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这句话对吗

曹操和刘备都是三国时期霸主级人物,对于这样的人物不能用简单的标签来衡量。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时为时所需,有时为势所需,有时为情所需,有时为业所需,不同的情景下他们对一个问题的处理会用不同的方法,即便有时用同一种方法,但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比如刘备爱哭,但每次哭的形式不一样,意思更不相同。所以对曹操、刘备这样人物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理解,否则,就容易走偏。

一、首先弄清楚小人和伪君子的概念

(一)小人的定义:

1、 见识浅狭的人。

《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 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其曰硜硜小人、小人 樊须 ,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2、人格卑鄙的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 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

(二)伪君子的定义:表面正派高尚、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弄清楚了小人和伪君子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曹操和刘备是否是小人和伪君子。

二、从曹操和刘备的生活轨迹来判断

东汉末年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群雄辈出,曹操和刘备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1、曹操和刘备都是有大志的人。他们共同之处就是把取得霸业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并且为其奋斗一生,具有远大志向的人,是不会去贪蝇头小利的,更不会带有市井小民的习气,他们往往看长远,看高端,他们身上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冲天豪气。这样的人很难与小人挂钩,至于是否是伪君子,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曹操和刘备都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号召力,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要能拉起一支过硬的队伍才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虽然吸引人的方法可以多样,但如果见识短、人格卑鄙、或只是一个伪君子,那么就不可能有高人跟随,即便一时跟随,长久下去也会脱离你的队伍,象袁术和袁绍,起初也是兵强马壮,可是不多时就灰飞烟灭。所以曹操和刘备不可能行小人和伪君子之举。

3、笼络人才的手段有正有邪,不能以某些个别行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小人和伪君子。楼主提出这个问题大概也是看到曹操和刘备有些所作所为不为人称道。比如: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还有曹操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刘备动不动就哭,有时这个哭含有虚假的成分,用鲁迅的评价近似伪。曹操、刘备这些举措虽然不是正人君子们所能接受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断定二人为小人和伪君子。

三、在时代环境中来判断

1、时代不同,标准不同。曹操和刘备距今已经过去1000多年,那时人们的处事方式和今日是大不相同的,为人处世的标准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要求去衡量古人。在那种军阀割据的时代,想统一江山,依靠一般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不得不用非常规的手段,有些手段可能捧不上台面,但确实需要。如曹操的“割发代首”,看上去有点奸诈,但如果曹操真的自刎,那后面的戏就没了。所以曹操只能以这种方法自我下台阶。再如刘备东吴招亲后,先是以哭泣来引起吴夫人的注意力,然后再打夫妻感情牌让夫人跟随自己回荆州,夫妻之间不能实情相待,却以套路来获得摆脱东吴的扣留,这似乎也有点伪的嫌疑。

2、位置不同,手段不同。曹操和刘备都是人中之主,要想把下面一大帮子的人带好,必须要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把人才留住,队伍才会越打越多。这中间采取的举措肯定是各式各样,我们不能用小人和伪君子这个单一标准来衡量,要看他的动机是为什么,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所作所为的意图,也才能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

3、时机不同,方法不同。曹 操和刘备他们一生征战,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不同军阀的处置不可能用同一种方法搞定。比如曹操对袁绍是斩尽杀绝,而对张绣杀了他的长子、侄子、爱将典韦,再次投降时却没去为难他,对张绣宽大处理了。刘备对于同是宗亲的态度也不一样,荆州刘表三让荆州,刘备总是不取,而四川刘璋请他入川,刘备却把刘璋取代了,这不同的做法,皆因时已不同。荆州后被曹操所取,四川再不取,刘备就失去了最后的复兴汉室的基地,所以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四、 要从多侧面了解判断

作为一代枭雄和常人相比,其性格是复杂多变的,他们身上具有一般人看不到或看不透的多面性,不能以一两件事去断定他做人的风格,往往需要总结其一生的行为,才能相对准确得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判断。曹操和刘备二人均属于性格多面的类型,有光明正大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有令人敬仰的一面,也有令人不龄的一面;有重情重义的一面,也有杀伐果断的一面。所以对曹操和刘备仅以小人和伪君子这样的命题来判断根本是不可能准确定性的。

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不属于小人和伪君子的行列。更不可以用这样的标签来张贴在他们身上。

(0)

相关推荐