理财、治国都政绩赫赫,仅仅三年便让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如果没有孙叔敖的大力辅佐,楚庄王恐怕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称霸。

然而,就像唐朝诗人周昙诗中所赞: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如果不是樊姬的那番提醒和点拨,隐居多年的孙叔敖便不会被虞邱子推荐为相。

难怪楚国的史书上说:

“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千载以来,樊姬的名字一直被传诵。

特别是历代的相国、宰相、丞相等,多对樊姬赞誉有加。

唐朝名相张说(yuè)、张九龄都曾瞻仰过樊姬墓。

张九龄更是用一首诗总结了樊姬为楚国兴国、庄王称霸做出的卓越贡献:

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纵禽。

樊姬的心中,不只有眼前的夫妻之情,更有格局远大的山河社稷之爱。

也正因为如此,楚庄王不仅非常宠爱她,也非常敬重她。

二人都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在婚姻里,我们不仅要有慧眼、有慧心,还要能持之以恒,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和对方携手进步。

如此,成就对方,成就自我,彼此成全,直到永远。

参考文献:

1.《列女传》卷二《贤明传·楚庄樊姬》

2.《韩诗外传》卷二《樊姬谏楚庄王》

3.《新序·杂事·樊姬谏夫强国》

4.《说苑·君道·楚庄王打猎得三才》

5.《史记》卷七十《列传·循吏列传·孙叔敖传》

6.《全唐诗》卷一〇三周昙《樊姬》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