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逆生长

在过去的几年中,如果有哪家自主品牌车企能留给消费者最深刻的印象,长城与长安绝对能排在前列,一个在SUV领域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另一个全方面发展,从轿车到SUV、MPV均受到市场的认可。

2014年,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下降的环境下,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实现强势增长,销量突破57万辆,同比增长近40%。在去年大大小小的论坛上,业内专家在讨论长安汽车当前的问题,绝大多数人会提及其销量受限于产能,无法加速扩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更像是一种褒奖。

盛势与危机

在今年1-5月份,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了47万辆,同比增长44%。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领跑自主品牌阵营,累计销量较去年的自主销量冠军长城汽车已多出近11万辆。

不得不说,长安汽车当前的成绩离不开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在2010年-2014年间,长安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十一五投资120亿,十二五投资200亿。强大的资金投入让长安汽车建成了依托北京、重庆、上海、诺丁汉、底特律、横滨、都灵等地的全球研发体系。

但是,这种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存在相当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造成了长安自主品牌在研发成本方面投入巨大,并在协调和管控等方面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从去年的财报中不难发现,长安整体利润来自于旗下合资公司长安福特,长安自主品牌目前还处于“输血”阶段,而长城汽车2014年实现了净利润80.5亿元,十倍于长安不止。不挣钱和不差钱的尴尬目前看来还将继续下去。

在追赶合资品牌的道路上,长安在没能实现品牌接近的时候,就曝光出一系列产品问题并召回相关产品,最近一次是因为冷却液抗氧化能力不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水温升高,存在安全隐患。

召回对于一个正在上升的车企来说,也反映出其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对质量把控经验以及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像是18岁的少年,个子有那么高,但并不强壮。

研发为长安带来了产品、销量和品牌,大投入也使得长安的财报并不好看,投入和产出的平衡无疑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长安汽车绝不能厚此薄彼,在长安依托研发开始享受胜利的同时,在成本控制、质量管控、销售利润方面也要和国际接轨才是。

未来依托新能源

在传统内燃机市场进行追赶的同时,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计划在顺利的进行。重庆车展前夕,长安汽车对国内外媒体开放了其工程研究总院,以展示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并重点介绍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成果。

自2001年参加国家”863“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开始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进行研究,按照“以我为主,整合资源”模式,截止2014年,在能力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等环节投入资金近20亿元。

从2009年开始,长安推出了一系列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如E30纯电动、逸动纯电动、E-M80纯电动产品,并在国内20个地区进行示范运行。

按照长安汽车的发展规划,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将分三个阶段,到2025年计划投入180亿元,向市场推出34款新能源产品,累计销售突破200万辆。投资堪称是大手笔,每年3-4款车型问世,年均销量20万辆,这一目标不可谓不雄伟,说当下的长安汽车处在最美丽的花季并不过分,但用汽车公社卫金桥主编的话说,“好光景下掩盖了很多问题”,长安在奔跑的时候务必要调整下节奏,毕竟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